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地球学报
英文名称: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主管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国内刊号:11-3474/P
国际刊号:1006-3021
出版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3.426
综合影响因子:2.609
期刊主编:严光生
发行地:北京市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东楼317室
地球学报杂志介绍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

  栏目设置包括综述与进展、争鸣与探讨、研究与调查、技术与方法、快报与短文、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信息与动态等。力求及时快捷地反映地球科学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新进展。刊登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和重要意义的学术论文。

  1979年前, 中国地质科学院没有自己的正规学术刊物, 科研成果发表和科技信息交流不便, 大块文章束之高阁。广大科研工作者期盼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期刊。在这种形势下, 一个新的学术刊物应运而生: 她诞生在1979年瑞冬, 发祥于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 她是改革春潮涌动下, 催生在科学春天里的一支奇葩; 她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系统主办的第一个学术刊物, 名“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从初创时的不定期多卷连续出版物, 到1994年的定期季刊(刊名也同时更改为《地球学报》), 再到2001年的双月刊, 《地球学报》走出了一条发展进步的道路。截至2009年12月, 累计出版期刊30卷, 计116期。

  《地球学报》恪守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之理念, 宽容不同学术观点, 提倡争鸣讨论。《地球学报》张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优势, 辟众多栏目, 推特色专辑。涉及地学各领域的优秀论文如百花争艳, 绚丽多姿。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院刊, 本院许多院士和学术精英惠赐华彩, 为《地球学报》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奠基夯石。《地球学报》还得到了国内地质科研、教学和勘查机构同行的支持和关心, 使之成为立足于中国地质科学院、面向全国的有影响力的地学刊物。

  进入20世纪90年代, 我国学术期刊评价机制建立并趋完善, 《地球学报》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地球学报》是全国100种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作为核心期刊首批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是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它也被众多的国际期刊检索系统收录, 如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网站(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英国动物学记录(ZR)等。《地球学报》通过全国地质图书馆与国外近200个科研教学单位及图书馆建立永久交换关系, 成为馆藏重要期刊之一, 受到国际地学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以来, 《地球学报》被评选为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

  进一步提高《地球学报》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 依托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和科技水平, 依仗于拓展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从2008年开始, 《地球学报》刊载中国地质科学院本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成果论文, 并配发当期封面照片和封面故事, 对展示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最新重大科研成就, 做出了积极响应和尝试。作为我国地球科学界规模最大的科研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在全国科研机构的科研竞争力、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均名列前茅。据《科学时报》报道: 2007年中国大陆科研竞争力名列全球第20位, 进入世界科研机构科研竞争力排行1000强的中国科研机构只有5家, 中国地质科学院综合排名第3位。有中国地质科学院做坚实后盾, 有全国地学机构的支持, 《地球学报》有望越办越好。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交流科学技术成果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崇高公益事业。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产品, 积极拓展便捷、高效的信息交流渠道是时代之必然。《地球学报》与时俱进, 树立起公共意识和服务意识, 于2008年12月开通自主网站, 涵盖两大功能模块: 其一, 免费提供本刊创刊以来所有正刊论文(1730余篇)及部分增刊论文(7期359篇)的全文浏览及下载, 兼备中、英文检索功能; 其二, 运行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实现网络投稿、审稿、编辑于弹指之间。

  至此, 我们十分感谢30年来为《地球学报》创办和成长而注入心血的领导、前辈和同事。感谢厚爱本刊的老一辈科学家和所有作者、读者、审者。感谢历届编委会学者的关怀。感谢编辑部新老同仁的默默耕耘和敬业奉献。深切缅怀首任程裕淇主编、第二任郭文魁主编, 特别感激第三任沈其韩主编和现任董树文主编倾注予《地球学报》的舔犊之情。

  未来的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 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是人才的竞争。愿《地球学报》为提升我国的地学研究水平、荐举科技新人做出更大贡献, 为把中国地质科学院建成世界一流的地学研究机构而不懈奋进。

天文学、地球科学期刊推荐
R&J
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
近期更新
Q&A
wos号和doi号在学术出版和检索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这两种不同标识符,使用的场景和作用存在差异性。今天在这里为大
选择SCI论文的发表,就要了解SCI论文如何发表,由于当前的SCI论文发表是需要费用的,我们就要知道如何发表SCI论文才能
一篇投稿信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简洁和符合期刊标准。所以要想写好投稿信,务必要了解各个投稿期刊的要求。打开期刊主
被知网收录要去知网上查询,被万方收录要去万方上查,但是SSCI/SCI/AHCI要查收录的话只在WOS(Web of Science)上面查就行了,
sci小修以后二审快吗? 这个主要还是根据作者自身稿件以及期刊具体情况而定,二审的快慢是有很多因素决定的,比如作
力学学报英文版是sci三区的期刊。 《力学学报(英文版)》(双月刊)(2005年4期始,英文刊名由《ActaMechanicaSinica》变为《Chinese
地球学报杂志相关文章部分汇总
S&E
矿业论文火山岩演化规律及成矿背景
  测区位于华北地台的北缘,在华力西中期表现为板块的缝合碰撞时期,地壳强烈活动,华力西及其以前的构造以北西-南东向挤压为主,表现为晚古生代及其以前地层形成紧密的北东向的线形褶皱和断裂,测区地层区划,根据时代分为古
浅谈天津滨海新区软土地质
浅谈天津滨海新区软土地质 市政排水管道的施工 作者:苏强 【摘要】本文针对天津市滨海新区软土地质的特点,结合两年来在此地区的施工经验。分析总结了在不同情况下进行市政管道施工的方法,为类似地质条件下进行市政管道施工提
矿业工程师职称论文煤层构造夹矸的成因
  摘要:涟邵煤田北段测水煤系的主要可采煤层为5煤(或3煤),煤层构造夹矸主要有椭球状、透镜状、不规则状三种。通过对煤层构造夹矸的各种类型特征描述,对煤层构造夹矸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煤层构造夹矸主要由顺层滑动构造
共同认知式矿业工程课程如何设计
  近年来,大学生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如政治参与热情高,但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人生观念上积极主动、灵活务实,但存在功利主义倾向和厌世情绪;学习上主体意识鲜明,但学习风气有待提高。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矿业类
地质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
  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和施工中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又常被忽略的问题。地下水既是构成岩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中的重要环境要素,成为改变岩土体特征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建筑物
水力论文: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梁耀平  贺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广西贺州542800  [摘要]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工程勘察中需要考虑的水文地质问题,随后分析了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