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贸易论文

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1-02-26 11:49:47更新时间:2021-04-29 10:20:31 1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及其风险的概念,分析了国外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并提出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汽车消费市场逐渐扩大。面对增长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各个汽车制造厂商在不断推出新车型的同时还将个人汽车消费信贷这种购车形式引进到了中国。我国目前以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方式销售的汽车数量仅占销售总量的20%左右,大大低于全世界70%这一平均水平,意味着我国的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我国在大力发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由于制度设计和具体运作中的缺陷导致的风险使得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坏账比例不断上升,根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数据显示至2006年9月我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余额约为857亿元,呆账11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86%,我国汽车金融企业在风险管理上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严重制约了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值得研究和探讨。

  二、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及其风险的概念

  1.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概念

  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是指贷款人向自然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汽车(含二手车)的贷款。贷款人特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批准经营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及获准经营汽车贷款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贷款期限(含展期)不得超过5年,其中,二手车贷款的贷款期限(含展期)不得超过3年,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规定执行,计、结息办法由借款人和贷款人协商确定。

  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贷款用途单一。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主要是为了个人购买自用汽车融资,借款人通常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贷款用途主要为了个人购买自用汽车。第二,信贷主体多样化。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涉及主体除了银行外还有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汽车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另外作为汽车的销售商和制造商也参与到了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业务体系中。第三,管理专业化。根据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涉及环节和因素较多的特点,从事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需要建立起专业的风险控制体系、业务运行体系、法律保障体系等一系列管理体系,以满足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需要。

  2.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的概念

  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从狭义上来讲,一般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履行还本付息协议,致使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即它实际上是一种违约风险。从广义上讲,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内外部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对金融机构产生的影响,使金融机构经营的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遭受损失或丧失获取额外收益的一种可能性程度。

  我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中的风险主要包括偿债能力风险、道德风险、抵押保证风险、管理风险等等。造成以上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我国各家金融机构目前主要采用的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尚不健全,采集的信用数据主要为个人信用卡及个人贷款的历史记录,且数据采集均为各家金融机构自行上报,数据缺失较多,且差错率较高,并且对于一些之前没有银行信贷记录的客户就无数据可供查考,使得贷款方难以如实了解申请人的信用状况,使得一些申请人的违约成本大大降低,这是造成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贷款方无法通过个人信用历史记录完整了解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以及过去的信用历史,也不能找到有效的途径掌握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我国目前能证明个人还款能力的材料一般是由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西方商业银行通常使用的纳税证明在我国还难以取得。此外,我国缺少完善的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和金融资产实名制,贷款方难以准确掌握借款人的真实财产状况并对其进行核实,导致购车人有钱不还、不催不还,诈骗汽车贷款、多头骗贷的现象较多,给贷款机构带来极大的风险。其次是抵押制度不完善,目前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主要采取车辆抵押和房产抵押两种方式来规避风险。汽车极具个性化,使用状况不同导致价值差异性大,并且汽车流动性较强,一旦出现违约风险时对汽车的强制执行也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加大了风险处置成本。此外,对个人抵押的房产的执行力度较弱,即便有借款人的房产抵押证明也不能随意将其房产拍卖用以偿还贷款,这使得房产抵押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借款人的担保效力。最后是贷款机构内部缺少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贷款机构没有针对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考核制度及不良贷款催收制度等一系列的内部制约机制,而是参照住房贷款的形式进行风险管理,缺少灵活性,忽略了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自身特点对管理体制的要求。

  三、国外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

  国外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的方法主要表现在采用专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和详尽的风险防范管理系统、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法律、法规制度的健全,具体方法可以归为以下三大类。

  1.信用制度建设

  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国外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外具有比较成熟的标准化的信用评价体系,这些国家一般都有商业性的和非商业性的个人信用咨询机构,他们负责收集、保存个人和家庭有关的信用资料,并加以分析整理,一旦某人资信不佳,就会及时记载。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一般包括个人记录和信用记录两部分。个人记录包括***明、工作单位、工作期限、居住地址、联系电话等;而信用记录只需消费者提供社会保障卡号,金融机构即可得到借款人的年收入状况、纳税状况、信用卡使用状况、贷款清偿状况、支票使用状况等。通过对借款人进行标准化信用评估,决定是否贷款及贷款的具体安排。在这种较完善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支持下,使得审批过程简化,保证了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快速、高效地发展。

  2.专业化的风险防范措施

  为了防范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蕴藏的巨大风险,金融机构都会采用先进的风险评估系统和风险控制措施来防范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1)基本信息的调查与核实

  通过借款人填报的贷款申请表及其他证明来获取借款人的相关信息并加以核实,从而完成个人消费贷款的贷前调查。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婚姻状况、供养人数、职业、就业状况、雇主地址与联系方式、月收入、工作年限、资产负债比等,如果存在担保人,则提供担保人就业以及收入状况。另外还要调查一些其它信息,比如是否有过破产记录,是否有过抵押贷款的违约记录以及是否诉讼在身等。

  (2)评估借款人信用状况

  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评估也就是对借款人还款意愿的考察。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主要关注借款人的既往信用记录,通常采用信用评估机构的评分系统来详细了解借款人的以往信贷记录、违法犯罪纪录等来确定借款人的最终还款意愿。

  (3)关注抵押物的价值变化

  国外具有比较成熟的汽车市场,汽车价值的变化相对比较有规律,对抵押物贷款期间价值变化的预测评估,可以有效地降低贷款风险。

  (4)建立科学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

  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快速进行业务处理,提交风险管理报告以及对风险管理决策进行定量分析,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降低决策成本,改善数据通讯和提高风险管理的可信度和决策质量,减少信用审查的时间和人工环节。

  3.其它方法措施

  (1)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来规避利率浮动带来的风险

  国外金融机构利用其发达的金融衍生市场开发金融衍生产品来控制风险。如在使用利率上限或下限等金融工具来控制由于市场利率波动而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损失。

  (2)贷款证券化

  通过抵押贷款证券化并在其资本市场上出售,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地转移因发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等发达国家均有发展程度不同的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市场,其中以美国的证券化市场最为发达。通过在二级市场上将贷款出售来转移与该贷款有关的各种风险。

  (3)通过担保和保险的形式转移风险

  通过担保和保险等措施转移风险,经过担保和保险保障的抵押贷款风险较小,风险被转移到担保人和保险人中去了,一般选择的保险人和担保人的资质越好,金融机构的贷款安全性就越有保障。

  (4)及时处理坏账减少损失

  除了严格的审查审批外,宏观经济状况和借款人自身具体条件的变化也会影响贷款的安全性,造成一定数量的坏账。发生坏账后,国外的金融机构往往会及时取消借款人抵押品的赎回权,然后通过成立专门机构管理销售,委托专业房地产公司代售、拍卖、一次性出售给投资人以及转售给承租人等方式处理抵押品,从而尽可能地保全资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四、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目前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严格控制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排除或降低因为管理手段落后所导致的风险因素,选择各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进行优化组合,有效地防范各种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的风险。

  1.建立合理有效的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架构

  建立科学高效合理的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架构不仅有利于加强汽车金融机构的外部风险防范能力,同时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及时排查和防范存在于内部的风险隐患,其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

  (1)强调外部监督和内部自律相结合

  外部监督强调的是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汽车行业协会的监管以及社会科研机构的监督等并行,加强系统及行业风险的监控。内部自律包括从内部岗位设置,人员培养到调查、审核、审批、事后监管等各个环节中风险的防范。制订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度,信贷管理部门要强化岗位风险责任制度,制定风险管理的对策与目标,坚持第一责任人制度,层层把关,落实到事,落实到人。会计、信贷管理、风控、调查、审批、事后监督各部门要各尽其责,紧密配合。建立或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监控手段积极防范风险,在经过尽责分析和鉴别后,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预防措施。

  (2)严格贯彻和执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准则

  第一是独立工作,明确职责,相互配合。风险管理部门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行政上要与其他职能部门分开。第二是加强内部沟通、统一部署协调。良好的内部沟通是金融机构统一思想,加强内部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环节,同时由风险管理部门统一规划、指导、检查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有利于对风险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第三是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风险管理应该防患于未然,一个可靠的风险管理体系,依赖于从始至终的严格风险管理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风险管理,做好各项详细的风险记录和风险报告,制定积极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方案。第四是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和风险防范手段。

  (3)加强风险管理流程的梳理

  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确定风险管理目标、识别风险、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决策、风险管理实施、风险管理检查和风险管理评价这七个步骤。从事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首先要确定本企业所能或所愿意承受的风险大小,即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接着对可能产生风险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以便对贷款风险进行计量和处理,进而做出定性分析,通过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来衡量这一类风险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再通过风险管理检查和风险管理评价将风险执行情况的结果反馈到目标确定上,重新调整原来的风险管理目标。

  (4)设置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合理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是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关键,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而是内部每一个员工共同的责任。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从上到下共同担负起风险管理的职责。我们要设立起以董事会为核心,风险管理委员为发起人,涵盖风险监控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业务监督管理部门等配套管理部门为督导的现代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5)建立风险预警预控制度

  风险预警是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降低损失的关键。根据不同企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针对不同客户类型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衡量,以此来判断客户的风险等级。在风险指标达到一定的条件时,采取风险预防控制措施,在风险导致的损失对企业还没产生实质性危害时,及时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进行适当调整,使风险得以控制到最小。

  2.完善健全信用制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个人信用制度的支持,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个人信用调查制度和规范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合理规范的法律保障体制,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首先,疏通和建立信用数据采集渠道,规范个人征信数据的使用。出台关于征信数据开放和规范使用征信数据的法律法规,建立界定数据开放范围的法律或法规,出台关于界定数据保密范围的法律或法规。其次,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惩罚措施,提高个人信用意识。通过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惩罚机制可以有效防范商业欺诈和违法违规行为。第三,落实有关配套体制建设。落实个人账户实名制,为采集个人信用信息奠定基础;落实个人财产申报体制,保证个人的财务数据完整;建立个人破产机制,等等。

  (2)建立个人信用调查机制,完善个人信用数据库的建设。

  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包括树立个人信用观念,完善个人征信系统以及存款实名制、家庭财产等级制、个人财产破产制等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个人信用调查机制,完善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和合理使用,使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快捷、准确、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并作为信贷审批的一个重要依据,从而能够有效地防范汽车金融业务的风险。建立个人信用调查制度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金融机构间的个人信用信息网,初步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交换中心,金融机构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二是建立包含工商、税务、保险、公安等部门在内的,与个人信用相关的信息查询数据库,逐步形成与金融机构共享的个人资信查询网络。

  (3)建立个人信用评分系统。

  个人信用评分系统是个人信用数据的深化应用,也是金融机构发放个人消费信贷的信用评价依据。我国建立个人信用评分系统要充分利用己有的较成熟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根据个人信用数据的历史数据和金融机构贷款发放和回收情况选取样本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建立起科学的、适合国情的评分模型。将客户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加工,采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建立针对各种经济现象的统计模型,从而寻找出各个信用因素的内在规律,使信贷决策建立在客观标准的基础上,根据预期的收益值和风险值将信贷申请人客观地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别,根据数量分析的结果决定不同的授信额度和信贷管理政策,降低人工干预的程度,提高整个消费信贷工作的标准化和决策程序的自动化并应结合主观评价,提高授信的正确性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洪力,郭曙升《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消费经济2003

  【2】陆涛《国外汽车金融的模式与现状》汽车工业研究2005

  【3】刘必金《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研究》武汉金融2003

  【4】刘戒骄著《个人信用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5】拍蔚萌《汽车贷款的风险及对策》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

  【6】王卫锋,李晶晶《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与完善》汽车工业研究2003

  【7】吴楠《关于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前景的思考》汽车工业研究200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uojimaoyilw/3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