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CSCD北大核心
英文名称: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国内刊号:11-2161/Q
国际刊号:1000-3282
出版周期:月刊
复合影响因子:1.258
综合影响因子:0.826
期刊主编:赫荣乔
发行地:北京市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杂志介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创刊于1974年,月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共同主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聚焦生命过程中物质转化、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的现象与机制研究,报道和征稿范围涵盖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神经与认知科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纳米生物学,以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系统生物学等学科及相关应用领域。刊物设有综述与专论、研究快报、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新技术讲座、科教融合等十几个栏目,中、英文论文均可刊登。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杂志网友点评
J&R
9月23号投的,10.11号收到的通知:适合刊登,需整改格式,修回后17号收到的录用通知,感觉很有效率,只要好好写,还是不会发增刊的,上面有同志是初审2周,悲摧的说我的那个流程上也是啊,当时都要疯了,我11月结题啊有木有 。。。。11号收到通知的时候看上面也是写的初审,但是最后流程上复审到终审结束结果只用了2天。。。。可能是系统问题。。。希望能帮到后面投稿的同志们。
2024-08-22 15:24
更多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杂志点评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杂志编委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第八届编委会成立于202110月。本届编委会由61位编委组成,聘请梁栋材院士、杨福愉院士和王大成院士担任顾问。赫荣乔研究员任主编,强伯勤院士、陈润生院士、 陈畅研究员、孙飞研究员、熊炜教授和杨延莲研究员担任副主编,61位编委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30多个科研单位,全部为活跃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其中8人为两院院士。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第八届编委会成员

 

 

    

赫荣乔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神经变性病的分子机制

 

 

 

副主编  

强伯勤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医学基因组学与神经发育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陈润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理论生物学、生物信息学、非编码RNA

 

 

 

 

陈 畅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细胞氧化还原调控机制;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中医药机制

 

 

 

 

孙 飞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生物大分子复合体(如膜蛋白、超分子蛋白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

 

 

 

 

熊 炜  研究员

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

研究方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

 

 

 

 

杨延莲  研究员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研究方向:液体活检纳米技术、多肽组装结构及其调控、纳米表征方法

 

 

 

  

蔡林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研究方向:纳米医学、纳米智能载药及光学诊疗一体化

 

 

 

陈 畅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细胞氧化还原调控机制;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中医药机制

 

 

 

陈润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理论生物学、生物信息学、非编码RNA

 

 

 

 薇  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研究方向: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

 

 

 

 

邓玉林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

研究方向:神经生物学、空间生物学和生物分析技术

 

 

 

范祖森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1)天然免疫新亚群发现与抗感染机制;(2)非编码RNA与免疫调控;(3)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免疫调控

 

 

 

封洲燕  教授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神经工程

 

 

 

 巍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细胞极性调控及细胞内货物运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高利增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纳米酶工程与微生物防治,纳米生物医学工程

 

 

 

 亮  副教授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细胞内膜系统结构功能调控

 

 

 

 峰  研究员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研究方向:基因编辑基础和转化研究

 

 

 

郭爱克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以果蝇为模式生物的学习与记忆研究

 

 

 

郭俊明  教授

宁波大学医学院

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生物学

 

 

 

何贤辉  研究员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分子免疫学;细胞免疫学;固有免疫;细胞死亡

 

 

 

 

赫荣乔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神经变性病的分子机制

 

 

 

黄渊余  研究员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研究方向:核酸生物医药,核酸疫苗,纳米生物学,纳米医学

 

 

 

 伟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超分辨成像技术及其在细胞原位成像中的应用

 

 

 

李勇辉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动机与奖赏的脑机制;成瘾行为的脑机制及其防治;情绪与健康

 

 

 

 铮  教授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研究方向:糖组学研究技术和方法

 

 

 

 斌  研究员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脂滴生物学、脂肪肝发病机理及治疗

 

 

 

 鑫  副教授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细胞骨架动力学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果蝇基于细胞骨架的机械力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

 

 

刘川鹏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分子伴侣酶学

 

 

 

 

刘光慧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方向:衰老与再生

 

 

 

刘国振  教授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蛋白质组学;水稻分子生物学;微藻农业

 

 

 

陆忠兵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自由基生物学与医学;充血性心力衰竭

 

 

 

骆清铭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

海南大学

研究方向:生物影像学

 

 

 

 

 东  教授

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

研究方向:神经工程、脑-机接口

 

 

 

强伯勤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医学基因组学与神经发育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饶子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与人类感染相关或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蛋白质与病毒的三维结构研究,以及从事创新药物治疗的开发

 

 

 

邵宁生  研究员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核酸适配体筛选技术研究与应用; miRNA结构与功能研究

 

 

 

宋保亮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胆固醇代谢与代谢疾病

 

 

 

 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生理心理学、发育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

 

 

 

孙 飞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生物大分子复合体(如膜蛋白、超分子蛋白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

 

 

 

孙青原  研究员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方向:卵子和早期胚胎发育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节

 

 

 

唐朝克  教授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

研究方向: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及药物干预

 

 

 

 淳  教授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生物磁共振、生物大分子动态学、生物物理化学

 

 

 

 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在模式生物疾病动物模型研发中的应用研究;利用动物模型开展非编码核酸(lncRNA)在体功能的研究

 

 

 朝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研究方向:神经结构化学生物学

 

 

 

王光辉  教授

苏州大学药学院

研究方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病理,尤其是帕金森病和脊髓侧索硬化症的致病蛋白的病理学作用,关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交互作用、神经炎症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王世强  教授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钙通道和钙信号钙信号转导调控、心脏疾病的分子机制

 

 

 

王文宁  教授

复旦大学化学系

研究方向:生物物理化学,天然无序蛋白的构象分布与功能,蛋白质构象调控

 

 

 

 

 

王艳丽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 CRISPR/Cas系统的作用机理研究;小分子介导的基因沉默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卫涛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细胞能量代谢

 

 

 

 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

研究方向:分子生物物理学:磁感应,动物迁徙和生物导航的分子机制;纳米自组装,结构色和生物隐形

 

 

 

熊 炜  研究员

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

研究方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

 

 

 

徐礼胜  教授

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生物医学信号与影像分析、医学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

 

 

 

徐淑君  教授

宁波大学医学院

研究方向: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

 

 

 

 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糖尿病分子机制研究和超分辨成像技术研究

 

 

 

阎锡蕴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肿瘤免疫学研究;纳米酶催化机制及应用研究

 

 

 

杨福全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质谱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和脂质组学技术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晓  研究员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组织稳态与疾病发生机制

 

 

 

 

杨延莲  研究员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研究方向:液体活检纳米技术、多肽组装结构及其调控、纳米表征方法

 

 

 

 聪  副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细胞与微环境相互作用中重要的分子机理的研究;分子马达及细胞骨架调控因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建  教授

山东大学药学院

研究方向:免疫药理学与免疫治疗学

 

 

 

张令强  研究员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

研究方向:蛋白质泛素化修饰与疾病的发病和治疗

 

 

 

 

张智红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完整肝脏三维结构与免疫功能的可视化研究;肿瘤免疫的活体光学分子成像;靶向标记与调控免疫细胞的多功能脂质纳米探针/药物/疫苗

 

 

 

张治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

研究方向: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3D基因组学

 

 

 

张志伟  副教授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

研究方向:恶性肿瘤发病分子机制研究

 

 

 

 冰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表观遗传学

 

 

 

 笠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认知障碍和运动障碍等相关脑疾病的分子机制

 

 

 

 彦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顾  问  

梁栋材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结构生物学

 

 

 

杨福愉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生物膜研究

 

 

 

王大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结构生物学-蛋白质三维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和分子机理

 

 

 

 

 

第四编 自然科学期刊推荐
R&J
第四编 自然科学优质期刊推荐 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总被引次数 总下载次数 平均出版时滞
科普研究 1.727 1.107 8315 556659 189.7272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454 1.720 27120 1085871 210.7961
地震研究 1.359 1.126 7399 208877 214.1014
力学季刊 0.804 0.562 5887 252927 187.9574
经济地理 8.606 5.961 180001 7778055 233.9833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70 1.024 32895 1183653 352.8760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50 0.676 8481 404166 356.1308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0.849 0.584 35254 1710404 N/A
应用生态学报 4.949 3.435 162588 4582474 182.5111
四川动物 1.377 1.101 9297 421540 231.275
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
近期更新
Q&A
我们都知道ei和sci都是在国际上尤为知名的,但对于这两者文章的区分有不少作者不太了解,问 怎么区分ei文章和sci文章?
关于SCI论文的写作其讨论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承载了作者对自身研究结果的评论,以及对自身初始假设的论证和对研究
sci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可以是同一个人吗? 可以。 sci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同一人的情况也是很多见的,一般是该作者作
对农田水利这一方向有发文需求的作者也是不在少数的,而在期刊的选择上那么是要慎之又慎的,毕竟只有最为与自身所
很多发表sci论文的作者咨询小编, 写作sci论文有何格式软件 呢,很多成功投稿的sci论文,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
麻醉学在医学领域中也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学科,且其涉及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因此有不少相关医学人员发表文章,而在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杂志相关文章部分汇总
S&E
环境工程论文范文《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方法探析
  微生物技术是现代高技术之一,对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以低耗高效、副产物和副作用小、安全性好,而在解决生态和环境问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是一篇>环境工程论文范文,论述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生物技术世界职称论文发表
  《生物技术世界》杂志主要刊登生物技术工程、微生物、医药、农林、食用菌、轻工食品、环保、食用菌及相关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论文。   《生物技术世界》杂志以传播生物技术前沿科学,引领生物技术发展潮流为目标,是涉及生
生物除臭技术在垃圾填埋场的应用
  摘要:垃圾填埋场调节池是储存填埋场渗沥液的场所,该位置是垃圾场臭味非常集中的场所,对整个垃圾填埋场及周围空气产生很大的影响。生物除臭系统具有建设成本投入低、真正的绿色方法、全自动控制、处理效率高、维护简便等诸
CST生物池加盖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CST生物池加盖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路 新 春 [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钢支承反吊氟碳纤膜结构是专门针对污水池加盖开发的新型结构方式在该工程得到很好的应用,阐述了新材料、新技术与创新建筑理念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钢支承
生物学本科论文生物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本文是一篇生物学本科论文,论述了中学生物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选自期刊《考试》杂志是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全国唯一研究考试、指导高考总复习的中央级教辅刊物。《考试》杂志以提供最新高考动态、准确把握高考命题信息
浅谈心理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将心理学知识渗透到生物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利用生物教材将心理、生物知识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旨在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 关键词:生物教学 心理 教育 Abstract: will permeate to the psychological 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