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音乐
英文名称:Chinese Music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国内刊号:11-1379/J
国际刊号:1002-9923
出版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0.674
综合影响因子:0.409
期刊主编:李心草
发行地:北京市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翔路1号
中国音乐杂志介绍

  中国音乐期刊网(下简称期刊网)是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编辑部主导、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期刊类网络平台。《中国音乐》(双月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1379/J)为基础,以着力打造音乐领域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为目标,为音乐学术研究者提供以预印本为核心的学术交流新生态,以推动学术交流机制变革,提升学术交流效果,培养优秀音乐学术人才。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音乐核刊电子期刊综合平台,期刊网建设本身即是一项创新之举,是期刊出版与预印本平台运营相结合的学术传播新模式。期刊网核心版块预印本使得一部分学者/作者们的学术成果得以尽快以受著作权保护的方式公诸于众;此版块将关联预印本与其后印本,便于读者追溯论文衍变过程;预印本作者可自由选择是否接受他人的评论,通过评论这种高效、便捷的交流模式,作者可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上的探讨,提升学术水平。

中国音乐杂志网友点评
J&R
导一博2,国家重大基金,3月某天系统投稿,当天下午显示初审,一直到6月中下旬显示退稿,理由为:“稿件未达到我们的发表要求。”,该刊说明为四个月的审稿期,C刊能够三个月退稿已经是不错的了,应该不是僵尸系统。
2024-06-24 15:47
更多中国音乐杂志点评
中国音乐杂志编委会

  冯存凌 姜楠 李宝杰 李然 刘春晓 陶陌 田彦 王硕 杨燕迪 杨正君

艺术期刊推荐
R&J
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
近期更新
Q&A
EUROPEAN JOURNAL OF GYNAECOLOGICAL ONCOLOGY是SCI4区期刊。 EUROPEAN JOURNAL OF GYNAECOLOGICAL ONCOLOGY期刊涉及的研究方向为医学领域。 关于
最近不少电子领域的作者询问相关命中率高的sci期刊,其实是有的,但具体好投与否主要也根据作者自身实际情况来看。
1:ADVANCED SYNTHESIS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出版周期:Semimonthly 影响因子:1.999 最新影响
SCI分值即SCI的影响因子,SCI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目前评判文章学术价值的重要指标,是指期刊当年的平均被引率,直接
目前我们熟知的sci、ei等都是国际知名的权威数据库,而scopus作为新起之秀,也开始慢慢占据一隅之地,因此也在被大家
sci会议论文有用吗? 一般作为国际会议的论文发表肯定是有用的,且尤其是权威会议上发表的,那么其认可度以及价值性
中国音乐杂志相关文章部分汇总
S&E
高等教育论文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如何实施
  高等教育论文投稿期刊推荐《大学教育》是由广西教育学院主管、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文件(新出审字[2011]980 号)由《哲理》杂志更名而来。《大学教育》杂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1387/G
高等教育论文中弘扬“新疆精神”的实践途径
  201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疆工作座谈会,新疆迎来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2011年,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奋力前行给力新疆》的新春寄语中提出了“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十二字
高等教育论文新形势下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高校班主任
  高等教育论文投稿期刊推荐《大学教育》是由广西教育学院主管、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文件(新出审字[2011]980 号)由《哲理》杂志更名而来。《大学教育》杂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1387/G
高等教育论文扎根理论之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应用
  从世界范围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模式一直处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世界各国都在对其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但究竟怎样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人才培养,使之符合教育的发展趋势,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之工科公共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双赢”格局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数学学习与研究》杂志是由东北师范大学主管,吉林省数学会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省级优秀数学类期刊杂志。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全国发行。 国内刊号:CN 22-1217/O1。杂志为国内为数不多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和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质量观呈现出多维度、动态性以及过程性等趋势[1],构建相应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既需要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更需要通过政府、社会机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