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设计论文

浅谈新建铁路杭甬客运专线的土地勘测定界

发布时间:2011-02-26 14:21:49更新时间:2022-04-08 14:24:37 1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建铁路杭甬客运专线项目的概况,以及从控制测量、权属调查、地类划分、拔地定桩、面积计算及图件编绘等六个方面介绍该项目土地勘测定界的实施情况,并对项目实施中提出了解决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新建铁路;土地勘测定界;方法建议

  0引言

  新建铁路杭甬客运专线作为我国客运专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骨架线路,缩短了宁波及浙江沿海地区与全国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形成了长三角上海、杭州、南京、宁波等城市间“1~2小时交通圈”。促进长三角城市圈经济发展和经济一体化,对加强宁波港与各地区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社会效率,满足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等多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又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既要保障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工,又要做到合法、合理、节约用地,所以工程建设的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历,结合新建铁路杭甬客运专线项目介绍其土地勘测定界的实施情况。

  1项目概况

  1.1工程简介

  新建铁路杭甬客运专线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南岸,西起杭州(东)站,向东经萧山、绍兴、上虞、余姚至宁波站。大致呈东西走向,路线全长约152.0km,其中新建正线全长144.7km,利用既有线7.3km。设计为双线、电气化客运专线,与京沪高速铁路一样采用无碴轨道,全线实行全封闭、全立交,设计时速为300公里/小时。投资约为218.7亿元,该工程设特大桥14座、大桥10座、隧道9座、车站7个,项目用地总面积约5913.4亩。

  工程地理位置为东经约120°10′至121°35′,北纬约29°50′至30°20′。沿线地形复杂多样,主要水系有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等,地处低山丘陵、堆积平原,地面多以稻田、旱地、园地、林地、养殖塘等农用地为主,尚有部分居民区和少许未利用地,通视状况良好。测区内地方经济和道路交通较为发达,杭甬高速公路、104国道和省道、县道及乡村路纵横相接,整个测区交通便利。

  1.2土地勘测定界的目的及工作内容

  1)土地勘测定界的主要目的是:界定工程用地范围,明确范围内的土地权属、土地类别及土地面积;为沿线落实征地政策处理提供数字依据;解决土地报批过程中的有关图件资料。

  2)主要工作内容:控制测量、权属调查、地类划分、拔地定桩、面积计算、图件编绘等。

  2主要作业标准及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2.1主要的作业标准

  1)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2)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3)TD/T1008-2007《土地勘测定界规程》;

  4)CH5003-94《地籍图图式》;

  5)2002年《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

  6)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2.2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1)设计单位在沿线布设的CPI级控制点46点,交点38点及全线的中桩坐标。设计采用的坐标系统为WGS-84系统,投影面大地高为15米。以上提供的路线控制性成果,经分析、检测符合,在土地勘测定界中均已参考利用。

  2)设计单位提供的1:2000杭甬客运专线初步设计用地图和用地范围线电子数据,是本次土地勘测定界的主要依据和重要原始资料。

  3)从浙江省测绘资料档案馆收集的沿线GPSC级控制点,如凤凰山、驼峰山、吼山、上虞等。经踏勘、检测符合要求,均已作为本次土地勘测定界GPSD级首级控制网的起算点。

  4)从沿线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收集的2007年或2008年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更新调查图,是本项目土地类别划分的主要依据。

  3土地勘测定界的实施

  3.1控制测量

  由于该线路东西跨度大,最大高斯投影为0.22m/km,本控制成果既要符合土地预审、报批的需要,又要满足界址点放样的精度要求。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按照以下方法进行:①野外地形图修测和界址点放样,以设计单位在沿线布设的CPI控制点成果为起算点,该套控制成果经分析为WGS-84系统,经检核相对精度良好,与设计用的地形图坐标系统完全一致,适合用于实地界址点放样。同时,本次沿线新布设的D级GPS控制网大多利用CPI控制点原有标志,便于坐标换算和地形图转换。②提交给内业作预审和报批的图件,根据有关规定,应该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20°00′。本次GPSD级网外业观测仪器采用6台天宝GPS接受机,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作业,经过基线解算与设计单位提供的CPI级点成果进行比较,差值均在为10mm以下。

  3.2权属调查

  以村为单位分别由村与村之间的法人代表会同熟悉村界的代表到现场指界,双方确认无误后在实在用竹片、小木桩固定位置并注相应图上,双方法人代表在法人证明书、权属认定界图和权属确认书上签字盖章,调查人、鉴证人也要签字以示负责。现场勘测人员用仪器实测权属村界点,作为计算村面积的依据。村界点的点位中误差要求达到5cm,隐蔽地区限差放大到2倍。企事业单位使用土地情况以地籍资料和土地使用证为准,尚未发证的单位以建设用地批准面积为准,调查时在当地国土部门查取有关资料。其它国有土地调查在当地有关部门了解、取证,如公路、河流,在交通部门和水利部门查取资料。

  3.3地类划分

  本次地类调查按2002年《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调查到三级类,为现势的地类资料,作为政策处理和经济补偿的依据,再与沿线国土部门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或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资料核对,结合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新的标准,根据国家对重点工程土地预审及报批的要求,形成最终的工程建设用地预审、报批地类资料。

  3.4拨地定桩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工程用地范围进行合理取舍,组成用地界线,选择用地界址点,用仪器(全站仪或RTK)放样,一般直线为50米一点,曲线转折点适当加密。对放样到实地的界桩再直接测定其实际坐标,实测坐标与征地红线的偏离差值≤5cm,隐蔽地区限差放大到2倍。测站点与放样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200米,通视困难地区适度放宽。

  3.5面积计算

  面积计算是本次土地勘测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其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勘测成果的质量。通过野外的实测和核查,再结合《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标准,对用地界址线范围内土地进行计算、统计。本次面积计算,通过总块面积核对分块面积之和的方法来检查面积计算的正确与否。具体作法:首先按地类划分地块、编号,计算每块地类面积,再按村界把每块地类面积统计到村,最后以村为单位计算总面积复核地类面积之和,一环扣一环地进行计算和统计,通过汇总表清楚正确地表示各自然地块、村、乡镇、县市的用地分类面积。

  3.6图件编绘

  为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土地勘测定界的各类数据和报批的需要,制作土地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为1:2000,土地勘测定界图主要表示内容包括用地界址线、界址点、地类、面积、权属等地籍要素。为了满足到部里报批的要求,在1:2000土地勘测定界图的首、中、尾部标注经纬度坐标。根据上述表示内容和特点,成图以“MAPGIS”作为基本成图的软件,在原有地形图上进行界址点坐标和权属界线坐标输入、对各地块面积和各权属单位面积进行标注和编辑,检查核对无误后输出彩图。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控制测量为工程建设土地勘测定界统一了坐标参照系统,保证了

  测量的数学精度;权属调查和地类划分作为土地勘测定界的核心内容,明确了土地的隶属关系和土地类别属性,为土地报批和政策补偿处理提供了可靠地籍要素依据;拔地定桩为土地征用和工程施工在实地界定了用地范围;面积计算和图件编绘作为内业技术处理工作,是外业勘测工作的延续和加工,为土地报批和政策补偿处理提供最终的面积数据和图件资料。完成以上各项工作应该说已基本达到了土地勘测定界的目的,但笔者认为,目前在路线工程土地勘测定界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1)土地勘测定界精度要求与用地设计勘测精度要求不一致,后者低于前者,设计勘测方法应该要改进,精度应该要提高,尤其在地面起伏的丘陵山地,这种缺陷更加明显,导致在后期施工过程出现设计用地多余或不够(需补征土地),造成土地和资金的浪费。

  2)权属调查方面存在实际问题与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比如,国家《水法》中明文规定,一切水域面属国家所有,但在浙江平原地区,村民自挖修建的河道、溪沟较多,此类权属到底属于谁,在权属调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此类问题的争议。

  3)土地分类标准版本目前在用的主要有三种:《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及《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土管理部门对建设用地预审和报批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变化,所以在具体作业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职能部门在土地类别划分上存在着差异,数据衔接上也存在诸多不足等。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土地勘测技术规定(1999版);

  [2]2002年《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3]浙江省测绘学会2007年《二次调查资料汇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