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江汉考古杂志江汉考古杂志问答

江汉考古杂志是南大核心期刊吗?江汉考古是CSSCI期刊

来源:月期刊咨询网汇总

江汉考古是南大核心期刊。

江汉考古杂志近十年该刊主要发文方向占比:

江汉考古杂志介绍

  《江汉考古》(Jianghan Archaeology)杂志是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中文专业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077/K,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0327,国内邮发代号38-72,国外邮发代号Q652。该刊创办于1980年,目前为双月刊,小16开本,全书每期内芯128页,定价20元。每期印数2500册,通过邮局及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海内外发行。

  《江汉考古》自创刊开始即定位为考古类专业性学术期刊。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办刊方针,立足长江、汉水流域,积极报道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文物考古新发现,发表了大量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文章。

  《江汉考古》是一种立足于长江流域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学术园地。创刊以来经过四十年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刊特色。大致可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以江汉地区为中心、辐射长江中游地区的史前考古学文化研究。着眼点在于江汉地区文明的起源及其与周边文明的交流融合。主要内容包括境内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等相关遗存的考古发掘报道和研究。

  2.以楚文化和楚国历史地理为中心的地域文化研究。着眼点在于楚文化在境内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鄂、曾、唐、郧等方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关系。主要包括楚文化的起源、楚郢都纪南城、楚系墓葬、楚国历史地理等关注度较高的核心议题。

  3.以楚地出土文献为中心的古文字、古文献学研究。着眼点在于楚地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主要包括叶家山西周墓地、曾侯乙墓、包山楚墓、郭店楚墓、睡虎地秦墓、张家山汉墓等重要考古发现所出土文字资料,并围绕相关资料开展文字学、文献学层面的研究。

  作为考古类的学术刊物,报道新发现、追求学术热点是一项永新的课题。《江汉考古》在报道境内新发现、追踪学术热点方面一直做的比较出色。刊物于1980年创刊之时适逢曾侯乙墓的发掘完成,于是创刊号几乎成了曾侯乙研究的专号。此后,湖北境内的历次重要发现均由《江汉考古》率先报道并组织相关研究工作,有力的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围绕曾国的考古发现有随州叶家山、文峰塔、枣阳郭家庙三次重大发现。《江汉考古》在报道最新发现、推动相关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在相关考古发现申报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前后多此主办相关主题的笔谈、研讨会,极大地推动了相关研究工作的进程。

  学术是常为新的。但是对于考古学来讲,基础资料的累积工作也是学术前进的另一助力。《江汉考古》在考古资料的积累上有自己的品格,讲求锱铢必较、严谨求实,要求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所报道遗物遗存的出土面貌,以利于学术研究。长期以来逐步形成了《江汉考古》立论有本、无征不信、不尚空言的乾嘉式学风。

进入期刊首页

CSSCI知识拓展

  CSSCI来源

  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

  CSSCI统计标准

  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总次数等数量指标与各学科专家意见而确定的。确定之后,每年根据期刊质量的情况,增删、调整有关期刊。更新频率是每2年已更新。

  C刊的定义

  C刊有多种含义,通常指CSSCI来源期刊‌。

  1.CSSCI期刊‌:C刊最常见的含义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由南京大学研发,用于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项目‌。C刊主要有三个系列,分别是CSSCI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以及CSSCI来源集刊。

  C扩即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一般指办刊水平和学术价值与真正入选目录期刊还有一些差距但差距不大的刊物,C扩有进入C刊的预期,但C扩是否为核心期刊具体仍由不同单位自己判断。

  2.核心期刊‌:在一些语境下,C刊也指核心期刊,包括所有的核心数据库,如SCI、EI、ISTP等‌。

  3.单位期刊分类‌:部分单位将学术期刊分为A、B、C三类,C类期刊也称为C刊,但这种分类标准不一‌。

历史、地理类CSSCI期刊推荐
R&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