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激光技术

激光技术

CSCD北大核心
英文名称:Laser 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国内刊号:51-1125/TN
国际刊号:1001-3806
出版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1.747
综合影响因子:1.253
期刊主编:王浟
发行地:四川省成都市
激光技术杂志介绍

  《激光技术》(刊名的汉语拼音是JIGUANG JISHU),1971年创刊,为双月刊,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重要学术性刊物,本刊为自然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之一。

  《激光技术》是学术与技术兼容,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期刊,着重报道我国激光技术及相关学科在国防、工业、信息、通信、农业、生物、医学及经济建设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紧密跟踪国内外高新技术的进展和开拓性新领域的动态,主要刊登国内外与激光有关的光学、电子学等领域内不同发展时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元件、新的工程应用中有创新的学术论文和有创见的综述性文章。记录、推广、宣传、交流我国激光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成就,为我国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及应用实时地提供最新信息。现设有专栏如下:综述与评述;光子学前沿技术;半导体光电技术;激光物理、材料与器件;光电对抗与强激光技术;光通信与光信息技术;光生物学与医学光子学、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应用;简讯。包括光子学、半导体光电器件、光电探测器件、激光器件、激光材料、非线性光学、超快光学、光通信、激光物理、激光测量与光传感技术、全息、光电对抗、信息光学、薄膜、集成光学与光子晶体、光存储、生物医学光子学、纳米光学技术、激光大气传输与遥感、新型光子器件、激光加工等内容。

  《激光技术》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WJCI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技精品期刊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期刊群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各大数据库收录;入选《光学工程和光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和《电子技术、通信技术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国外,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等国外知名数据库收录。

  《激光技术》于1985年获原第五机械工业部“优秀期刊奖”,1989年获机械电子部科技期刊“版面质量奖”,1990年获四川省第1届科技期刊评比“版式设计奖”,1991年获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期刊“版面质量奖”,1993年获四川省第2届科技期刊评比“编辑加工奖”,1996年获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授予的“优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四川省“技术类质量一级期刊”称号,2008年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技术类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2017年“《激光技术》融合发展”入选“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推荐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优秀案例”,2021年《激光技术》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2022年《激光技术》进入《光学工程和光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激光技术杂志编委会

  姜会林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名誉主编,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技术

  蔡阳健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编委委员激光物理、大气光学

  任钢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主任委员光学工程

  陈蔚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主任委员光学工程

  陈咸志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编委委员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

  陈星明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编委委员光学设计

  陈振强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教授编委委员新型激光技术

  戴聪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大气光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编委委员大气光学与海洋光学

  邓光伟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编委委员物理学、量子光学

  董建文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编委委员集成光子器件、光学成像技术

  杜关祥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编委委员精密光电子学、量子物理、半导体微纳加工技术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

  杨泽后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主任委员光学工程

  冯国英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副主任委员新型激光技术

  高隽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授编委委员信号与信息处理

  高士明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系教授编委委员非线性光学、光通信

  龚赤坤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任委员激光技术、光学工程

  韩冰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副教授编委委员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激光空泡动力学,激光微纳制造

  洪治杭州中国计量大学太赫兹技术与应用研究所研究员编委委员太赫兹技术、光学工程

  怀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编委委员化学激光

  黄庆忠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编委委员光电子器件与集成

  黄延禄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编委委员激光加工

  金锐博武汉工程大学 光电信息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编委委员量子信息与量子光学

  金玉奇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编委委员激光技术、光学工程、应用物理

  康宏向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编委委员固体激光器及医用激光技术

  柯芳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编委委员光电技术

  孔勇发南开大学泰达应用物理研究院教授编委委员凝聚态物理

  李海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编委委员物理光学、太赫兹技术

  李晖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编委委员光生物学与医学光子学、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应用

  李平雪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编委委员超快激光及应用

  李晓平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研究员编委委员激光与光学薄膜

  李勇浙江师范大学信息光学研究所教授编委委员数字全息、光学传感技术

  李真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教授编委委员新型激光技术、激光材料

  刘东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主任委员光学工程、光学技术、图像处理

  刘劲松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编委委员激光技术与器件

  刘怡光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编委委员信息探测与智能感知

  柳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副主任委员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固体激光技术、光纤激光技术

  芦鹏飞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编委委员集成光学、光学材料

  陆健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副主编高功率激光技术、激光加工、光电测试技术与应用

  罗风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编委委员光纤通信技术、半导体激光器等光电子器件及应用

  吕昌贵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编委委员激光与光电子学

  马孜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编委委员光学薄膜技术

  倪辰荫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编委委员光学工程

  倪晓武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编委委员激光物理及应用、光电测试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及应用

  秦应雄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编委委员激光光学、激光先进制造技术

  丘志仁中山大学激光与光谱研究所(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编委委员超快激光脉冲技术、激光物理与非线性光学、微纳光子学

  邱琪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教授编委委员光纤通信、光学工程

  沈中华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编委委员光学测试技术和应用

  宋海智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编委委员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激光探测技术、量子信息及其应用

  孙军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编委委员光电子技术与器件、光通信器件与技术

  谈宜东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光电工程研究所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编委委员激光技术及应用

  唐霞辉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主任委员激光器件、激光加工、激光光学

  王春晖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编委委员物理电子学、光电技术、激光器技术、红外成像技术

  王迪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教授编委委员激光加工与快速成型

  王新兵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编委委员激光技术及其应用

  王浟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编激光技术、激光物理、激光加工、图像处理

  王云祥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编委委员光学工程、光通信、固体激光技术

  魏晓羽扬州市江阳中路132号设计研究所研究员编委委员固体激光技术

  文侨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员编委委员光学工程、激光技术领

  吴辉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编委委员光电技术

  吴强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应用物理研究院教授编委委员超快光子学、光电材料与器件

  吴翔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光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编委委员光学工程、微纳光子学、生物医学光子学

  夏珉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编委委员光电探测技术、成像技术

  谢芳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编委委员光学精密测量、光纤传感

  徐德刚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编委委员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太赫兹技术、光纤传感技术

  徐刚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激光技术系教授编委委员激光物理学、非线性光学、超快光学

  杨克成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编委委员激光器及激光技术、光电传感与检测

  杨依枫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实验室副研究员编委委员光纤激光及其合成技术

  杨泽后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编委委员激光应用、光电探测技术

  叶大华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编委委员激光技术、激光器及应用

  游利兵深圳技术大学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教授编委委员激光技术及应用

  张国权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光子学中心教授副主编非线性光学、信息光学、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

  张启灿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编委委员光学三维测量、图像处理

  张心正南开大学泰达应用物理研究院教授编委委员非线性光学、超快光学、生物医学光子学

  张子龙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副研究员编委委员激光技术,激光探测,激光信息感知

  赵思思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究员编委委员空间光电技术,空间激光探测,激光遥感,激光测量

  赵勇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教授编委委员光传感器、光纤激光器、光电检测技术

  赵长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编委委员新型固体激光器、激光雷达技术、光电探测技术

  郑永超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副主编空间激光技术应用、光学工程

  周鼎富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编委委员激光雷达,激光技术

  周军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材料大楼B502室研究员编委委员激光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物理光学

  朱大庆华侨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编委委员光学设计

  朱海永温州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编委委员固体激光技术、非线性光学、光纤光学

  朱健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副主任委员激光技术

  高军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常务副主编激光技术

第七编 工业技术期刊推荐
R&J
第七编 工业技术优质期刊推荐 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总被引次数 总下载次数 平均出版时滞
工矿自动化 3.150 2.318 35519 988575 109.0126
烧结球团 1.360 1.135 5792 244361 220.010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1.898 1.131 32399 951338 361.2604
电子测量技术 1.433 1.087 46447 1847619 136.1370
化工设备与管道 0.529 0.476 4562 216891 227.1770
石油物探 2.302 1.693 14307 382498 347.3962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1.225 0.658 8904 360672 105.0333
太阳能学报 2.284 1.466 58787 2761958 558.55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274 1.378 35386 1610922 125.8592
灾害学 2.142 1.463 26951 1123666 120.4965
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
近期更新
Q&A
撰写一篇优秀的SCI论文时,每一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写作套路和目的,因此,大家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掌握技巧。今天在
众所周知sci论文的发表大都是需要缴纳相关费用的,而且也因其费用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这也让不少作者不是很
关于ssci文章的发表大多作者关心的是在时间上,就如最近有人问的, ssci从录用到检索需要多久? 虽说是有一定时间范围
1: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所属分区:2区 是否OA:OA期刊 通讯地址: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GYNECOLOGY期刊涉及的研究方向为医学领域。 关于《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GYNECOLOGY期刊简介 期刊ISSN:0960-7692
肝癌这一疾病在医学领域也是备为受关注的,所以该方面的医学人员也有相关文章的发表,而对于期刊的选择上那么就很
激光技术杂志相关文章部分汇总
S&E
中学物理论文实验教学方向论文范文
  摘要:结合课题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四点体会。一、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三、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四、应
电子科技论文发表基于大气物理模型的快速视觉优化去雾算法
  雾霾不仅对人身体有一定的影响,在拍摄照片的时候也会对画质产生影响,很多科技人才都会用一些电子技术来进行去雾处理使图像更加清晰。本文是一篇电子科技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基于大气物理模型的快速视觉优化去雾算法
教育发展研究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国家新课标理念的关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只是注重课堂教学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这种情况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新课改下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与物理教学
  作者:甄凤花   摘要:对于初中的学科来讲,初中物理学科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而且初中物理学科主要还是以实验为主,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就显得很重要,现在在新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下,初中物理
应用移动互联促进高中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议
  摘要: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联结,开发相关应用,可以丰富学习资源,增加学习机会,辅助课堂教学,从而促进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移动互联;高中物
物理论文发表:关于变压器励磁涌流产生及造成的影响
副标题#e#  关于变压器励磁涌流产生及造成的影响  李灿旭  广西博阳电力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广西530023  摘要: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使用相当普遥和十分重要的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变压器的励磁涌流,很小,通常只有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