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农业考古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AMI扩展
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主管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国内刊号:36-1069/K
国际刊号:1006-2335
出版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0.391
综合影响因子:0.241
期刊主编:王建平
发行地:江西省南昌市
农业考古杂志网友点评
J&R
审稿很快,编辑也很耐心,第一篇成功发表的论文,感恩
2024-09-08 16:42
《农业考古》档次还是挺高的,很多文章成果创新挺强的,我投的一篇文章2个月审核之后,拒稿了,理由是很多引用文献比较老,我见后,直接打电话跟主编沟通,申明理由,主编应该是被我一个硕士生给感动了吧,但我没有求他,只是我很有信心的阐述我的理由!最后主编答应我文章再复审了,两位专家审核后,最后同意发表了!
2024-08-25 10:03
投稿之前找不到文章体例,还是在公众号找到的。还有严正声明里列了仿冒网站却不给正确的官网,可以看出改期刊很守旧。 投稿之后至今5个月没有任何消息,摇身一变新核刊之后尾巴翘上天了,总之体验很差…
2024-01-18 15:18
良心期刊,之前投过一篇,从审核到刊登都没过两个月,和编辑沟通也都很顺利,而且期刊的质量很有保障,格式也都很严谨,是个好的期刊。
2023-10-14 21:18
2014年在该刊发表过一篇文章,良心期刊,审稿快,投稿后一周之内即有编辑与我联系,通知我过了初审。大约三个月见刊。期刊主题明确,喜欢接受农业、土地方面的文章,对博士生、无项目基金支持的作者也很友好。
2023-10-05 12:35
这个期刊还是很良心的,只要投稿切合刊物的定位,审稿速度还是蛮快的,无版面费,无学历,职称歧视,还有稿费。之前投过一篇古代农业方面的,投稿2个月,负责编辑发邮件修改。经过与编辑的多次沟通,最后定稿,半年后发表!在核心期刊中审发还是蛮快的。
2023-07-30 12:19
更多农业考古杂志点评
学术服务
历史、地理期刊推荐
R&J
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
近期更新
Q&A
工程技术亦称生产技术,是在工业生产中实际应用的技术。就是说人们应用科学知识或利用技术发展的研究成果于工业生
不同国家、高校、学科、和单位对博士毕业所发表的sci论文的数量要求存在差异性。通常来说, 博士一般要求几篇sci ? 1
我们都知道sci有不同的分区,其各分区的期刊价值性以及发表难度也不同,而作者想要了解微生物sci好发的期刊,那么是
这里所说的sci的letter即是指针对sci文章的一种短文形式,顾名思义叫做信件。通常也有不少sci期刊是接收letter这一稿件形
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SCI期刊分区分为中科院分区和JCR分区,以下是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期刊涉及到的学科分
《CRITICAL REVIEWS IN BIOTECHNOLOGY》是一本专注于生物工程与应用微生物领域的权威SCI中科院二(Q1)区期刊,IF:8.2,由Informa Hea
农业考古杂志相关文章部分汇总
S&E
针对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构建的研究
  农业是从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农业的发展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生态环境,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资源环境危机愈演愈烈。本文是一篇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针对区域循
农业经济论文关于壶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思考
  林下经济通常是指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保证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选择适合在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的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
农业经济论文对新时期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在我国,由于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存在,导致农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羁绊。随着我国经济迈进“十二五”,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成为
农业经济论文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农业经济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广西农村经济》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 事求是、理论
论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经济论文
论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 奚桂新 双辽市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 吉林 双辽 136400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如何通过完善农业经济发展创新来破解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以及采取的相应对策,并使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农业经济论文范文
  区域旅游的空间结构研究是构建大区域旅游的重要基础,而竞合关系与整合开发已成为区域内各景点(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结合大别山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的特色,从产品的同质性、游客的可进入性和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