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环境与职业医学

环境与职业医学

北大核心CAJSTCSCDWJCI
英文名称: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内刊号:31-1879/R
国际刊号:2095-9982
出版周期:月刊
复合影响因子:1.481
综合影响因子:1.138
期刊主编:吴凡
发行地:上海市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申虹路路1399号A440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介绍

  《环境与职业医学》(Journal of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Medicine,JEOM)杂志,创刊于1984年,系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www.scdc.sh.cn)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刊登中文文献为主(含英文摘要),月刊。所有被录用的稿件均经过同行专家评议。纸质印刷版于每月25日出版。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998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1879/R。杂志主页:www.jeom.org。

  目标与范围

  《环境与职业医学》办刊宗旨是:立足国内学术前沿,汲取国际研究精华,推进环境与职业医学学科发展,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主要着眼于发表环境因素(自然、社会)、职业因素与人群健康的流行病学、毒理学内容的重要研究。具体范围包括:

  ● 生态环境、自然环境、职业环境、社会环境、生理环境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基础性研究,环境危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 职业有关疾病(包括工伤、失能等)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研究、临床诊治及企业健康促进;

  ● 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处置及医疗救援;

  ● 作业环境劳动防护技术及评定,卫生监督管理经验;

  ● 环境与职业卫生领域有关法规及公约、卫生标准、书刊评价。

  目标读者

  《环境与职业医学》的目标读者主要是高校公共卫生专业的师生以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除了印刷版,期刊还会通过官方网站、微信以及国内外重要数据库等途径进行发布和推广,让更多的读者方便获取最新报导内容。

  稿件类型及栏目设置

  《环境与职业医学》设有述评、原创精选、方法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综述、实验技术、管理与监督、信息交流等栏目。不接受重复发表或变相重复发表。

  收录数据库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源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Scopus数据库

  ● EBSCO数据库

  ● DOAJ数据库

  ● Embase数据库

  ●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

  ● 日本JST数据库

  ● 美国化学文摘

  ● 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

  ●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

  ●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

  开放获取政策

  《环境与职业医学》发表的所有研究论文,其出版版本的PDF均通过官方网站(www.jeom.org)在发表后立即实施开放获取,无需注册和付费,采用共享协议类型为CC BY-NC-ND(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en)。该协议允许用户在任何媒介以任何形式复制和发行本刊发表的论文,不得将该作品用于商业目的,需要注明原作者姓名和出处,不得对原作品进行修改。

  保密性

  除作者及审稿人外,编辑不会与任何人分享稿件的信息,包括稿件是否被接收和送审、稿件内容、审稿进程、审稿人的意见以及稿件的最终结果。除非另外声明公开同行评审,否则同行评审过程是保密的,并且是匿名进行的;不公布审稿人的身份(期刊政策是单盲审稿,对作者隐匿审稿人身份)。对于有必要调查的可疑的学术不端行为,编辑会积极配合国家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部门的调查,如实说明情况、提供证据,或者经过编辑部同意,编辑可以与调查不当研究案例的其他期刊、机构和组织的编辑分享有限的信息,因此而提供的信息不属于泄露行为。

  所有投稿及其所有修改版本,无论接受还是被拒,都会储存在投稿系统中。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

  白云(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常秀丽(复旦大学)

  陈青松(广东药科大学)

  陈涛*(苏州大学)

  陈卫红(华中科技大学)

  程锦泉(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崔留欣(郑州大学)

  戴宇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邓芙蓉(北京大学)

  丁钢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丁文军(中国科学院大学)

  郭新彪*(北京大学)

  何丽华(北京大学)

  何美安(华中科技大学)

  何云(中山大学)

  洪峰(贵州医科大学)

  贾光(北京大学)

  菅向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姜岳明(广西医科大学)

  金辉(东南大学)

  金克峙(复旦大学)

  金永堂(浙江大学)

  赖燕(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冷曙光(青岛大学)

  李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厉曙光*(复旦大学)

  梁戈玉(东南大学)

  林立(济宁医学院)

  林忠宁*(厦门大学)

  刘扬(中国医科大学)

  楼建林(湖州师范学院)

  陆荣柱(江苏大学)

  吕斌(华中科技大学)

  毛翎(上海市肺科医院)

  孟晓静(南方医科大学)

  牛丕业(首都医科大学)

  牛侨(山西医科大学)

  屈卫东(复旦大学)

  单晓梅(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宋伟民*(复旦大学)

  孙道远(上海市肺科医院)

  孙文均(浙江大学)

  谈建国(上海市气候中心)

  汤乃军(天津医科大学)

  田海林(苏州大学)

  田英*(上海交通大学)

  童建(苏州大学)

  万伟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汪春红(武汉大学)

  汪严华(浙江省卫生监督所)

  王德军(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华(安徽医科大学)

  王焕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建生(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王美林(南京医科大学)

  王文静(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志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祖兵(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

  吴辉(中国医科大学)

  吴南翔(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肖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颜崇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杨瑾(山西医科大学)

  殷浩文*(上海市检测中心)

  尹立红(东南大学)

  余善法*(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袁东(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袁晶(华中科技大学)

  张慧东*(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张美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晓峰(哈尔滨医科大学)

  张雪涛(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

  张艳淑(华北理工大学)

  张蕴晖*(复旦大学)

  张正东(南京医科大学)

  赵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朱宝立(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朱素蓉(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曾强(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药、卫生期刊推荐
R&J
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
近期更新
Q&A
我们在选择sci期刊时大都会习惯性的了解其分区情况,然后根据自身需求以及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适合的。就如最近不少
说起通讯作者我们都知道,在sci论文中通讯作者是非常重要的,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以及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phytomedicine位于sci几区,影响因子是多少? 《phytomedicine》杂志 位于sci一区(中科院),最新影响因子是6.656, 是一本医学领域
当sci论文投稿后发现错误且无法撤回时,需根据错误性质和论文所处阶段采取针对性措施。具体解决的方案如下: 1. 投稿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章部分汇总
S&E
农业环境论文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加剧,酸雨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酸雨对公众健康、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由于目前农业生产绝大部分还是露天工厂,酸
傍河取水的地质环境问题
提要:大力开展傍河取水的地质环境研究,对于保证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以及工厂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傍河取水水源地的特点、黄河中下游郑州段傍河取水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对傍河取水的地质环境进行了详细的
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与防控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养殖场与周边居住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畜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由其排泄物引起的,其中包括:粪便、尿液以及体内或分解的有害气体等。在此简述一下畜牧养
浅析环境建筑节能设计
摘要:跨入新世纪,我们将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的目标迈进,环境保护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而建筑作为人工自然产品,是人类自身应变自然环境气候的一种延伸手段。建筑发挥着气候“过滤器”的角色,通过利用和防御自然
深基坑开挖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与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深基坑开挖对环境影响研究与分析的介绍,并结合深基坑开挖工程实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进行环境保护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环境影响,研究分析   1深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环境经济论文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战略的必要性
  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者,于2003年发表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高举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