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环境法论文

城市公共绿地养护市场化管理

发布时间:2011-02-26 10:09:57更新时间:2011-02-26 10:09:57 1

摘要:本文探讨了推行市场化管理的基本条件,分析了其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城市公共绿地市场化管理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目前大部分城市仍采用,即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是由政府部门下属的绿化队全面负责,采取的是“以费养人”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
  二是市场化管理模式。即实行企业化承包、专业化管理的办法。绿化养护实行作业层和管理层分开,管理层为绿化主管部门,仍为政府机构,行使绿化养护的管理、指导和监督职能。将作业层的工作(浇水、施肥、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修剪等)直接推向社会,养护单位由有资质的园林绿化养护企业通过投标方式决定,按投标中标价支付经费,养护工人由承包公司雇佣管理。目前只有深圳、上海等少数城市完全实行了绿化养护市场化管理。
  三是双轨制管理模式。由于体制和经费问题,作为改革的过渡阶段,对新建绿地实行市场化管理,而对原有的绿地仍然按照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实行管理。
  在公共绿地养护中引入竞争机制,走向市场,进行市场化管理,这一管理模式的推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节约了经费。以投标的方式决定养护企业,且常规是以合理低价为中标条件,这样中标养护单价将低于原养护单价,从而可节约大量经费,养护企业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效率,精简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大幅度提高人均养护绿地面积,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2、在养护企业间形成了竞争,提高了养护质量。绿化养护实行社会招标后,对中标养护企业实行合同管理,明确养护标准和要求,细化考核标准,对养护质量差的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而对养护质量好的企业进行奖励。如上海市采取了对养护质量不合格的养护企业进行淘汰,有利于提高园林绿化管养水平。达到了提高养护水平的目的。
  3、精简压缩了园林绿化养护人员的编制,提高了政府经费的使用效果。
  正是由于一些城市对公共绿地实行市场化管理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得城市公共绿地养护市场化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各个城市园林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推行市场化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会导致改革的失败。
  本文在总结多年城市街道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在城市公共绿地养护中推行市场化管理的基本条件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1推进公共绿地养护市场化管理的基本条件
  1.1政策导向
  要推行公共绿地市场化管理模式,首先要对原绿化养护的事业单位进行改制。目前国家在园林绿化事业单位改制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政策,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政策也没有出台。如何将原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绿地养护单位改制为企业,如何将原有养护单位的人员平稳分流或者转为企业员工,是绿地养护市场化过程中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如酝酿不周,政策不到位,操作不当,就会出现混乱,导致改制无法进。因此当地政府在事业单位改制和改制单位人员身份置换的问题上要充分考虑社会保障、分流等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政策保障。
  1.2财政支持
  这是绿地养护市场化能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改制过程中政府财政要支付改制成本(包括退休职工的剥离和在职职工的身份置换等)。其次,政府财政要按时足额支付绿地养护费用,目前很多城市公共绿地的养护经费严重不足,如沈阳市,平均每平方米绿地的每年养护费仅为1.42元,青岛、南京、杭州、太原等城市稍高一些,平均每平方绿地每年维护费也只达到4.4元左右。如果在经费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实行社会招投标管理,会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没能按合同支付养护费的情况,造成发包方首先违约,将承担由此所导致的索赔及养护不能正常进行所引起的养护质量问题等后果。作为管理者的发包方也就不能有效地对养护质量进行控制,并为今后的养护管理工作埋下隐患。
  1.3市场发育
  通过近年社会化招投标确定绿化工程施工企业的运作,培养了大量的绿化施工
  和养护队伍,但是一些中小城市,大部分个体或集体的绿化施工和养护队伍还处在
  缺乏技术人员和园林机械的创业阶段,并且国有的养护单位还保持在吃皇粮的机制
  中,相互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没有形成一个可进行有质量的投标竞争的基础
  队伍。因此,在推行绿地市场化管理前要培养绿化养护市场,提高集体企业、个体
  企业和改制企业的竞争力。
  1.4健全法规
  公共绿地养护质量受政府和行人的行为、道路状况、植物品种、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单纯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和园林景观来评定养护质量,因而公共绿地的市场化招投标及养护质量的监督都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由相应的专门机构来管理,根据本地绿化养护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绿化养护检查验收、移交标准和程序、质量监督机制及技术标准,通过完善的制度来管理各养护企业和绿化养护行为。
  1.5组建队伍
  一支高素质绿化养护管理队伍是绿化养护市场化管理成功的保障。绿化养护管理的组成人员必须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绿化养护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品德,才能肩负起监督管理养护企业的正常养护工作的重任。
  2、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
  2.1新旧分治,逐步推进市场化管理
  目前许多城市的绿化养护是在低经费水平上运行,部分养护单位的经费渠道是政府财政差额拨款。对一些中小城市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同时,在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改制政策和养老保险制度未出台全国性方案之前,对绿化养护的事业单位进行彻底改制的难度很大。为了逐步推进市场化管理,一些城市的做法值得借鉴。如为了保证社会安定和避免一次性支付大笔改制成本,采取把原有的绿地在原来人员和经费水平上继续养护,暂不对体制进行改革,但对新建绿地实行市场化招标管理作为过渡,使社会逐步接受改革理念并达到培养市场的目的,待时机成熟后再作进一步的改革。很多城市就是采取了随步放开养护市场、“新绿地新办法,旧绿地旧办法”的绿地养护办法。
  2.2规范绿化养护招投标,杜绝恶性竞争
  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为了节约经费,在绿化养护投标中采取以最低价中标的形式进行评标,从而导致各投标单位为了中标竞相压价,甚至以低于成本价进行投标。由于中标单价太低,养护公司为了最低限度保证其利益,一些中标企业以更低价格转包给没有相应资质的个体户,导致形成恶性竞争,使绿地养护质量低下。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绿化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结合不同绿地的实际养护难易程度进行科学测算,得出各标段的最低养护成本,作为最低中标价,从而避免低价竞标的恶性循环。同时,主管部门要加强养护市场的管理,杜绝招标舞弊和“围标”、转包或借用的行为发生。
  2.3制订养护作业细则,加强监督管理
  由于利益驱动,中标养护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会想办法减少养护投入,针对这一情况,城市绿化主管部门要对养护企业进行养护过程的量化管理,制订详细可操作的养护作业细则,以此为依据对养护企业的养护作业细节进行跟踪和控制,要求养护企业严格按养护细则进行养护,并随时对养护企业进行检查,如发现违反则对相关的企业进行相应处罚,从而规范养护行为。
  参考文献:
  【1】徐蕴海.城市绿地养护进市场[N].苏州日报,2005-3-31
  【2】寇亚琴.绿化养护趋向市场化[N].中国花卉报,2003-7-24
  【3】朱伟华,丁少江.试论对城市绿化养护承包公司的管理[J].中国园林,2000(6):13-1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huanjingfalw/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