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电工电能新技术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北大核心
英文名称:Advance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国内刊号:11-2283/TM
国际刊号:1003-3076
出版周期:月刊
复合影响因子:2.426
综合影响因子:1.641
期刊主编:林良真
发行地:北京市
电工电能新技术杂志介绍

  本刊创建于1982年,是综合性科技刊物,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主要栏目有:院士论坛,论文报告,综述与述评,新技术应用,行业动态等。

电工电能新技术杂志编委会

第七编 工业技术期刊推荐
R&J
第七编 工业技术优质期刊推荐 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总被引次数 总下载次数 平均出版时滞
规划师 2.428 1.627 78009 3641987 83.16304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3.066 2.627 24317 717126 261.6607
电子器件 0.966 0.652 15530 717309 432.9051
木材科学与技术 1.600 1.400 7033 293342 201.5294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08 0.814 13595 475079 402.6428
电力系统自动化 8.070 5.610 273874 6507052 204.8478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593 2.134 14386 458465 293.5192
红外与激光工程 1.717 1.313 55011 1994520 116.2878
石油实验地质 4.088 3.750 21927 714662 288.4583
核技术 0.795 0.622 8635 380101 136.1847
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
近期更新
Q&A
MDPI旗下易于投稿且影响因子较高的SSCI期刊众多,想要选择其中一本合适的ssci期刊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
对于水刊其实也并没有太过于标准的定义,但一般来说更多的还是认为其期刊质量不佳,审稿快且易发表,因此不少有发
sci是属于国际上的期刊,在国内的话一般都称为是国际核心期刊,其在sci上发表的论文也就是国际核心论文,可以说是国
Jour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是sci吗? 经该刊官网查询可知, Jour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是sci 。 中文名称译为《分子结构杂志》,ISSN
ahci和ssci一个级别吗? 是的。ahci和ssci都是国际知名的检索系统,区别只是两者的收录范围不同,如ahci主要是收录艺术人文
在医学领域中过敏学这一方向可发文章的医学人员也是不少的,当然对于期刊的选择上肯定是重中之重了。所以这里为相
电工电能新技术杂志相关文章部分汇总
S&E
电力系统论文发表电力企业如何开展同业对标管理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电网企业在安全稳定性、快速发展性以及高速经济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电力企业同业对标的先进管理和工作思路。   [摘 要]同业对标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电力论文范文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集总电路由集总元件相互连接而成,而集总电路的各个支路的电流和电压受到两类约束:一类是元件的特性造成的约束,如线性电阻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必须满足U=RI的关系,这种关系为元件的组成关系或电压电流关系(VCR),另一类是元
紫外成像技术在电力设备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
  在电力设备的检测过程中紫外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对电气设备的电晕进行放电并对其表面进行局部放电,通常来说紫外成像技术的应用对于早期诊断电晕等微弱放电缺陷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并且能够及时地发现电力设备中隐藏的严
电力系统黑启动方案如何研究
  黑启动方案是指由电力部门考虑本地区电网中发电机组、负荷实际情况以及各子网连接关系,预先制定并通过计算评估、模拟校验的一种恢复负荷供电的实施方案。这是目前很多大型系统都用到黑启动方案,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优秀电
浅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及安全运行
摘 要:电力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继电保护是保障电网可靠运行的重要组成途径之一, 继电保护装置广泛使用在变电站和断路器上, 用于监测电网运行状态, 记录故障类
自动化论文:论述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
  论述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   唐云彪(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总公司贵州贵阳550008)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原有的电力传动(电子拖动)控制的概念已经不能充分概抓现代生产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