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产业集中化趋势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19 13:58:14更新时间:2015-09-19 14:00:47 1

  齐国各个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文化的不同经济发展情况也不一样,一些区域存在发展不协调的情况,我国也在不断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产业集中化趋势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文章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摘要]近年来,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产业集中化背景下,探讨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四大经济区发展的差异性,结合我国历年制造业各行业相关情况,从产业集中的角度剖析了造成差异性的原因,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四大经济区域,产业集中化,区域协调发展,区位商

  一、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分别指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等;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等;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等省份。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生产总值是逐年增加的,东北地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50477.25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1.24%;东部地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95892.04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9.04%;中部地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16277.75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1.30%;西部地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13904.8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3.64%。这说明我国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发展势头良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四个区域在经济总量上的差距依然较大。

  二、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发展差异性原因分析

  为了分析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本文运用区位商对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差异性进行了论述。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如果区位商小于或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部门为自给性部门,根据《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1》、《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1》相关数据,本文计算了2010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20个制造业行业的区位商。为了研究需要,本文将区位商值标准作了微调,把区位商值位于0―0.5之间的产业定义为非优势产业;区位商值位于0.5―1.0之间的定义为次优势产业;区位商值大于1的定义为优势产业。

  经计算,2010年我国东北地区的优势产业包括:食品加工业、石油加工和炼钢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次优势产业包括: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非优势产业有烟草加工业、纺织业等。东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包括: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次优势产业有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无非优势产业。中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包括:烟草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次优势产业有:纺织业、医药制造业等;非优势产业包括:化学纤维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包括: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此优势产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非优势产业包括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等。

  通过对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制造业区位商的分析,可以得出导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发展差异性的三方面原因。首先,我国产业布局的自发性。资本具有逐利的本性,选择良好的投资环境具有必然性,我国东部地区处于沿海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加之我国政府对沿海地区的开放政策,促使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产业聚集趋势逐步显现,发展优势明显。其次,各区域优势产业的竞争性差异。以制造业为例,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优势产业比为4:9:3:3,表明东部地区拥有绝对优势;从各区域自身优势产业分析,东北地区优势产业处于制造业下游链条,产品附加值不大,缺乏竞争力;东部地区优势产业基本以高端制造业为主,产品附加值高,竞争优势明显,而中部、西部地区主要以烟草、饮料制造业为优势产业,基础薄弱,缺乏优势。再次,区际间产业转移力度小、速度慢。东部地区的某些中下游优势产业应逐步向其他区域进行转移,但受政策、区位条件等因素限制,转移速度较缓慢。

  三、我国四大经济区位协调发展相关对策

  首先,增强政策引导,完善顶层设计。第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各地区应充分发挥自身潜力,而非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抑制其他地区发展之上,或者建立在垄断发展机会之上。第二,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单靠政府调节会导致产业效率低下,而单靠市场调节,会引起产业自发性转移,致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影响区域协调发展,从而应当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发挥“1+1>2”的作用。

  其次,合理布局,突出优势。由于各地区自然因素,社会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需要地方各级政府结合本地区实际,科学、合理布局相关产业。东北地区需要在重点保持原有产业优势的情况下,改造升级优势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壮大产业链条;东部地区在提升现有优势产业质量的同时,应积极同其他区域寻求合作,转移本区域的夕阳产业;中部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努力挖掘现有产业发展潜力,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做好承接发达地区转移而来产业的准备;西部地区在资本、劳动力等方面相对匮乏,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再次,加强区际交流与合作,发挥互补优势。加强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调节区域分工,产业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调节功能;完善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植措施,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区际间互助与合作,鼓励和支持区际间开展互利共赢的经济技术合作,使各区域间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胜今等.论中国特色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

  [2]金祥荣等.基础设施、产业集聚与区域协调[J].浙江大学学报,2012(2)

  [3]张少军.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从全球价值链走向国内价值链[J].经济管理,2013(8).

  [4]范恒山.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环渤海地区振兴[J].经济研究参考,2007.(19).
  企业管理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创刊20多年来,本着昌明科学、培养人才、造就学人之宗旨,始终坚持宜?儆方针和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现已成长为我国经济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学术研究的前沿性、理论探讨的创新性和贴近经济理论热点、难点的务实性是其鲜明的特点。1994年本刊被评为河北省惟一一家首届全国政治经济学类核心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ongshangqiyeguanlilw/5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