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成人教育论文

江苏教育杂志旅游行业需要人民群众满意学生终身受益

发布时间:2015-11-10 15:16:21更新时间:2015-11-10 15:19:17 1

  旅游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一切旅游教育活动,包括家庭旅游教育、学校旅游教育和社会旅游教育。本文主要针对旅游行业需要人民群众满意学生终身受益展开了一些论述,文章是一篇江苏教育杂志社投稿的论文范文。
  摘要:该文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就推动旅游职业教育的产教深度融合,建设现代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旅游人才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办人民群众满意、学生终身受益的职业教育等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旅游行业,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人才的支撑是分不开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旅游人才。近年来,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据统计,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专业的职业院校达2000余所,在校生约72万,从人才培养的总量看,数量并不少,但不可否认,人才资源供给不平衡,职业岗位结构不合理,毕业生素质能力与企业要求不适应,新型业态人才缺口大,已成为制约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旅游业品质提升的瓶颈。因此,推动旅游职业教育的产教深度融合,建设现代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旅游人才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办人民群众满意,学生终身受益的职业教育,已成为行业和社会共同的呼声。

  一、旅游职业教育是行业的呼唤与需要,也是旅游职业院校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所在

  曾经一段时间,人们认为旅游业就业准入门槛低、技术科技含量低、服务技能要求低。新的《旅游法》实施之后,一个显著的变化即在网络化的智慧旅游时代,低层次的人才已不能满足现代旅游业的需要,必须吸引更多的高技能高素质的旅游从业者,使之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因此,旅游业呼唤旅游院校提供行业需要的人才。怎样培养旅游企业需要的人才,既需要旅游院校主动问计于企业,也需要旅游企业行业全程参与育人过程,与学校共同把脉专业设置、课程匹配、教学设计、教学质量评估、学生就业创业帮扶等,才能确保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相对接。20多年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坚持“围绕旅游办专业,围绕旅游育人才,围绕旅游搞科研,围绕旅游强服务”的办学方向,探索具有旅游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依托行业、产学结合、接轨国际”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紧紧围绕旅游行业发展需要,主动设置和调整专业

  学院坚持按区域、行业需要设置专业,目前所设的27个专业,主动满足“大旅游”产业需求,以“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线索,形成了涵盖旅游各要素、各主要业态的专业结构。及时根据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旅游新业态的发展需要调整专业(方向),比如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大力发展休闲乡村、老年旅游和特色旅游品的研发,学院新增设了国际邮轮乘务和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并调整了休闲服务与管理、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方向,力求所设置的专业(方向)更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

  (二)积极探索政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组织体系建设是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院通过甄选优质旅游大企业,培育深度合作关系。在原有“订单班”模式基础上,逐步建立“多层面交叉互动”的政校企合作组织体系,即省级政府主管部门层面的学院发展理事会、各地市旅游部门层面的产学合作工作站、学院层面的“企业制学院”以及专业层面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形成“政府推动、行业引领、校企联手、合作共赢”的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力,有筛选、有评价、有激励,深度融合的高效旅游职业教育合力机制,为工学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强力支持。

  (三)牢牢依托区域旅游经济,强化服务能力

  学院以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标准化研究基地、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培训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和饭店管理、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智慧旅游等11个产业研究所为载体,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区域地市的旅游部门共同建立20个产学合作工作站,在校外搭建起了学院与地方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全面合作的平台,并通过课题研发、职业培训、送教下乡等社会服务,走出了“把知识送下去,把课题带上来”的社会服务新路子。通过校地(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产学相长,校企互哺、校地共赢”的目标,提升了教师行业能力,同时反哺教学和人才培养,也推动了学院的自身建设。

  二、人民群众满意是社会的期盼与要求,也是旅游职业教育办学的目标和责任

  党的十八大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职业教育不仅是就业创业的“谋生教育”,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教育”,更是整个社会的“幸福教育”。在高素质技能型旅游类人才培养中,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始终把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努力促进学院与企业、专业与职业、学生与岗位的对接,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就业质量评价机制,大力推行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的“英才计划”,深入推进多元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江苏教育杂志投稿

  旅游行业需要人民群众满意学生终身受益

  (一)依托“企业制学院”,建构校企共育的培养模式

  学院与国内外重要旅游企业紧密合作,先后组建了“君澜学院”、“宋城学院”、“中青旅学院”等12所“企业制学院”。在企业制学院中组建订单班,如酒店管理专业“南苑班”、景区专业“宋城班”、导游专业“中青旅班”、电子商务专业“携程班”等,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在“企业制学院”建设中,校企双方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承担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三统一”,进一步优化各具特色的“一专一品”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二)秉承“实践育人”,打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根据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标准,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养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导向,构建“校内外一体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一是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的交叉。即“理实一体化”课程内容实行课堂授课与技能训练交叉进行;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交叉融合。通过设置一定实训教学环节,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如酒店管理专业第1学期学校理论教学与酒店认知交叉,第2、3学期学校理论教学与酒店见习交叉等等;三是实践教学中仿真性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的交叉融合。各专业均安排有一定的仿真实训课时,通过“校中店”和各类项目任务驱动,实现仿真教学与生产性实训交叉结合。    此外,学院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建立了一批合作紧密、行业特色鲜明、能满足各专业学生实践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并开展星级实习基地评审,确保学生实习质量;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实习实训项目,为学生海外实习实训搭建良好平台,先后在日本、美国、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建立高品质海外实习实训基地,把国际顶尖企业变为实训课堂。

  (三)推行“课证融合”,探索双证融通教学模式

  “双证融通”要求学生既要有“双证”,更要会“双能”。所谓“双证”,即学生在获得高等教育毕业文凭的同时, 通过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所谓“双能”,即掌握知识的能力和上岗操作的能力。学院积极推行“课证融合”,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一体化”,真正实现高职学历教育“课证融通”模式。要培养“双能”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学院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年轻教师都要进行职业能力培训, 选派他们到旅行社、高星级酒店、大型展览公司等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同时,学院每年聘请大量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一些重点建设专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

  三、学生终身受益是教育的本质与愿景,也是旅游职业教育的核心和任务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服务终生的教育。经过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将形成特定的职业技能,并以之作为谋生的基本手段,并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职业教育不是早期终结型的教育,它必然要求人们长期不懈地加强学习,以适应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使人们获得了终身教育的机会。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在高素质技能型旅游类人才培养中,一切围绕学生,以生为本,坚持从教育理念创新入手,积极推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理念的塑造,从而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强化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学院遵循“开放、多元、融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开拓国际化办学渠道,并逐步形成以中澳合作为代表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以赴台交流为代表的校际交流培养模式、以赴日研修为代表的渗透学习研修模式、以赴阿实习为平台的就业导向顶岗模式、以赴美实习为平台的短期体验实践模式和以中意合作培养为路径的订单式培养实训模式等六种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学生通过选拔考核,还可以从美国、韩国、乌克兰等8个国家(地区)10多所合作院校中自主搭配选择“交换生、2+2或2+2.5专升本、预科班+插班生”等培养类型,走上各自的成才之路。

  (二)注重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发展能力

  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既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又要着眼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服务。

  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拓展学生对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人文精神的认知,着力培育学生的诚信、责任、爱岗敬业以及学会懂做人,精专业,会做事。近年来,学院积极开展文化育人工程,营造了具有浓郁旅游特色的校园文化,创造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强化职业礼仪教育,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以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把德智体美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又如组织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实践中成长成才。

  (三)广拓渠道,推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即使本校毕业的学生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学院自身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学院一方面通过“英才计划”、“阳光工程”等项目,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开设管理课程、人文素质课程、职业培训、国际交流、专家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渠道,加强学生的旅游学科基础和岗位技能技巧;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学有专长,强化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工作。

  “旅游行业需要,人民群众满意,学生终身受益”是我们办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然要提炼,要完善,要发展,期待旅游职业教育蒸蒸日上,越办越好。
  相关期刊简介:《江苏教育研究》是综合性教育理论刊物。为教育行政决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繁荣教育科学报务,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及时反映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 和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织课改研讨,宣传课改新理念,报道课改新经验,推进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chengrenjiaoyulw/5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