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析了10kV配电线路的常见问题及故障源头,并研究了其诊断和防治方案,最后探究一套系统的、客观的管理方案去解决当前的故障问题。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管理措施;线路故障
目前我国10kV配电线路广泛应用一些偏远空旷的地区,这些地区条件设施较差、瞬时事故率高、负荷率随季节和气候变化波动性较大,用户分布无规律,或单只线路,或辐射线路,使得负荷分散不均匀,造成故障查询也较为困难。尤其是部分偏远乡村的配电线路,其无功负荷主要在低压线路及变压器上;普片存在一些线路长、分支多、负荷重、损耗高、质量差、资源利用率、可靠性偏低的现象。
一、10kV配电线路的常见问题及故障源头
经过数期配电线路改革,我国已完成了大部分的配电线路改革,并且在规模上已形成网络式公共线路供电;当然仍有部分地区存在着配网供电质量问题,我们还面临着强大的配电网络运行维护工作的重任。而当前我们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常见的问题:配电线路故障,包括单相接地引起跳闸和线路跌落,异物或外力破坏导致两相短路,甚至是综合原因引起的相间接地短路,当然还有日常生活中由于线路本身的原因以致常会出现导线断线、设备老化、跌落、配变烧毁、引流断等意外事故。
当然造成故障的原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首先是内因方面,在线路、设备、质量和技术等方面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线路长、分支多且结构复杂以致用电高峰期负荷重造成卡脖子或接地速断现象;设备老化、质量差造成高故障率运行阻滞;在配电施工质量与技术上,杆塔基础不牢固易引起电杆倾斜,配电避雷器、高压保险跌落熔断器质量低易酿成大面积停电,线路连接处不牢固将引发烧损故障,劣质绝缘子易发生击穿接地故障,开关性能差易致使越级跳闸。其次是外因,这里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如雷击、大雾、霜冻)和气候变幻,春季风大容易使得导线短路甚至烧断;夏季雨水充足易使电杆倾斜或倒塌;秋季风雷电闪易使线路着地、绝缘闪络;冬季多冰雪易使导线跳跃引发跳闸事故。人为因素包括管理运行维护不善、突发事故或外力破坏等几个方面原因致使故障频发;当然这一方面取决于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执行度以及维护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如若不周全极易引发线路故障;另一方面也包括在运行过程中运行环境不善和意外事故防范不周全也会造成线路缺陷和事故隐患。
二、10kV配电线路的故障诊断与防治方案
基于以上的分析情况,我们发现大部分线路故障皆源于我们的故障诊断不够及时准确,以致无法快速有效地进行维护管理,最后引发电路故障或线路事故。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套系统的故障诊断及防治方案。
我们已经了解10kV配电线路所存在的一些常见的问题,那么下一步就是明确故障诊断的关键性目标进行合理的故障分析(这里我们需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而关注主要因素),所以这个过程包括通过检测获取故障信息,在进行故障识别进行准确相性定位,接着了解配电网络结构进行故障分支定位,最后要保证以高精度的测距提取故障的核心问题。
现今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两种配电线路检测方法有阻抗法和行波法他们是用于各种单端或双端测距。其中利用工频分量测距在单端检测中应用较为广泛,这种方法运算方法较多,可以较准确的进行目标方法定位,具备较高的测距精度。例如对单相接地故障的检测,因为它主要采用一种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单相接地易使电压标高,击穿绝缘子造成接地短路,单端数据测距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适用阻抗法进行检测,依据数据信号采取适当的算法测距,较简易的方法是零序电流修正法;当然对于特殊的情况还可以根据故障点产生的行波信号或外加信号源进行单相检测。而对于相间短路故障多采用行波法来进行双端检测,这里我们还需要了解短路电流的暂态过程,尤其在双相短路电流中易产生非周期性分量电流使回路中存在电感,在经过暂态行波信号的奇异性检测技术进行准确的故障定位。
针对这些基本故障问题我们需要有一系列的防治措施,,第一点我们要明确造成这些故障的根源,通过检测,现场检查、探访询问等方式获取基本的数据信息从而对症下药。当然前期的防治措施也是避免线路故障发生的有效方法,故障具有不可预测的特性,所以我们需要一套整体到局部的全面防护系统;从电力机构到单位用户进行电力责任分包,一方面保证主体部分的设备精良、技术达标,另一方面要确保各单元线路质量和安全,尤其是变压控制和保险熔断器部分。在配网过程中要严格把关线路及设备的质量,简单条线路进行合理分段使主干线双向受电,连接相邻电路形成供电网络;后期还要逐步引进新的高科技设施取代原有的旧仪器,提高用电可靠性,防治因设备线路损坏引起的电路故障。
三、10kV配电线路故障的系统管理措施
针对上述的常见故障,以及相关的诊断防治方案,我们可以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措施。而这套系统主要通过故障的根源进行系统分类分层管理,首先要找准故障根源,一方面要了解线路的整体构架,给各个局部薄弱部位做好故障诊断,并设置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定期的在各个支点做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以保证整体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我们要着眼于细节问题,任何一个细小的安全隐患都可能引起线路故障,所以我们要定期对线路做安全检测,一经发现线路、设备、质量等问题要及时进行维护;对于意外事故方面我们也要有一个完整的应对方案——提高绝缘子的耐雷水平、安装线路避雷器提前做好防雷、防水措施,以保证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故障损失;安装防撞墩以及定期修护杆塔以防范外力破坏。在现代科技的催生作用下,我们可以利用GPS定位系统来保证各个网络维护点和线路的实时监测及高效运行;同时根据日常的配置情况和运行经验,还可以通过微机保护来实行电流速断、低压闭锁、时限速断以适应线路以及负荷的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不断地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根据不同区域特征,依据配网规划原则加强供电网络结构建设,形成自然的网格结构线,同时还要增加联络点、配置分段开关从而不断地改善网络结构。对于线路老化等质量问题应采取适时更换,质量标准,技术创新等措施以减少故障率,提高可靠性;在必要情况下可以申请政府财政拨款进行线路更换改造。日常管理方面笔者提倡计划管理,包括计划停电、分时段检修,良好的时间操作会加强供电的可靠性;与此同时还要把握完整准确的供电数据以方便后期系统的维护。还要做好社会电力宣传,一方面加强人们安全用电意识,增加日常用电维护知识;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警告标识牌以及电力设施和线路保护宣传,并配合相关部门有争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加强违章打击;规避任何电力事故隐患。
总之10kV配电线路管理涉及供电规划设计、设备安装、技术生产、运营维护等各方面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所以要求我们加强管理、责任到户,以保证更加健康可靠的电力发展。
结语:10kV配电线路的故障及管理措施研究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所以在供电线路的运营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改善其运行环境,加强质量检测和运行维护,以保障人们生活用电的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 方向晖.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与设计基础[M].中田水利电力出版社,2004年.
[2] 张兆宁,郁惟镛,孙阳盛.基于小波包变换的模糊神经网络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7).
[3] 束洪春,司大军,葛耀中,陈学允.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0(6).
下一篇:配电工程安全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