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研究杂志投稿须知
一、版权、学术规范
1.本刊有权以数字化及其它适宜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同时有权许可本刊合作单位通过上述方式传播本刊全文。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
2.向本刊提交文章后,默认为授权本刊独家出版,并授权网络出版,谢绝一稿多投,不得剽窃抄袭。
3.本刊对所有稿件按质量决定刊发与否,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任何费用,也从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进行征稿或代为接收投稿。
4.本刊对采用稿件有删改权。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来稿时注明。
5.投稿作者应对稿件认真审查,确保有关内容及数据不泄漏国家安全机密;凡论文涉及犯有政治性错误、泄密、侵权等行为由作者本人承担法律责任,本刊不负任何责任。
二、来稿要求
1.文稿字数以8000-15000为宜,欢迎有真知灼见的非模型类文章投稿。
2.来稿中请注明作者排序,最后定稿应与此保持一致,未经本刊编辑部同意,不得擅自更改。
3.如有省级及以上的基金项目,请一定注明项目名称与编号,最后定稿应与此保持一致,未经本刊编辑部同意,不得擅自更改。
4.文稿必须要有创新之处,例如新的研究对象、新的研究思路、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结果、新的见解等。
5.投稿稿件为Word或WPS格式,请勿使用PDF文档。
三、稿件审理
1.从投稿之日起,本刊初审(初审包含外审)周期为1-2个月,投稿到录用周期大约为3-4个月(具体视稿件质量、审稿情况、修改情况有所缩短或延长)。稿件处理阶段,作者可通过本刊电子信箱或电话查询稿件处理进度。
2.审稿过程文章如有修改,请务必于编辑部反馈修改意见后15日内修回,以便于再次审稿。
进入期刊首页作者:王怡旎,赵栋杰,石有圣,柳长进,李洪凯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聊城市科技信息研究中心
关键词:机器人;对靶喷施;并联机构;3自由度;绳驱动;差分进化算法;建模;仿真分析
摘 要: 为满足中小型塑料温室大棚作物自动对靶施肥施药的作业需求,设计了一种 3 自由度绳驱并联对靶喷施机器 人。 首先,描述了其机构特征,建立运动学模型;其次,根据闭环矢量法构建绳索长度的运动学方程,使其能够精准描述绳 索在不同位置下的长度变化,基于差分进化算法对正运动学进行数值求解,对其进行位置正、逆解分析,确保机器人在不 同作业条件下的精准定位,并通过 5 组随机生成的具体算例对正、逆解分析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最后,构建了机构的数 值仿真模型,分别对温室对靶喷施作业中 3 种作业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位置理论分析结果可信,3 自由度绳驱并联机 构各绳索可协调运动且运动轨迹稳定。 研究不仅为深入研究机器人动力学、工作空间和运动控制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 据,也为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0 引 言
随着农业智能化的发展,温室对靶喷施机器人已 成为当今温室植保领域的研究热点[1] ,对靶喷雾技术 是指依据检测到的靶标信息控制喷头运动到目标位置 进行喷施作业的一类技术,可实现农药的高效利用和 环境保护,减少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和健康风险[2-3] 。 目前,温室对靶喷施机器人驱动装置多采用履带式底 盘或高架轨道,虽易于实现对靶喷施功能,但存在占用 种植空间、增加投资成本,且难以在不同环境间灵活迁 移[4-6] 等问题。 绳驱并联机构( Cable -Driven Parallel Mechanism, CDPM)可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利用绳 索代替传统刚性连杆来驱动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并联 机器人机构,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和无需预留大通 道等优点[7-9] ,可适用于不同规模的温室大棚,提高了 喷施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绳驱并联机构作为机器人的一种新型驱动方式已 在摄像、生物、康复等领域有了初步应用[10-12] ,而在农 业植保领域中的应用刚刚起步。 David 等[ 13 ] 设计了一 款用于农业自动化采摘搬运的绳索驱动推车-轨道机 器人,通过绳索驱动来实现在轨道上的灵活移动和精 准定位;Garci ' a-vanegas 等[ 14 ] 设计了一种为温室内作 物生产自动化而开发的绳驱并联机器人,采用 5 自由 度的悬挂结构,由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组成,通过滑轮 -绞盘系统控制 8 根缆绳来实现运动和操作; San⁃ karananth 等[ 15 ] 设计了一种结合了 6 自由度缆索并联 机器人和 3 自由度三角机器人的智能农业机器人,执 行除草、喷洒农药化肥、采摘水果花卉和监测植物健康 等任务。 上述研究虽然在农业植保方面取得了一定进 展,但多为多自由度机器人,存在结构复杂、控制难度 大和成本高等问题,且未充分考虑温室结构的特殊性, 难以满足自动对靶喷施的需求。
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 算法结构简 单、操作便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鲁棒性和高效性[16] , 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器人、机械优化设计和并联机构位 置正解[17]等。
为满足温室中自动对靶喷施的需求,并考虑到温 室作业的特殊性,设计一种基于 3 自由度绳驱并联机 构的对靶喷施机器人,对其绳驱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性 能进行研究,分析其位置正、逆解;通过具体算例验证 位置分析的正确性,为进一步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和运 动学性能,建立基于 Matlab 的数值仿真模型,分别对温 室对靶喷施作业中 3 种作业情况进行模拟,以期为深 入研究机器人动力学、工作空间和运动控制等问题提 供理论依据。
1 绳驱并联机构
1. 1 绳驱对靶喷施机器人
在温室中,垄种植通过有序排列的土垄为作物提 供了结构化的生长空间[18-19] 。 这种结构化布局使得作物的高度和形态多样性能够与机器人在水平 X、Y 方向和垂直 Z 方向的平移运动相适应,从而实现了 3 自由度的运动模式。 结合温室整体结构和运动特性 所设计的绳驱对靶喷施机器人方案如图 1 所示。

运动平台布置在作业地块上方、各驱动系统之 间,用于判定靶标位置、控制驱动系统运动实现对靶 并在对靶后完成喷施作业;驱动系统放置在作业区域 四周,为运动平台的移动提供必要的驱动力。 根据绳 索数目 m 和并联机构自由度数目 n 之间的关系,绳驱 并联机构可以分为 3 种类型:欠约束( m<n+1)、完全 约束(m = n+1) 和冗余约束( m>n + 1) [20] 。 鉴于绳索 的单向受力特性,机器人需采用冗余驱动策略,即关 节的数量要超过运动自由度的数量[21] 。
机器人采用 4 根高强度的凯夫拉绳作为机器人关节连接运动平 台,绳索通过导向轮组与驱动组件连接,由伺服电机 控制绳索伸缩,以实现运动平台平面内 3 自由度的 平动。 4 根驱动绳两两呈中心对称分布,互不干涉,确保 整体结构的简洁性、有效性和高空间利用率。 目前, 国内中小型温室大棚多为半拱圆型棚面,根据其特殊 的结构,设计 4 根立柱高度为“两高两低”,横跨度方 向两立 柱 高、 纵 跨 度 方 向 两 立 柱 低, 高 度 差 不 超 过 1. 8 m。
绳驱对靶喷施机器人的作业过程:根据作物种植 情况规划运动平台的运动路径,运动过程中,系统依 据对靶相机采集的作物图像信息,判断靶标作物冠层 的位置和大小,并据此计算靶标作物的喷施位置(对 靶相机瞄准作物冠层中心、喷施高度依据冠层大小而 定);系统计算喷施位置处各驱动绳的对应收放量,通 过驱动系统控制运动平台运动到位,并控制喷枪完成 对靶喷施。 系统可依据对靶相机的反馈信息,实时检 测对靶误差。 对靶喷施结束后,喷施平台返回,继续 寻找下一株作物进行对靶喷施作业。 系统可利用超 声波传感器实时监测喷施平台周围障碍物,若判断障 碍物 对 喷 施 平 台 的 运 动 有 影 响, 可 及 时 作 出 规 避 动作。
1. 2 绳驱并联机构建模
为方便建模与分析,将绳驱对靶喷施机器人简化 为 3 自由度绳驱并联机构平台模型,搭建的简化几何 模型如图 2 所示。

运动平台由 4 根绳线牵引,考虑到使用的凯夫拉 线直径小、强度大,可以忽略绳线质量。
3 自由度绳驱
并联机构几何关系如图 3 所示。
建立以第一根立柱与底盘连接点为原点的全局 坐标系 O-XO YO ZO 和以末端运动平台中心方向上为 原点的局部坐标系 OE -XE YE ZE 。 滑轮上绳索引出点定 义为 Pij(i = 1、2、3、4,j = 1、2、3、4),在绳索与运动平台 末端铰接点定义为 qij(i = 1、2、3、4,j = 1、2、3、4)。


2. 2 正解分析
位置正解是根据 4 根绳索的长度 Li,确定运动平 台的中心坐标 Pe。 通过将式(7) ~ 式(10) 合并,可以 得到 1 个非线性方程组,此方程组很难求得解析解, 但可以等效为 1 个最优解求解问题,故采用差分进化 算法来求解。 差分进化算法(DE) [22-23] 是一种基于种 群的全局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进化过程来 迭代地改进候选解。 与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等智能 优化算法相比,DE 算法使用更加简单、鲁棒性更强, 并且具有全局寻优能力[24] 。 DE 算法能够有效地搜索 解空间,找到满足精度要求的运动平台中心坐标的最 优解,适用于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25-26] 。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对正解的求解,遵循以下步 骤:初始化种群 p 并定义目标函数 f( q),确定算法参 数 F、CR、最大迭代次数 km 和收敛阈值 tol,将目标函 数 f(q)带入算法,若 f(x) 小于收敛阈值 tol 或者迭 代次数等于最大迭代次数 km ,则输出最优解;若不满 足终止条件,则再次进行差分-交叉-选择,直至满足 终止条件为止,其计算流程如图 4 所示。

差分进化算法执行过程包括 5 个关键步骤:初始 化种群 p、定义目标函数 f( q)、变异操作、交叉操作和 选择操作。 其中,种群规模(NP) 应与决策变量维度 (D)成一定比例,推荐范围为 5D ~ 10D,较大的 NP 有 助于提升搜索能力和种群多样性,但会增加计算成 本。 鉴于绳驱温室对靶喷施机器人为 3 自由度,且作 业时需保证高实时性,故将 NP 设定为 21。 根据位置 正解求解需求,将最优方程的目标函数设置为

式中:q 为末端执行器中心坐标( xe,ye,ze ), Δxi 、 Δyi 、 Δzi 为末端执行器出绳点坐标。
此算法主要依靠差分操作、交叉操作和选择操作 完成最优解的搜索机制。 差分操作表达式为

式中: xri 为从当前种群中随机选择的 i 个不同的 个体,F 为缩放因子。
其中,缩放因子 F 是 DE 算法中最敏感的参数之 一,通常实践中,F 在(0, 1) 范围内取值有效,经试验 分析,确定 F = 0. 8 为正解计算中的最优取值选择。 交叉操作的表达式为

式中:CR 为交叉因子,r 为随机数,用于判断是否 对当前维度进行交叉操作,rnd 为随机维度索引( 整 数)。
其中,交叉因子 CR 是影响算法搜索能力和收敛
速度的关键参数之一,CR 值较高时,算法倾向于探索 新的搜索空间,有助于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解;而 CR 值 较低时,算法更倾向于利用当前搜索到的解,有助于 算法在找到的解附近进行精细搜索。 经试验分析,将 CR 设置为 0. 9 能够实现探索与利用之间的平衡,同 时满足搜索效率和计算资源需求的优化。
鉴于温室绳驱对靶喷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要求 算法能够快速且精准地完成对靶任务,迭代次数取 100,以实现快速收敛。 同时,在对靶喷施时误差容忍 度较低,故误差阈值设置为 0. 000 001,以确保喷施的 精确度。 选择操作是将选择的两个子个体通过目标函数 来评价检验个体和目标个体的适应度。 如果试验个 体的适应度(目标函数值)优于目标个体,则试验个体 被保留在新的种群中;否则,目标个体被保留。
3 算例验证
3 自由度绳驱并联机构各项参数值、出绳点 Pi 与 铰接点坐标 qi 如表 1 所示。
为验证上述运动学分析正确性,选取 5 组随机生 成的运动平台期望坐标 P,通过逆解获得各绳索长度 L,结果如表 2 所示。


在 Python 中建立差分进化算法正解模型,对 3 自 由度绳驱并联机构进行位置正解验算,差分进化算法 曲线图如图 5 所示。 由图 5 可知,DE 算法进化到约 28 代时,相对误差达到最小值,此时求得的动平台中心坐 标 P ∗最优。 将坐标 P ∗与期望坐标 P 对比并由式(14)计算出相对误差 ε,结果如表 3 所示。


对比表 3 中运动平台中心坐标 P ∗ 与表 2 中运动 平台期望坐标 P 值,两者基本吻合,最大误差仅为 0. 001%,且远低于设定的误差阈值,正、逆解得到相互 验证,由此验证了位置正、逆解分析的正确性。
4 仿真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分析结果,以及 3 自由度绳驱 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性能,建立基于 Matlab 的数值仿真 模型,分别对温室对靶喷施作业中作物从低到高喷 施、重复喷施、绕作物四周喷施 3 种情况进行模拟。
4. 1 直线运动实例



由图 7 可知,绳 1、绳 2 长度变化曲线单调上升, 因运动平台向 X 轴正方向运动,也是绳 3、绳 4 的出绳 点,故绳 3、绳 4 逐渐缩短,绳长变化连续,符合运动学 规律。
4. 2 往复运动实例

往复运动绳长变化曲线如图 8 所示。 由图 8 可 知,绳 1、绳 2 长度变化趋势相同,绳 3、绳 4 长度变化 趋势相同,由于绳系布局非完全对称,同组绳长非完 全相同,绳长变化曲线连续且平滑,符合运动学规律, 间接验证了所建立的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
4. 3 圆周运动实例


圆周运动下绳长变化如图 10 所示。 由图 10 可 知,圆周运动在空间中是个闭合图形,其起点与终点 相连,因此在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时,4 根绳索的长度 保持一致。 由于运动轨迹的对称性,绳 1 与绳 4、绳 2 与绳 3 长度变化表现为镜像对应。

仿真结果表明,位置逆解理论分析结果可信,整 个运动过程中绳索长度变化平稳,在切入切出时都没 有发生突变,可以满足温室中对靶喷施作业运动需求。
5 结 论
1)设计了一种 3 自由度绳驱并联对靶喷施机器 人,是农业领域的新型植保机器人,更贴合温室大棚 的结构特点,工作更高效。
2)对 3 自由度绳驱并联机构进行运动学建模分析,利用闭环矢量法构建了运动学逆解方程,基于差 分进化算法对正运动学进行数值求解,并以绳驱并联 机构工作空间内的 5 个位置为具体算例,验证了正、 逆解算法的准确性。
3)建立了绳驱并联机构基于 Matlab 的数值仿真 模型,进行了不同作业要求下绳驱并联机构绳长变化 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位置理论分析结果可信,3 自由 度绳驱并联机构各绳索可协调运动且运动轨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