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城市管理论文

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1-02-26 10:07:43更新时间:2021-02-24 14:59:19 1

  摘要:重点探讨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发展与基础设施的互动关系,进而阐述了在古镇村保护与发展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完善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思路,在保护的前提下,为其发展做好物质基础。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前言:

  近年来,国内对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发展工作日益重视,出台了《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条例》等一系列详细政策。但从总的趋势来看,目前的历史文化在保护发展过程中往往仅是单纯的对建筑、空间等要素进行保护及开发利用,而忽视了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发展,更忽视了作为发展必备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

  1、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

  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在联合公布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时,对历史文化镇村的概念作了最全面的概况。历史文化名镇(村)即“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村)”。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文化名镇(村)应具备以下内涵:①遗产、文物古迹比较集中;②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历史风貌、地方特色或民族风情;③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

  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对历史文化名镇(村)进行保护,保护其的历史建筑的历史及艺术价值、保护古镇村的整体环境及风貌、保护古镇村的民俗及文化的原真性。但对历史文化名镇(村)不能简单的进行消极的保护政策,还应当考虑到原居民的生存及发展问题。如果古镇村发展停滞不前,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脱轨,那么其中的原居民势必会逐渐离开他们生存的家园,失去了居民生活活动的古镇村则损失了其本身的功能和文脉,成为仅供人民瞻仰的“雕塑”。因此,对于历史文化名镇(村)而言,保护与发展同样重要。相对普通的镇村仅需保证发展而言,历史文化名镇(村)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压力,不难看出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历史文化名镇(村)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基础设施本身就是历史文化名镇(村)里物质空间的组成部分,为其保护提供着物质支持;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是历史文化名镇(村)发展的前提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因此,虽然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发展方式有多种形式,但是究其根本,基础设施建设是其最基本的条件。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量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发展与保护仅仅着眼于单纯的建筑、环境空间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而忽视了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既是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也是目前被广泛忽视的常见问题。

  2、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当前,在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保护及发展两方面均存在着重大的问题。对于保护而言,基础设施缺失及建设混乱两方面问题突出;对于发展而言,基础设施容量不足及建设无序两方面问题也不可忽视。

  1) 基础设施项目缺失威胁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全面保护

  目前历史文化名镇(村)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情况的限制,基础设施项目缺少情况普遍存在。这里的基础设施项目缺失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生活生产保障类基础设施缺失及防灾减灾类基础缺失。对于生活生产保障类基础设施而言,历史文化名镇(村)中往往有基本的电力、电信及部分给水系统,而环卫、污水、雨水、燃气系统大多缺失。而对于防灾减灾类基础设施而言,消防设施、防护排涝设施缺失更是普遍现象。缺少前一类设施,往往导致污水就近排放、垃圾堵塞河道、不洁能源污染大气等情况,破坏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整体环境,而缺失后一类设施往往会由于火灾、洪灾等灾害给历史文化名镇(村)带来灭顶之灾。由此可见基础设施项目缺失会严重威胁到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全面保护。

  2) 基础设施建设混乱破坏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整体风貌

  对于现状历史文化名镇(村)中已有的基础设施而言,建设混乱情况普遍存在,这种混乱从“天上”到“地下”随处可见。由于历史文化镇(村)通常是较好保存了历史肌理的地区,它的街巷尺度与现今街巷尺度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的基础设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填加的,狭窄的空间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是见缝插针,各工种相互分割、各自独立设计建设,“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体现在地上各类线路的塔杆林立、线网如蜘蛛网般错综复杂;地下管线相互打架、“马路拉链”现象突出。整体基础设施建设从“天上”到“地下”混乱不堪,严重破坏了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整体风貌。

  3) 基础设施容量不足制约历史文化名镇(村)的长远发展

  历史文化名镇(村)要发展,基础设施是前提与物质保障,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呢,由于前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对未来需求预测不足,基础设施在枢纽及干网两方面大多容量不足,且无预留扩容空间。对于基础设施枢纽而言,一但其容量达到设施上线,如无预留扩容空间,则必需另建新的枢纽以满足负荷需求。而由于枢纽在整个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新建枢纽势必要求输配网络也进行相应的二次重复建设,导致大量浪费。对于基础设施干网而言,其规模往往较大,一但其规模不足需要扩容势必进行大范围的干网扩建工程,进而也形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基础设施网络的扩容与改造往往工程浩大,难以短时间内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基础设施容量不足不仅仅会导致重复建设的重大浪费,更会制约历史文化名镇(村)的长期发展。

  4) 基础设施建设无序影响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和谐发展

  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无序,既有建设缺乏长远眼光、建设标准落后,也有建设过于超前,造成建设浪费的情况。大量未进行整体改造的历史文化名镇(村),由于缺乏规划引导及建设资金,其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仅顾眼前,缺乏长远眼光,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范围与其发展相脱节。而部分已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历史文化名镇(村),大多对其市政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但在此过程中往往追求一步到位,缺乏分期建设考虑。

  3、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策

  未来,要做好历史文化名镇(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需兼顾其保护与开发,这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做到“四不”。要满足其现阶段的保护要求,需要做到“不缺”、“不露”,要满足未来其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做到“不少”与“不急”。

  1) 不缺——基础设施项目齐备

  基础设施是历史文化名镇(村)中居民生活生产的基本条件。做到基础设施项目齐全,不缺项,才能对其形成全面保护。首先要做到生活生产类基础设施齐备,满足群众日常生活所需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日常生活对历史建筑、整体环境的破坏。其次还要健全防灾减灾类基础设施,减少因突发灾害对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损害。

  2) 不露——基础设施隐而不露

  对于历史文化名镇(村)来说,大量外露的线缆及因管线敷设而反复进行的地面开挖无异会对其整体风貌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需做的基础设施隐而不露。以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整体改造为契机,建设小型的地下市政设施共同沟,将各类市政管线地埋敷设,同时考虑未来扩建需求,留足扩容空间。

  3) 不少——基础设施容量充足

  对历史文化名镇(村)未来发展规模进行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上科学测算所需基础设施容量,在基础设施枢纽及干网两个层面合理安排建设容量,在保证近期建设经济性的前提下为未来扩容留足空间,避免二次重复建设。

  4) 不急——基础设施分期建设

  在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基础设施容量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建设时序,即不过分超前,也不过分落后。保证基础设施建设与镇村总体建设步伐相协调,各期建设清晰有序。

  参考文献

  [1]黄婧.浅谈历史文化名镇的特色与保护[J].小城镇建设,1998,(11)

  [2]全力做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在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授牌仪式上的讲话[J].小城镇建设,2005,(12)

  [3]赵勇,张捷,卢松,刘泽华.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的再研究——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例[J].建筑学报,2008,(03)

  [4]王婷.历史文化名镇如何向红色旅游城镇转变——以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5,(0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chengshiguanlilw/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