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国际观察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Review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内刊号:31-1642/D
国际刊号:1005-4812
出版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3.577
综合影响因子:2.141
期刊主编:郭树勇
发行地:上海市
地址: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科研楼711室
国际观察杂志介绍

  《国际观察》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

  《国际观察》主要栏目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安全、区域研究、新冷战史研究、世界经济等。

  《国际观察》主要刊登中国国内外国际问题专家及学者的新研究成果以及中青年研究人员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文章,介绍国际热点问题的背景材料和相关信息等内容。

  《国际观察》的读者对象为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国际问题专业的师生以及党政决策机关干部,国际问题爱好者等。

  《国际观察》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政治学类核心期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源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 [3-4]。

国际观察杂志网友点评
J&R
上月初投稿,已经一个月没有任何回复了,没下文了。读博时候投了一篇,23天就收到匿审意见了。《国际观察》如果一个月内没消息,基本上没戏了,个人的一点点经验,仅供参考。
2024-11-06 22:32
关系稿特别多,青年学者慎投
2022-11-09 16:35
邮箱自动回复说投稿后2个月没收到录用通知就能改投,反正我是没有收到录用通知,打电话打不通,发邮件不回,看来此刊是个端着架子的白莲花
2021-12-05 22:49
更多国际观察杂志点评
国际观察杂志编委会

  门洪华肖宪赵可金时殷弘

  牛军苏长和赵全胜杨洁勉

  王逸舟陈玉刚郭树勇蔡建国

  叶自成陈志敏唐小松胡礼忠

  石斌陈岳秦亚青胡伟星

  刘贞晔武心波黄仁伟

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R&J
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
近期更新
Q&A
近来电子信息这一方向也是成为了热门领域,不少作者有相关发文选刊需求,当然要说最为备受欢迎的还是SCI期刊的。不
新能源领域中发表SCI刊物的有:FUEL、POWER、ENERGY、ENERGIES、OIL SHALE、WIND ENERGY、SOL ENERGY、NAT ENERGY、APPL ENERG、ENERG FUEL、ENERG
sci论文能够在网上检索到就证明是被收录了,这时作者就可以凭借sci论文收录证明进行晋升职称、评奖金、加薪。也有人
论文发表sci期刊过程中,被拒稿是常见的事,但为了避免sci论文被拒稿,作者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确保论文符合sci期刊
sci投稿多少钱?刊物不同,价格不同,sci期刊价格主要是由期刊的影响因子决定的,而影响因子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因
在进行医学sci论文写作时,需要相关实验数据作为支撑,而这些数据包括哪些呢?其实这些数据就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于
国际观察杂志相关文章部分汇总
S&E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与开发性金融支持问题的思考
  循环经济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循环经济就是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
国际法在国内法律有何思考
  随着网络和交通的日益发展,国家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全球化水平越来越高。为了与各国友好密切的交往,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和谐世界的构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国际法论文。   
金融理财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的兴起,一方面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个人财富及金融资产的不断增长,金融消费、金融投资活动日益频繁,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另一方面,为适应现代金融发展趋势、应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通过多元化平台与用户之间实现了全时空交互,正因如此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直接突破了传统金融发展的束缚,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金融产业链,且在此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开发,为用户
保险业金融工具如何创新
  保险业是金融资源的重要部分。保险业金融工具的创新、发展,其核心在于对保险各类产品或业务的开发与设计。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的保险论文。   摘要:20世纪70年代后期形成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创新的浪潮。我
金融师论文范文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的检讨与反思
  金融危机不仅意味着经济的衰退,而且更意味着监管理念的变更、监管权力的重组与监管体制的再造。虽然2008年全球化的金融危机以其强烈的破坏力展现了其恶性的一面,但是在另一个侧面,也展示了其“善”的一面,因为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