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设计论文

地下室顶板景观设计的水景工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1-08-22 08:11:03更新时间:2023-07-11 17:01:43 1

地下室顶板景观设计的水景工程研究
陈苑 
摘要:本文对景观设计元素中的水体在地下室顶板上的做法分别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地下室顶板景观设计工程与地面景观设计工程的对比,使地下室顶板水景观设计工程的特点能被清晰、系统地了解。
关键词:景观;设计;水景
前言
水体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在景观设计中对于水体的合理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水带来动的喧嚣,静的平和,它还为植物、鱼和动物提供生存之地。在景观设计工程中,水景的设计及施工也是对施工技术要求最高的景观元素。
1地下室顶板景观设计中的水体形式
水体的不同形式赋予景观不同的表达内容。水体形式总体上可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
(1)静态的水面
静态水面是指通过水流的汇聚,形成规则式或自然式的无高差水面,营造安静、开阔的景观水环境,静态水面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静水池。在现代景观中,规则又平滑如镜的深色水面常给人静谧、神秘的心理感受,这类景观水池的面积较小、深度也较浅,多为50cm以下。
②泳池。泳池是静水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水体深度及工艺有严格要求,而且泳池园林面积较大是园林中的主景,除了发挥其本身的使用功能外,泳池同时也是在特定时间段内人口密集的场所,是集功能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水体形式。
③湖水。在地下室顶板上出现的湖水,是指在观赏时水面未出现高差,是同一镜面的水体形式,且面积大,驳岸自然蜿蜒,自然开阔的湖面是静水中较常见的一种形式。但是要在地下室顶板上呈现湖一样形式的水体,由于湖体的面积大,水深要求也较深,对于防水要求严格的顶板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湖体一旦建成,后期维护管理的费用也相当高昂,因此在实际案例中较少出现。
(2)动态的水面
动态水面根据产生的水面高差不同,分为落水和流水,主要表现水体的运动感,营造或生机勃勃或欢乐活泼的景观气氛。地下室顶板上水面的营造除了重点考虑防水外还要处理高差,因此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要求更高更复杂。
①流水(如图3-25)。流水在水面并未形成明显的高差,水沿着有坡度的池底或快速或缓慢地流动,形成模仿自然溪流的景观,或是现代园林中的水渠景观。
②跌水(如图3-26)。跌水是水面形成明显高差,水从高处跌落低处。常见的有仿自然式的瀑布、水幕和人工的水池跌水。
③由水体中的附加设备形成的水体形式
如各式喷泉和水雾。在水体中增加各种机械设备,水在不同的运动形式中产生各式各样的水景效果。
2地下室顶板上不同水体形式的构造做法
位于顶板上的水体工程有其优点及缺点,优点是其基层(顶板)稳定、平整,不用考虑有地下水位的问题,造价相对较低;缺点则是防水要求高,对水体的落差、深度有限制,要营造自然的驳岸及植物景观难度较大。
(1)静态水体的池底构造做法:
①静水池构造做法
顶板上静水池做法不用考虑地基沉降的问题,结构相对于一般的地面水池做法简单;相对于屋顶水池来说顶板上的水池做法不用考虑保温及隔热的问题,因此也相对简单。
②泳池构造做法
与静水池构造区别不大,但是由于泳池的水处理较为严格,水处理设备大型且复杂,因此泳池的结构如何与各种水处理设备的管线充分配合是施工技术的关键,需要景观设计师与专业泳池设计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
顶板上的泳池构造做法一般有以下三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地下室顶板与泳池底板形成双层板结构,泳池结构与顶板结构相对独立,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较常使用;另一种是泳池底与地下室顶板连为一体,泳池与建筑的地下室顶板一起浇注,顶板即为泳池底板,这种做法对顶板来说风险较大,实际工作中较少使用;第三种情况是泳池结构与顶板分离,泳池底板高于地下室顶板;以上做法都需要与结构设计师配合,对顶板荷载允许值进行细致的结构荷载核算,在荷载条件能充分满足荷载需求时才能按照泳池的构造做法进行施工。泳池底与顶板间的空隙可以用混凝土或建筑废料等抗压材料进行填充。
③湖体。湖体做法可以采用硬质和软质两种做法。硬质做法采用混凝土结构作为湖底,软质湖底为防水毯加泥土结构,软质湖体对水生植物及动物的生长更为有利,因此具有更好的生态性。顶板湖体做法与一般地面湖体做法举例对比如下:
 

图1 地面软质湖底做法与顶板软质湖底做法图
(2)动态水体构造做法:
①流水的做法。流水的设计主要注意水流坡度的设计,一般在1%~2%,既能使水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但水流又不能过快,否则会造成断水现象的出现或造成水循环的设备成本增加;因此在保持坡度的同时在池底设计下凹的位置,使水既有流也有存,并且源源不断。
②跌水的做法。跌水高差变化处如何处理是关键。通常以水底标高变化为基础,池底标高变化的产生有两种途径,其一为地下室顶板本身有高差,池底沿用地下室顶板的高差变化;其二为地下室顶板无明显高差,通过在顶板填充产生高差。
③用附加设备形成的水体形式池底做法并无特殊之处,但需要事先考虑管线的穿行及设备的埋深等问题。
3顶板上水体侧壁做法选择
水体侧壁的作用相当于驳岸的功能,即水文基本功能、景观亲水功能和生态功能。水文基本功能包括减缓流速、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岸坡、净化水体等功能作用;景观亲水功能一般通过与水体、植物等结合,共同构成岸线景观,要求突出不同地段滨水景观的特点,并且可以通过乡土材料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文化景观,使之具备场地特征,同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满足人们的亲水要求;良好生态功能体现在景观驳岸具有缓冲功能和为部分生物提供栖息地的功能,满足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位于顶板上的水体(除泳池为)一般水深一般不超过1m,多数的水体为满足安全水深的要求,水体深度小于60cm,因此水体的驳岸其实是景观水池的池壁,其体量较小,做法相对简单,但是也具备了景观驳岸的功能和形式。池壁的构造做法一般分为如下几种:
(1)立式
池底与池壁相互垂直,由于水体的水深较浅,不会在视觉上造成太大的阻隔,且施工方便,所以这种侧壁形式在顶板上的水体中较为常用,池壁的饰面材料可以根据景观的风格需要进行变换。如石材、卵石、金属、木材等都可以通过不同方法附着于池壁结构面上。
(2)斜式
池壁与池底的交角为钝角,需要的空间较大,更容易产生亲水的景观效果,结构与立式的基本相同,饰面材料一般采用自然感较强的石材及卵石。
(3)阶式
比起之前的两种形式更容易让人接近水面,需要的空间也更大,可以营造亲水平台及亲水台阶;饰面材料也可以很广泛,如石材、木材、金属等均可。
4地下室顶板景观设计中水体设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水体面积的问题。在今天的景观设计中,尤其是住区景观中,广大民众和开发商对水体的应用都非常重视,似乎水体面积的的大小决定了景观环境的好坏,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把水景面积做大。在作者调查的10个住区景观项目中,所有项目均有水体,水体面积较大,占景观面积15%以上的项目占到了30%,表明了水体景观的普遍性。但是实践证明,并是不是水景面积越大环境就越好,相反水景面积越大其日常维护管理的费用就越高,一旦管理或资金跟不上就会出现断水的现象,整体景观环境因此会变差,干涸的水景变成无序的硬质池底,成为景观中最刺眼的场景。这种景象在建成的景观环境中已经屡见不鲜。因此,合理控制水体面积是景观设计师脑中应有的意识。
对于顶板上的水体来说,大面积的水景必然会使伸缩及各种接缝的数量增加,意味顶板的安全隐患在增加。大面积的水体断水时池底裸露在空气中,进一步加剧了池底开裂的风险,一旦漏水,大面积的水景要找出漏水的具体位置相当困难,而要补漏或返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将十分巨大,而且现实中常常会出现补完后再漏的情况,像个补不完的无底洞,令人生畏。因此在控制水体面积的同时提高对水景的风险管理意识、严把施工质量关,从而达到维持良好景观环境的目的。
第二,池壁形式选择的问题。池壁的形式通常与景观的风格相辅相成,然而作者在调查中发现,自然式叠石的池壁尤其受到青睐,在调查的20个项目中叠石的池壁占到了80%,无叠石的池壁为20%。但作者认为在顶板上的景观设计工程中无叠石的池壁比叠石的池壁更好,一是因为叠石池壁要做得好非常不容易。叠石是一个现场设计为主的施工过程,施工及设计人员要根据现有的材料在现场边设计边施工,而叠石要达到“宛若天开”的效果对设计师来说已是难事,再受到我国现阶段景观设计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及艺术修养不高的影响,叠石侧壁完成后的效果往往不如人意,甚至成为景观设计中的败笔。而规则的非叠石池壁,除了能保证整体的景观效果外,规则而有线条感的池壁也更能与现代的高楼大厦达到和谐统一;二是顶板上的叠石侧壁会大大加重顶板的局部荷载,尤其对于局部有特别大的叠石的位置,往往在这种局部出现顶板的开裂和渗漏。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在顶板上进行水景设计时,设计师首先从水景的安全性及功能性出发,在此基础上营造丰富而有趣味的水景形式,引导大众接受多种形式的更符合低碳社会的水景、提高大众对景观水体的审美广度和深度,使水景设计更安全化、舒适化和多样化。
参考文献
[1]钱七虎,陈晓强.利用地下空间建设“花园城市”.地下空间.2003.9月
[2]李铮生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93页
[3]王凯琳.浅析屋顶花园的荷载[J]黑龙江生态学报,2007,09:23
[4]朱志红.假山工程.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14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