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电子技术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发布时间:2015-01-04 17:11:04更新时间:2015-01-04 17:15:20 1

  工业设计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电信技术》创刊于1954年,是我国电信领域创刊最早、历史最长的杂志。50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广大作者、读者和各界朋友的热心指导下,《电信技术》经受住了市场的锤炼和考验,已经成为一本非常有影响、有特色、高质量的电信领域的主流媒体。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机制、外部经济机制、竞争合作机制和学习创新机制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集群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引入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案例,对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并就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动力机制,光电子信息产业

  高技术产业集群是大量相互关联的高技术企业与其支撑机构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柔性集聚(马力等,2005),它是当代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和前沿阵地。作为一个不断演进的生命体,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一样,同样存在着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是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它强调产业集群发展的持续性和动态性,主要表现为一种高层次的竞争,会产生一种持续竞争优势,使产业在内部各系统相互协调和耦合的基础上保持长期动态的发展能力(谢俊,2010)。随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对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高度关注。

  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是驱动产业集群不断发展、演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力量结构体系及运行规则,它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问题,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和保证。笔者认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机制、外部经济机制、竞争合作机制和学习创新机制。这四个机制之间的有机协调和联动发展,促使集群系统不断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共同推动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持续动态演进和良性发展,具体如图-1所示。

  (一)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机制

  基于社会资本的集群网络机制是集群企业之间、集群企业与相关机构(如政府部门、大学、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等)之间持续互动形成的、基于信任与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摄取稀缺资源并获取经济利益的各种网络关系,它主要体现在商业文化和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关系等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而言,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体系包括两个层次:内部核心网络和外围支持网络。内部核心网络主要由集群内核心企业、供应商、销售商、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和互补企业等组成,它们构成产业集群内部核心网络的主体,并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合作关系连接在一起。外围支持网络相对复杂,包括以大学、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公共服务机构,以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和社会**为代表的**服务机构,提供集群政策制定、硬件设施建设的政府服务机构,以及由企业家关系网络和基于信任基础的非正式关系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四个方面。内部核心网络和外围支持网络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了以竞争性企业为中心的纵横交错的集群网络系统。集群网络是一个由信任支撑的动态网络系统,它根植于当地社会关系制度和商业文化之中,是集群企业之间实现持续互动的“黏合剂”,有利于集群企业获得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群体合作优势(李玉连,2006),是企业获得社会资源和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来源。

  (二)外部经济机制

  产业集群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根本上还在于它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完美结合的一种经济组织模式(张辉,2003)。外部经济机制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市场容量扩大、要素市场共享和信息技术交流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推动集群发展;二是通过专业化分工带来的范围经济推动集群持续发展。首先,从规模经济看,大量生产某一类产品的企业在空间内聚集,往往可以通过合作、合资或建立产业联盟的方式建立一种稳定的协作关系,不仅能够扩大集群整体规模,而且有利于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企业实现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和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外部规模经济。其次,从范围经济看,专业化分工形成的社会分工网络,能够把原材料采购、劳动力供应、共同市场建立和运输成本降低等因素纳入专业化分工体系,有利于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向该地区聚集,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良性循环机制,推动该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的高度发展,加剧了区域内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形成一种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高压环境,发挥先进产业的“提升带动效应”,提高集群整体的技术创新水平。同时,专业化分工还有利于垂直联系的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广泛的协作关系,能使生产、研发、设计、销售等环节有效分离,促进相关产业向该地区集中,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范围经济,推动集群持续健康发展。

  (三)竞争合作机制

  竞争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首先,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产品同质性等特点,集群内的企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竞争。集群企业间的激烈竞争,有助于企业克服内在的惰性,提高经营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促进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激励的竞争容易形成不同领域的压力机制,使企业始终保持足够的动力和高度的警觉性和灵敏性,产生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差异化的压力,不仅激励了企业的静态效率,更为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原动力,从而推动市场开拓、技术改进和产品创新,使集群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然而,集群的发展仅有竞争还远远不够,集群的竞争关系是一种在竞争状态之下的企业合作关系。随着专业化分工的发展,空间聚集的大量专业化分工企业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往往会与区域内其他行为主体结成紧密协作的生产体系,从而实现集群内各行为主体的“共生协作”。合作机制对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使产业集群中一些潜在的生产、交换等环节的矛盾内化于某种基于信任的产业共同体中,使集群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一种高度合作基础上的充分竞争(冯年华,2007),不仅使单个企业从中获利,也使集群整体竞争优势在共生协作中得以强化。高效的企业互动与合作机制,使集群内各种类型的企业能够形成默契的交易关系,实现柔性化生产和最优价值链分工,不仅有利于实现“资源协同”效应和“集体效率”,还能够增加企业的生产规模,挖掘企业总体获利能力,增强集群的核心竞争优势。   (四)学习创新机制

  学习和创新是集群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学习促进知识的掌握,知识推动创新的产生,创新强化了集群的竞争优势,进而推动集群的持续发展,这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学习创新机制对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集群内处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行为主体通过集体学习和互动学习,为集群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和知识,提升了集群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以及集群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了集群创新能力。集群内不同行为主体通过互动学习和创新,各行为主体都从对方身上获得了自身创新与发展所需要的互补性资源,增强了自身的竞争优势,提高了创新能力。第二,持续的学习创新促成了知识的良性流动和扩散,加速了技术创新的步伐。对高技术产业而言,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技术更新速度快,存在典型的“快鱼吃慢鱼”现象,如果不重视技术创新,就会面临淘汰出局的风险。技术知识的溢出使集群内每个企业都有集聚的动力,在“创新一扩散”的浓厚氛围刺激下,企业技术创新速度加快,企业家才能得到培养,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得到强化,集群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集群得以持续发展。

  二、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

  作为中国三大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国内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光电子产业竞争的主力军。 2012年,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共聚集企业1113户,产业链企业超过1100家,主要产品达1400多类,实现工业总产值1660.68亿元,比上年增加417.17亿元,占全部入统企业总产值的41.4%,实现总收入1927.34亿元,占高新区总收入的38.5%,同比增长33%,实现净利润108.9亿元,实际上缴税费81.9亿元。近年来,光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地位进一步加强,光纤光缆、光器件、激光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 50%,其中,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排名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5%,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6%。消费电子、半导体照明、光伏太阳能等战略产业加速发展,地球空间信息、智能电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发展初见成效,整个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呈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

  (一)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机制

  从内部核心网络来看,高新区已基本形成以烽火科技、华丁科技、长飞光纤等各类型光电子龙头企业为核心,包括1113家光电子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在内的光电子产业集群核心网络。从外围支持网络来看,其一,高新区内数量众多的大学、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金融机构、光电技术测试服务中心、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信息情报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光电子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支持和资金支持。其二,包括大学科技园、东湖创业中心在内的25个孵化器,19个光电子信息产业联盟,各类人才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行业协会等**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形成了支持光电子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服务网络。其三,提供政策制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服务机构不断健全,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为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其四,企业家资源的大量涌现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独特创新文化形成了支持高技术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发展的社会关系网络,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外部经济机制

  从规模经济效应看,高新区市场容量的扩大和大批量购买原材料等产品,有利于原材料价格的降低和单位运输成本的节约,使光电子信息企业获得市场不断扩大带来的规模经济。区内聚集的58所高等院校、700多个技术开发机构和25万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了区域内供应充足的劳动力市场,每年会给光电子信息产业输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使光电子产业集群获得劳动力市场共享带来的外部性。一批专业化产业园和产业基地的建立,使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获得了资源共享所带来的外部经济。而21家光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25家创新技术平台的建立,更是发挥了外部经济机制的作用,加快了信息技术的交流和传播,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共享和知识溢出,加速了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从范围经济看,已初步形成的光纤光缆、移动通信、激光、光传输设备、集成电路、光电器元件等光电子领域内不断深化的专业化分工,不仅扩大了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需求,而且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企业相互关联、协作配套的产业群落,给光电子产业集群带来了明显的范围经济效应。

  (三)竞争合作机制

  截至2012年底,高新区聚集了各类光电子信息企业及相关企业111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117家,创造工业总产值900亿元。这些企业大都专注于自己的优势环节,形成了企业间激烈的竞争态势,每个企业都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的潜力,大幅增加其所从事环节的产量,努力赶超光纤光缆产业国际技术水平,推动了面向海洋、电力、石油、钢铁、化工和医疗等领域特种光纤产业的发展,显示出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经济优势。同时,激烈的竞争形成了企业发展的强大压力,并转化成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动力,促发了企业间广泛而深刻的协作。首先,光电子产业集群非常注重企业间合作,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促进不同企业在区域内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协同共生。其次,出台各种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光电子、光存储、数字家电、通信终端、激光、汽车电子等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入驻,延长了光电子信息集群的产业链,扩大了产业集群的空间聚集优势。再次,先后成立21个产业技术联盟,定期召开由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家及相关政府部门等参与的产学研联席会议,促进产学研之间的互动,促进了集群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集群协同发展效应逐步显现。

  (四)学习创新机制

  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学习和创新,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工程,充分激活创新主体的能量,提升了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看,首先是注重学习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实施“3551人才计划”和“人才特区”建设,高新区凝聚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家和学习创新型人才,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强大的智力基础。其次,集群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创专业化孵化器的发展道路,先后建成光谷软件园、大学科技园、国际企业中心、集成电路设计等18个孵化器,在核心企业建立了10多个不同层级的工程技术中心,组建了21 家产业技术联盟,推进了光电子、地球空间信息等多个企业加速器的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支撑(白洁,2012)。再次,集群积极整合国内外优秀科技资源,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了面向光电子信息领域需求的“国家光电实验室”、软件开发与测试服务平台、光电技术测试服务中心和光电子企业信息协同服务平台等25个重大技术创新平台,逐步形成了光电子产业集群多层次的自主创新网络,增强了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实证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一)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不完善。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内部组织化程度还不是很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内聚力薄弱,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集群上游产品多,下游产品少,企业之间在业务上的关联并不多。产业链不够完整,缺乏完善的产业配套,没有形成完善齐全的产业网络,产业关联的外溢机制和协同效应欠缺。

  2.产业集群的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缺乏一整套科学有效的选聘、评估、考核、激励与约束的制度安排,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尚不完善,一批核心骨干企业在机制体制创新上明显欠缺。同时,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非营利机构间的合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产、学、研良性互动能力较差,企业之间的竞争多于合作,产业集群的合作效率大大降低。

  3.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发展欠缺。金融市场、猎头公司、创业、会计师、人才服务、法律咨询及其他为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服务的**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制约了产业集群健康有序的发展。以融资为例,目前高新区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现象,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多元化融资渠道,融资存在较大困难。

  4.“光谷创新文化”建设尚需加强。目前,高新区还没形成一个具有创新热情、创业精神的新型商业氛围,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机制还不完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不够,企业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不够,企业之间的非正式交流机会偏少,企业的衍生能力和企业应变能力较差。

  5.集群创新能力仍然偏低。光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参差不齐,差别较大。除烽火科技、长飞光纤、化工科技等龙头企业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外,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偏少,技术创新能力普遍偏低,集群产品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相关对策研究

  1.培育核心企业,完善光电子信息产业链。一是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重点扶持烽火科技、武汉新芯、凡谷电子、长飞光纤等一批发展潜力大的龙头核心企业,提升龙头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围绕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着重引进高成长企业人驻,支持高成长企业发展壮大。三是重视产学研的联合,深化企业间、企业与政府、科研院所、**机构间的交流合作,完善大中小企业间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配套的集群网络体系。四是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有针对性地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2.推进体制创新,完善集群发展环境。一要利用武汉市“两区”建设契机,不断完善价格机制、补偿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拓展开放服务平台,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创新。二要积极构建投融资核心平台,大力推进光谷金融港建设,健全多层次、多形式资本市场,建立担保、创业投资等风险补偿机制,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拓宽中小企业投融资渠道,完善投融资支撑平台。三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人才竞争机制,不断调整企业人才队伍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3.推动产业组织创新,健全产业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光电子、移动通信、激光领域的资源整合,大力培育企业集团。积极构建投融资核心平台,大力推进光谷金融港建设,健全多层次、多形式资本市场,建立担保、创业投资等风险补偿机制,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拓宽中小企业投融资渠道。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园的引导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光电子产品检测中心、光电子企业信息协作、集成电路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会计、法律咨询、创业、人才服务等产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4.推动集群交流合作,培育区域创新文化。一是重视政、产、学、研间的联合,科学制定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深化企业间、企业与政府、科研院所、**机构间的交流合作,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集群合作向纵深发展。二是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要注重企业家资源的培育,建立企业家之间,企业家和相关机构之间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机制,积极培养创业企业家。三是大力支持创新教育,广泛传播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弘扬创新文化,激发创新潜力,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

  5.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集群创新能力。首先,要着力建设一批国际化、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加强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研究,提高基础和共性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进一步掌握和提升核心技术,实现对关键技术的突破。其次,要继续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支持光电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再次,要针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科研开发项目,注重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强化集成创新,提升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dianzijishulw/47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