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CSCD北大核心
英文名称:Biodiversity Scienc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国内刊号:11-3247/Q
国际刊号:1005-0094
出版周期:月刊
复合影响因子:3.160
综合影响因子:2.366
期刊主编:马克平
发行地:北京市
生物多样性杂志介绍

生物多样性》是在国际、国内对生物多样性保育及可持续利用日益关注的形势下,于1993年我国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之际诞生的。《生物多样性》自创办以来一直本着“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原则,凭着其前瞻性的研究论文和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 成为了反映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发展水平的、国内生物学领域公认的高水平学术刊物,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目前为月刊,大16开本,全铜版纸印刷,定价100元/期。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内邮发代号:82-858,国外发行代号:M1395。广告发布登记:京海工商广登字20170247号。

生物多样性杂志网友点评
J&R
期刊责任编辑是真的真的太好了,从六月到九月,经历了三个月,于近日网络首发,不歧视作者身份,只看重文章质量,推荐投稿。
2021-09-10 21:50
更多生物多样性杂志点评
生物多样性杂志编委会

主 编

 
 

马克平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kpma@ibcas.ac.cn

 

副 主 编

 
 

傅声雷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fsl@vip.henu.edu.cn

郭良栋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guold@im.ac.cn

 
 

郭庆华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guo.qinghua@pku.edu.cn

黄晓磊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huangxl@fafu.edu.cn

 
 

孔宏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hzkong@ibcas.ac.cn

雷富民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leifm@ioz.ac.cn

 
 

李晟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shengli@pku.edu.cn

张健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zhangjian6@mail.sysu.edu.cn

 

编委顾问

 
 

陈宜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chenyy@nsfc.gov.cn

  

方精云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云南大学
jyfang@urban.pku.edu.cn

 
 

韩兴国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xghan@ibcas.ac.cn

洪德元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hongdy@ibcas.ac.cn

 
 

季维智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
wji@lpbr.cn

 

蒋有绪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jiangyx@caf.ac.cn

 
   

李玉
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yuli966@126.com

刘世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liusr@caf.ac.cn

 
 

刘旭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liuxu01@caas.cn

孙航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hsun@mail.kib.ac.cn

 
 

汪小全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xiaoq_wang@ibcas.ac.cn

 

魏辅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江西农业大学
weifw@ioz.ac.cn

 
 

魏江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weijc2004@126.com

于贵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yugr@igsnrr.ac.cn

 
    

庄文颖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zhuangwy@im.ac.cn

 

编 委

 
 

白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baim@ioz.ac.cn

车静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chej@mail.kiz.ac.cn

 
 

陈进明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jmchen@wbgcas.cn

陈圣宾
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chainpin@126.com

 
 

陈思翀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chensichong@wbgcas.cn

陈小勇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chenxy@mail.kiz.ac.cn

 
 

陈又生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yschen@scbg.ac.cn

储诚进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
chuchjin@mail.sysu.edu.cn

 
 

崔宝凯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cuibaokai@bjfu.edu.cn

邓建明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dengjm@lzu.edu.cn

 
 

东秀珠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dongxz@im.ac.cn

  

董云伟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dongyw@ouc.edu.cn

 
    

高程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gaoc@im.ac.cn

  

高连明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gaolm@mail.kib.ac.cn

 
    

郭宝成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guobaocheng@ioz.ac.cn

郭亚龙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yalong.guo@ibcas.ac.cn

 
    

何念鹏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henp@igsnrr.ac.cn

贺金生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兰州大学
jshe@pku.edu.cn

 
 

贺强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qhe@fudan.edu.cn

胡义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ybhu@ioz.ac.cn

 
 

华方圆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fhua@pku.edu.cn

黄双全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hsq@mail.ccnu.edu.cn

 
 

黄伟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huangwei0519@wbgcas.cn

江建平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jiangjp@cib.ac.cn

 
 

蒋林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n.jiang@biology.gatech.edu

蒋学龙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jiangxl@mail.kiz.ac.cn

 
 

蒋志刚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jiangzg@ioz.ac.cn

鞠瑞亭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jurt@fudan.edu.cn

 
 

赖江山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lai@njfu.edu.cn

李彬彬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
bl113@duke.edu

 
 

李俊生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
lijunsheng001@mail.cgs.gov.cn

  

李仁辉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renhui.li@wzu.edu.cn

 
 

林露湘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linluxa@xtbg.ac.cn

刘晓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liuxiaojuan06@ibcas.ac.cn

 
    

刘宣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liuxuan@ioz.ac.cn

刘阳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
liuy353@mail.sysu.edu.cn

 
    

龙春林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
long.chunlin@muc.edu.cn

吕植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luzhi@pku.edu.cn

 
 

马克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mkm@rcees.ac.cn

米湘成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mixiangcheng@ibcas.ac.cn

 
    

潘庆民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pqm@ibcas.ac.cn

  

乔慧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qiaohj@ioz.ac.cn

 
    

秦天宝
武汉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
tianbaoq@hotmail.com

  

邱英雄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qyxhero@zju.edu.cn

 
 

沙忠利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
shazl@qdio.ac.cn

邵元虎
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shaoyuanh@scbg.ac.cn

 
 

申小莉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xlshen@ibcas.ac.cn

沈泽昊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shzh@urban.pku.edu.cn

 
 

孙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
phytoplankton@163.com

  

唐志尧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zytang@urban.pku.edu.cn

 
 

王岭
东北师范大学
wangl890@nenu.edu.cn

  

王少鹏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shaopeng.wang@pku.edu.cn

 
 

王天明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wangtianming@bnu.edu.cn

王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wangwei1127@ibcas.ac.cn

 
 

王文
西北工业大学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
wenwang@nwpu.edu.cn

王绪高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wangxg@iae.ac.cn

 
 

王彦平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wangyanping@njnu.edu.cn

王志恒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zhiheng.wang@pku.edu.cn

 
 

吴东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wudonghui@neigae.ac.cn

吴纪华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
jihuawu@fudan.edu.cn

 
    

吴永杰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wuyongjie@scu.edu.cn

肖凌云
西交利物浦大学
Lingyun.Xiao@xjtlu.edu.cn

 
 

肖治术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xiaozs@ioz.ac.cn

星耀武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ywxing@xtbg.org.cn

 
 

徐靖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
xujing263@163.com

徐奎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kxu@qdio.ac.cn

 
 

徐卫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xuweihua@rcees.ac.cn

严岳鸿
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
yhyan@sibs.ac.cn

 
 

杨光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gyang@njnu.edu.cn

杨军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
larix@tsinghua.edu.cn

 
 

杨庆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yangqingwen@caas.cn

杨锐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yrui@tsinghua.edu.cn

 
 

杨雪飞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xuefei@mail.kib.ac.cn

杨永川
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ycyang@cqu.edu.cn

 
 

杨祝良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fungi@mail.kib.ac.cn

于飞海
台州学院
feihaiyu@126.com

 
 

张大勇
北京师范大学
zhangdy@bnu.edu.cn

张道远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Zhangdy@ms.xjb.ac.cn

 
 

张鹗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zhange@ihb.ac.cn

张丽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zhanglm@rcees.ac.cn

 
 

张全国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zhangqg@bnu.edu.cn

张元明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zhangym@ms.xjb.ac.cn

 
 

周欣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xinzhou@cau.edu.cn

周正虎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zzhou@nefu.edu.cn

 
 

朱朝东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zhucd@ioz.ac.cn

朱瑞良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rlzhu@bio.ecnu.edu.cn

 
 

邹怡
西交利物浦大学
YI.ZOU@xjtlu.edu.cn

   
 
 

编辑部成员

 
 


周玉荣


闫文杰


黄祥忠


李会丽


张德纯

 
第四编 自然科学期刊推荐
R&J
第四编 自然科学优质期刊推荐 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总被引次数 总下载次数 平均出版时滞
海洋工程 1.191 0.887 8587 353027 325.1346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5.542 3.986 20650 863292 142.4545
分析化学 1.892 1.358 36750 1677869 163.6633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1.597 1.078 14627 609939 300.1785
爆炸与冲击 1.915 1.415 17692 639359 200.9759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21 1.024 9175 469727 207.475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06 1.205 7217 518144 243.6
海洋地质前沿 1.339 1.090 8189 444497 322.3644
极地研究 1.057 0.695 4368 196196 N/A
分析试验室 1.226 0.948 22195 1172948 181.1803
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
近期更新
Q&A
一般被SCI所收录的刊物都是具有一定价值性的,但要说低分的肯定也是有的,相对好发些也是不少作者的选择。因此这里
相信不少作者用于评职称来说,更加的倾向于sci论文,毕竟其作为国际核心论文,无论是在价值性还是认可度,以及知名
校稿是sci论文发表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环节,主要是由作者对稿件进行全方面的检查,而对此相对的也会有时间限制,比如
所谓的国自然就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想要获得该基金是需要满足一定申请条件的,尤其是对实力水平的看重。因此也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杂志是sci几区影响因子是多少?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杂志是 sci收录的位于中科院3区的期
通常来说,同领域的sci论文被引用次数越高说明该论文越有影响力,但也有作者问了,那么 sci引用多少次算高被引用 呢?
生物多样性杂志相关文章部分汇总
S&E
跨界环境损害的国际赔偿责任如何划分
  论文摘要 在危险活动导致跨界环境损害领域,国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在发生损害时对危险活动进行实际指挥或控制的任何人——包括个人、合伙人、私人或公共团体、国际组织、国家或其任何一个分支机构。即规定危险活动的经
戏剧论文范文新媒体环境与电视剧的网络播出模式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制作方打破了电视剧必须先在电视台播出的传统方法,而是采取网络首播、独播或同步播出的方式与观众见面,加强推广,扩大宣传,使得网络成为电视剧营销的助力军。网络播剧虽然存
工程师职称论文战场复杂电磁环境分析研究
  【摘 要】主要阐述了战场电磁环境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战场电磁环境的基本构成。通过探索战场电磁环境的基本规律,对战场电磁环境虚拟推演应用平台进行总体设计,并就其组成进行了具体分析及建模。   【关键词】工程师职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能源保障与环境保护的探讨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合理进行农村的能源规划,对农业发展和污染治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中国农村能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为新农村建设中能源规划作了如下探讨。   关键词:新
茶产业环境安全问题及其法律应对
  摘要: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人对茶的需求尤其大。由此也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茶产业,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特别是在茶产业环境安全问题方面尤其突出,中国茶产业能否发展的更好,解决这项
福建林业科技日本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既是人类社会经历的一次巨大社会变革,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次重要转换,它不仅体现在工业文明的发展程度上,也体现在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建立现代农业的过程[1]。   [摘 要]日本农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