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设计论文

某综合楼工程碳纤维补强实例

发布时间:2011-07-09 08:55:33更新时间:2023-07-06 14:29:56 1

某综合楼工程碳纤维补强实例

姜万贞
[摘要] 施工单位漏放走道板加强钢筋,采用碳纤维对走道板进行加固补强,从而满足原设计要求。
[关键词] 碳纤维 加固补强

1、工程概况和加固原因
某医院综合楼工程建筑面积5400㎡,设计为五层框架结构,6度抗震设防。该工程建筑平面设计一、二层走道宽为3M,三、四、五层走道宽度为2.4米。结构设计框架联系梁均按3M布置,造成三、四、五层走道墙下无梁。结构说明中提到,凡墙下无梁的另加2Ø14钢筋。施工单位在结构施工中未将建筑图与结构图对照,疏漏了2Ø14钢筋的摆放,直至弹线砌墙时才发现此问题。经多方商讨,决定采用碳纤维对走道板进行补强,以补足2Ø14钢筋的抗拉强度。
2、碳纤维方案的制定
碳纤维补强在旧楼改造,结构加固方面虽然用的较为普遍,但毕竟专业性较强。所以方案应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提供,并经原结构设计人认可后方可实施。本补强方案由专业单位提供,并经过审批。
3、碳纤维计算
本方案采用的是等强代换,即要求Asfy≥As’fy’(Asfy-碳纤维抗拉强度,As’fy’-钢筋抗拉强度),本工程碳纤维布采用英国Selfix Carbofibe品牌,型号为200g/㎡,厚度0.111mm,fy=3000N/㎜2宽度暂取180㎜,按二层估算,折减系数取0.95。
计算结果为:
Asfy=0.111×180×3000×0.95×2=11388.6N
As’fy’=2×154×300=92400N
Asfy > As’fy’ 满足要求
4、方案的实施
碳纤维织物加固混凝土承重构件时,其施工应按下列框图程序进行。
粘贴剂储存、检验、供应系统
配、调粘浸胶
 

方案的实施流程

首先按设计图纸,在加固部位放线定位。
表面处理:清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以及腐蚀等劣化混凝土部位,至露出混凝土结构层。若有裂缝,应先行修补。然后,用修补材料将表层修复平整。粘贴部位的混凝土若其表面坚实,也应除去浮浆层和油污等杂质,并打磨平整,直至露出骨料新面,且平整度应达到5mm/m;构件转角粘贴处要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应不小于20mm。表面打磨后,应用强力吹风器将表面粉尘清除干净。
微小裂缝处理;打磨结束,且用强力吹风机将将表面粉尘彻底清除后,如发现有细微裂缝,应用专用密封胶进行封缝处理,以防止水汽进入造成内部钢筋锈蚀,影响结构安全。
找平层处理:经清理、打磨后的混凝土表面,若有凹陷出,应使用修补胶找平;有段差或转角的部位,应抹成平滑的曲面。在找平材料表面指触干燥后尽快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粘结剂的配置,应按粘结剂配比和工艺要求进行,且应有专人负责。调胶使用的工具应为低速搅拌机,搅拌应均匀,无气泡产生,并应防止灰尘等杂物混入。
粘贴碳纤维织物时,应按下列步骤和要求进行:
(1)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织物。
(2)将配制好的粘结剂均匀涂抹于需要粘贴部位的混凝土面上。
(3)将裁好的碳纤维织物敷在涂好粘结剂的基层上。
(4)用特制的滚筒沿纤维方向在已贴好碳纤维织物的面上多次滚压,使粘贴剂充分浸透碳纤维中,且使其平整,无气泡,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
(5)多层粘贴时,逐层重复上步骤,但应在碳纤维织物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层粘贴。如超过60分钟,则应等12小时后,再行涂刷粘结剂粘贴下一层。
(6)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刷浸渍树脂。表面防护:应按设计要求及标准规定处理,并保证防护材料与碳纤维布之间有可靠的粘结。
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
 

5、结束语
该补强方案在实施时较为顺利,由于结构层砼外观较好且施工时间短,碳化深度浅,仅对需粘贴碳纤维部位进行了打磨。清理后发现有少量砂眼,现场用结构胶对砂眼进行了修补。碳纤维织物粘贴分二次进行,间隔时间在18小时以上。
本次现场的疏忽造成的后果虽然不是很严重,且通过补强处理可满足设计要求,但却暴露了现场管理方面的问题。该项目技术人员及施工工长调换频繁,交接工作做的极不完善,造成了谁都没吃透施工图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施工现场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保证技术工作的连续性。只有科学管理,精心施工,才能提供业主满意的工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1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