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财会论文

关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1-02-26 11:47:17更新时间:2021-04-27 14:59:52 1

  摘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乃是企业内外管理和决策的关键。然而,复杂的会计环境与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种历史性与国际性现象。信息失真危害极大。本文主要研究失真的原因和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策思考

  一

  我国会计工作信息化失真方面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这既有企业主观因素,也有社会性的客观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会计法规的执行力不完全到位。应当承认这几年来,我国在会计法规体系的建立健全方面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执行起来不够严肃,执行力度不到位。《会计法》已经实施十多年了,但我们很少听到因违背《会计法》而受到法律严肃制裁的事例。目前,假账真算,假账假算的事例巳不罕见。如“厂长成本”、“经理利润”仍有市场。有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为了某种目的,想方设法在成本上做文章,该提费用不提或少提,该摊费用不摊或少摊,最终造成成本计算数据失真。还有的盈利企业乱列乱支,私设“小金库”,非法获取巨额收益,经营情况较差的单位隐瞒收入以达到多留多分的目的。还有的企业明明盈利,却在账上人为制造亏损,将应当在本年计收入的款项,挂在账上,转到下年计收入。

  2、会计管理体系和执法体系不统一。《会计法》第23条明确规定:“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虽然会计法中对会计人员的任免做了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如此。在国有基层企业大都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中层管理人员由法人代表聘任。由于存在上述种种原因,约束了会计人员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企业领导把会计当作“账房先生”,会计对领导的意图唯命是从,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欺骗了国家、投资者和债权人。

  3、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是指国务院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办的查账业务。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和有关部门对单位实行的国家监督,以及由注册会计师承办的社会审计,构成了会计监督的整体,共同为社会经济活动服务。但目前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由企业主管部门实施,而企业主管部门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对所属企业采取保护主义,不进行有效的监督。近几年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机构有了一定发展,但其数量和质量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的还出具虚假的验证报告,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会计社会监督体系。

  4、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混乱。在会计工作中,往往信息本身并无不当和错误之处,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使账面反映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都已不存在,造成账实、账表、账证、账账不符。

  5、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在人事管理上还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有的企业还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办法。致使素质差的下不去,素质高的上不来。企业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也不够重视,致使其素质、技能较低,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混乱。尤其是近几年会计制度中增加新的内容较多,如投资、增值税、关联方交易等给会计核算增加了不少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的信息质量。

  6、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会计环境的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如物价变化和随机事件的发生等,都会对价值运动的流量、流向发生影响。我国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而当客观环境变化后,在客观上会计都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是不稳,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度就越大。

  7、会计确认计量的假定性和估计性。在会计核算中,存在许多不可确知和难以准确计量的因素,因此,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方法。如固定资产使眉年限、预计残值、折旧率的确定,以及一些共同费用的分摊,收发材料的计价、费用跨期分配和成本结转等,都只能是近似的结果。因而,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精确地与客观价值运动相符合。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怎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不失真,主要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理论。一方面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应提高到“会计管理和信息论”上来,而研究信息的计量、获取、传递、贮存和反映,其主要任务在于求得信息的可靠性和高效率。一切管理的基础是信息,一切管理的变革都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实现信息的高速流动,及时、准确地给决策者提供信息,使各个环节少出偏差。只有在这种理论支配下,才会促使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确保会计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在现行《会计法》中还规定不详,对此应进一步修正、完善。

  2、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监察及内部稽核制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领报制,为提供起初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会计基础;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从组织上为发挥会计反映、控制创造条件。(1)组织机构控制。明确单位内部组织机构、职责权限、执行和报告关系等。坚持遵循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按照授权、签发、审批、执行、记录、报告等环节划分经济活动的步骤。(2)授权批准控制、处理经济业务必须得到相应的授权审批,被授权人员要对授权者负责,出现问题要追究相应的连带责任。(3)会计记录控制。建立会计内部岗位责任制,分工要有利于相互分离和牵制,会计处理要符合规范要求,备用金管理要能够起到控制单位内部各机构、各部门的现金开支等作用。(4)资产保护控制:各项资产管理要定专人。手续要清楚,有价证券和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直接接触,单位负责人不得直接经手各项资产收发等。

  3、用法律手段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要维护《会计法》的权威,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即必须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完整,并且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或者利用虚报的凭证、账簿进行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加强对《会计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那些严重违反《会计法》,使会计核算不真实的当事人、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1)企业经营者的会计,会计属于单位领导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要撤销其领导人的职务。(2)部门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企业会计负责人应对会计信息的生成质量负具体的全面的领导责任。(3)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做假账、隐匿或故意销毁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税务部门要加强发票管理,实施发票跟踪抽查制,对违反国家规定的个人和单位,依法从严处理。

  4、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信息真实环境。国家除应尽快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外,还要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规定,对其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以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处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为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加强对会计信息体质量的监督和检查,需要形成一个规范的制度。可以借鉴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办法;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并形成制度化。这两个制度要规定对会计人员进行审计的时间(半年或一年以及离任时)、审计的范围(包括会计资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程序、财产实物等)、审计的对象(包括主管会计、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和出纳等)、审计的方法、审计的程序、审计报告及审计处理结果。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和检查,不仅能够揭露隐蔽着的会计违法现象,防患于未然,同时,也可以减少会计信息非故意性失真的发生。

  5、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监督,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定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或违犯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

  6、建立适合我国经济特点的物价变动会计。在保证传统的会计核算与核算资料基础上,根据我国目前物价变动的特点及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程度,选择一些受价格影响较大的项目,如固定资产及其折旧额、原材料、产成品。依据重要成本理论的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并把调整的情况在现行会计报表中附加说明,为领导决策服务。

  7、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第一,提高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第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一方面要对现有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分流。对于既不能胜任工作又无培养前途的会计人员,可分流到其他岗位;对新进财会人员要严格把关,不具备要求,不得进入会计部门工作。另一方面,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知识不断更新,适应生产经营的要求。

  8、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营造会计人员“独立”的格局。我国传统的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着“两重性结构”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会计人员对单位的隶属关系,也为会计人员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创造根本的条件。使会计人员能够真正履行会计这一职业的神圣职责,为财政收支堵塞漏洞,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caihuailw/3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