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表演论文

论文范文中国当代电影与国家形象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4-12-29 16:08:49更新时间:2014-12-29 16:09:15 1

  国家形象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国家的总体印象,它既是对内的,也是对外的,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既是政治、经济、科技、外交、军事等国家硬实力的体现,同样也是文化、艺术等国家软实力的呈现。

  [摘要] 自从国家形象这一概念进入文艺实践领域以来,电影创作与国家形象构建之间的关系便越来越密切。本文以不同题材、时期的中国当代电影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不同题材、不同时期的电影作品从不同角度构建国家形象的同时,总结电影创作在构建与传播国家形象中的作用,重新把握电影与国家形象构建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及其理论内涵,从而从理论角度提出关于电影如何构建和传播国家形象的具体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论文范文,当代,电影,国家形象,构建

  2007年以来,各类关于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问题的研讨会相继召开,国家形象在文艺实践领域的构建与传播研究自此拉开了大幕。文艺是呈现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是文化的主体构成部分,主要包括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舞蹈、雕塑、摄影、书法、民间艺术等各种形式。电影作为文艺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构建和传播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及作用越来越突出。文章在分析研究不同题材、不同时期的电影作品从不同角度构建国家形象的同时,总结电影创作在构建与传播国家形象中的作用,重新把握电影与国家形象构建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及其理论内涵,从而从理论角度提出关于电影如何构建和传播国家形象的具体意见与建议。

  一

  电影创作作为文艺实践的一种,其对于国家形象的构建是呈现多元化态势的,不同题材、类型的电影构建国家形象的方式方法以及所构建国家形象的面貌都是不同的。比如:主流电影所构建的国家形象应当凸显民族的发展历史与生存意志,传播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功夫与武侠电影则应当从传统功夫与武侠文化的角度来构建国家形象,从而彰显民族特质与精神;国产商业电影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当注重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不能因为经济利益的获取而让电影少了文化精神。

  首先是主流电影与国家形象的构建。所谓的主流电影就是指在时代的发展大潮流中具备主导核心价值观因素的电影。我国的主旋律电影自1987年3月创作进入黄金期,大批主流电影得以创作和上映,可以说为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比如:《大决战》《焦裕禄》《云水谣》等。中国当代主流电影构建国家形象主要突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主流电影多是历史、战争题材,主题重在对国家历史及其精神的回顾与宣传,充分体现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二是主流电影所传播的是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念,意在引导社会文化精神向前发展,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当今社会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错位;三是“主流电影传播的理想主义、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守望心灵、忠诚于信仰的审美期待”,[1]给予了人们坚定的信念以及展望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其次是功夫、武侠电影与国家形象的构建。功夫与武侠电影作为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走出国门的功夫、武侠电影,可以说是中国电影构建国家形象的中坚力量,比如:李安的《卧虎藏龙》、张艺谋的《英雄》等。功夫、武侠电影构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载体主要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这些功夫、武侠电影对国家形象的构建突出两个特点:一是所构建与传播的国家形象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完成的,这种文化语境便是中国传统的功夫文化以及武侠文化;二是所构建的国家形象面对的是当代社会中的人,因此功夫与武侠电影在构建国家形象时既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进行客观的展示,同样也需要借助媒介的虚拟建构。总之,功夫与武侠电影所构建与传播的国家形象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而且所宣传的应当是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念。

  另外是国产商业电影与国家形象的构建。长期以来,学界都将电影分为主流电影、人文艺术电影、商业电影三个部分。所谓的商业电影即是以获得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的电影,这类电影都具有高成本的投资,其在制作与宣传上有资金作为基础,能够很好地走出国门,打入他国电影市场。因此,商业电影是国家形象构建与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十面埋伏》《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片,可谓是制作精巧、场面宏大,但是,这些影片已然成为资本的奴隶,并没有对国家形象进行很好的构建与宣传。大多数商业电影的题材都为历史剧或武侠剧,对当代中国的现实社会并没有进行很好的展示;另外,商业电影中缺乏对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展现与宣传。因此,有学者提出:“商业大片在提供娱乐消费的同时,应该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甚至规定他国观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整体印象和评价。”[2]

  二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形象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所体现的特点是不同的,它必然要指向特定时代的特定文化与精神内涵。自从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产生以来,其对于国家形象的构建也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性。比如:“十七年电影”所构建的国家形象是对古典中国形象以及“旧中国”形象的审视,展现那个时代环境下国家危难关头的民族脊梁形象,体现洋溢着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的新中国形象;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所构建的国家形象主要包括“文革”时期的动荡中国形象、乡土中国形象、文化中国形象以及都市化中国形象;新世纪电影对于国家形象的构建应当凸显“中国梦”这一主题,主要分为传统中国形象、革命中国形象以及当代中国形象。

  首先是“十七年电影”与国家形象构建。“十七年电影”是指新中国成立后1949~1966年这十七年间的中国电影,因其与政治的关系比较密切,又被统称为“红色电影”。这一时期的电影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明显的现实感和时代感,比如:《红色娘子军》《甲午风云》《大李、小李和老李》《林家铺子》等。“十七年电影”是“最具中国作风、中国气派”[3]的电影。“十七年电影”是在新的社会状态下所制作的电影,其构建的国家形象主要是对 “旧中国”形象的重新审视以及对美好新中国形象的期待与向往,更重要的是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构建与传播。   其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与国家形象构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进入新时期的头二十年,无论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还是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也在改变着,这就为电影多元化构建国家形象提供了平台。这一时期的电影主要有:《芙蓉镇》《城南旧事》《老井》《开国大典》《红高粱》《霸王别姬》等。这一时期的电影构建国家形象的载体无非就是中国贫穷落后的农村生活、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充满苦难的历史大环境。由此,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所塑造的国家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中国农村形象”“文化中国形象”“民间中国形象”以及反映“文革”时期的“动荡的中国形象”。 [4]但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由“旧思想”走向生成新的价值观念的一个过渡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电影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远非自觉,也不够深入综合考察这一阶段电影从不同角度所展示的中国形象,不难发现,其还缺乏对当时现实中的中国形象的一种整体认知。”[4]因此,国家形象的构建是依赖于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如果所构建的国家形象不能很好地反映以及传播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那么电影所构建的国家形象便是不全面的、浅显的、失败的。

  另外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与国家形象构建。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速度在加快,无论是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似乎都找到了自身构建国家形象的途径,比如《云水谣》《集结号》《英雄》《疯狂的石头》《三峡好人》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对国家形象做出了很好的构建。新世纪的主旋律电影与以往的主旋律电影构建国家形象是有所不同的,构建方式主要是“利用能够使观众对国家形象产生认同的情感模式进行从个人观念到国家观念的置换”[5]。《云水谣》与《集结号》都是以个人情感观念为切入点,从个人情感认同过渡到对国家的认同。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经历了十年商业大片时期,《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夜宴》等大制作、高投入电影都不同程度地对国家形象进行了构建。但是十年商业大片构建国家形象的过程可以说是曲折的,“经历了一个从 ‘外向化’到‘内向化’,从民族国家建构的疏离到积极认同的过程”[6],使得国家形象的构建不仅获得精英文化的认同,而且在国内市民层面上的构建同样获得了积极的大众文化价值。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两三年来艺术电影逐渐受到大众的喜爱,其构建和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也显得日益突出。与以往的艺术电影构建国家形象的方式不同,新世纪的艺术电影主要是“以一种精英的意识在反思国家形象的构建,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使国家形象的构建在人文精神、人性思索等层面得到提升”[5],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三峡好人》《世界》都是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对新世纪的中国形象进行了全面的构建。

  三

  国家形象的构建与呈现应该是多元化的、全面的,所以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个体、中华文化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国家形象的一个侧面呈现,都应当参与到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中来。电影要想更好地构建国家形象,不仅要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争取多种类型电影的共同参与,使得主流电影、商业电影、艺术电影在三个不同层面来共同完成国家形象的构建,而且不同时期的电影创作要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因为国家形象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另外就是当今中国电影在构建国家形象要注重方法方略:一是将塑造国家形象作为文化传播的间接目标,国家形象的构建应当在文化弘扬与传播的基础上来完成,而不能脱离文化;二是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参与,新世纪的中国是处在飞快发展进程中的,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这一时期的主题,电影创作对此不应当缺失;三是关于“人”的问题,当代中国文艺创作是离不开人的,国家形象的构建也应当以描述中国人的形象为根本,不管是英雄形象还是平民形象,都是国家形象的载体;四是直面现实与问题,当代中国电影构建国家形象还存在许多问题,电影创作者与批评者都应当以正确的心态来看待这些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提出建议,为当代中国电影能够更好地构建和传播国家形象提供方法方略。

  [参考文献]

  [1] 王青.主流电影: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

  [2] 云海辉.艺术・资本・意识形态――电影的商业美学逻辑与国家形象的表述[J].电影文学,2009(18).

  [3] 梁波,赵学勇.“十七年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建构及其当下传播的意义[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02).

  [4] 王薇.20世纪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塑造略述[J].艺术百家,2013(04).

  [5] 褚亚南.试论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构建[J].当代电影,2009(0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biaoyanlw/4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