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发布时间:2014-05-07 14:11:21更新时间:2014-05-07 14:11:48 1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原理的一种方法。

  摘要:实施课堂探究式教学,能充分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文章就此探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化学教学论文,探究式教学,高中化学,实施实径

  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有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支撑,而多样化的教学是对教学回归生活的最好体现。在新课改理念下单一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足以应付新的教学需要的,生活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体现与表达生活的课堂教学的多样化。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贯彻探究式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情感教育,渗透课标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化学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内容,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事业的教育。化学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的内容。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这一过程无须占据太多的时间,课堂上看似随意的一句话、一张图片,课间三五分钟的趣味小故事,都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在学习原电池时,可以引入伏打发明原电池的一段小故事。原电池是在科学争论中发明并得到发展的。争论的主人公是意大利生理学家珈伐尼和物理学家伏打,珈伐尼发现解剖刀可以使青蛙肌肉抽搐,他对自己的发现开始了探究,从而与伏打产生了争论。珈伐尼认为电流起源于动物神经,伏打认为双金属在液体中的接触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在介绍这段小故事后,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猜想,动手探究,验证猜想。可见重视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探究过程的形成。

  二、重视化学与生活经验联系的渗透,贴近生活与社会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弱化了化学与生活经验联系的渗透。

  在教学观念上,偏重化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轻视或忽视化学知识的应用。如教师会很详细地教授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知识,但却很少让学生体会这些知识是如何来自我们的生活,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又如,教师会很详细地介绍各种类型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纯度的计算,等等,会详细地指导研究解题的规范、步骤与思路方法等,但却很少让学生意识到或理解到这些计算到底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哪些现实任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化学知识的加深与拓宽,宁可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和巩固一些偏难偏深的概念和原理,但对这一些概念和原理的得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重视不够。如教师会很详细地剖析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甚至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但却不曾告诉过学生原子的改变、原子内部结构的变化将给人类带来什么。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常常忽略了教学对象及他们的智慧与生活经验,而把教学变成了“照本宣科”的课本剧与教案剧,把学生当作了学习的机器,把课堂作为了高效高产的工厂。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很少对教学本身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思考,却无休止地往复着高耗低效的“填鸭”,把讲和练当作了唯一的方法与手段;建造着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却忘记了生活才是知识的本源,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学生有活动,但无思维;有行为,却无热情。寻根究底,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并没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知识世界”里,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难以体现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因此探究式教学也要重视化学与生活经验联系的渗透,因为学生身边的化学能使他们觉得亲切而不陌生,使他们感到探究并不是那么神秘,高不可攀,它其实就是研究自己身边的事物。

  三、重视实验教学,创设探究情境

  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重视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实验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探究情境,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结论并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如在进行氯水的漂白性教学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了这样一个探究知识的情景:将酚酞试液滴人氢氧化钠溶液中,试液变红,在向上述溶液通入氯气,红色褪为无色。组织学生讨论原因,原因可能有两种:其一,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其二、有一种漂白性物质使红色漂白。进一步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求证真实原因。在教师有意识创设的探究氛围中,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对学生而言终生受用。

  作为教师,应当加强对课堂教学探究式的反思与研究,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探究。培养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习惯,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是相关的一些实践与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苏香妹.化学史教学对达成三维目标的有效作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9):39-4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huaxuelw/36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