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设计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实践

发布时间:2011-05-04 10:00:34更新时间:2023-07-04 15:53:15 1

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实践
——以大连庄河市城山镇古城村新农村村庄规划为例

李贵勇1 韩潇2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如何在村庄建设规划中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将和谐村庄规划理念落在实处,本文结合大连庄河市城山镇古城村新农村村庄规划实例,进行一定的经验介绍和有益探讨。

关键词: 新农村村庄规划 整治 古城村
1. 村庄现状条件分析
(1) 现状条件
古城村位于庄河市西部、城山镇北部,距庄河市中心41公里。村级道路荷城线东西贯通村域。村域范围内山地较多,为山区型村庄。村域内有历史古迹——城山古城,始建于晋代义熙年间,距今已近1600年的历史。古城分为前城、后城,前城设有南城门、东城门、垛口、瞭望台、紫禁城、烽火台、坐都旗、水牢和兵营等,是隋、唐、辽、金时期的军事要地,也是目前全国少有的古战场遗址。 古城内有法华寺、五老宫两座寺院。古城村共有17个自然屯,其中中心屯为和尚屯。古城村现状人口4614人,共1356户。古城村现状产业以农业为主,多种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共存。农业种植也基本仍为传统的大田,缺乏精耕细作和品种的改良以及新品种的引进,更无科学的生产指导。第三产业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并存在着停滞的危机。
(2) 问题分析
根据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出古城村的现状问题,见表1。
表1 现状主要问题总结表
问题 主要内容
散 (1)居民点布局分散
(2)人均宅基地面积大,利用率低,土地资源浪费
缺 基


施 道路 道路系统不完善,配套设施匮乏
路面质量差、安全隐患大
管线 给水、排水设施发展不力、匮乏
环卫 没有垃圾收集点,导致垃圾乱堆、乱放
公共设施 (1)没有集中活动场地、绿地
(2)缺少活动设施
脏 (1)人畜混杂 (2)垃圾乱放 (3)污水乱排
(4)草垛乱堆 (5)农房、围墙破旧
空 (1)农房间闲置地多 (2)闲置宅基地多
2. 规划原则和目标
(1) 规划原则
尊重村民意愿,遵循村镇建设规律;规划先行,统
筹安排;保护生态,协调发展;以人为本,整体推进。
(1) 规划目标
以实现“六化”(即环境净化、道路硬化、房屋美化、
路街亮化、村庄绿化、文体卫设施配套化)为主要整治内容;建立“农民投资投劳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共建机制;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实施重点村环境整治,做到整治一村、见效一片。
3. 村庄建设规划
依据上位规划《庄河市城山镇总体规划(2005-2020)》中对古城村的定位,并结合古城村自身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追求现代功能、鲜明地方特色”的原则,规划定位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视自然人文环境、节约农业土地资源、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综合效应,力求把古城村建设成为一个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1) 村民住宅布点规划
根据对村屯的分类,整个古城村大多村屯属于“积极发展型”村屯和“控制发展型”的村屯,故本次规划对地理区位条件恶劣和较零散住户进行搬迁,合并至临近村屯。对于进行迁并的村屯,新建宅基地应选择在交通区位较好,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灾害不易发生的地点进行集中安置。根据确定的宅基地面积统一进行村民生活小区的规划布置。(图1)
图1 村域居民点布局图

图1 村域居民点布局图
 


(2) 村庄用地布局规划
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化需要,遵循节约用地、适当集中的原则。村庄用地整治中减少居住、道路、闲置地、山林地、牧草地等用地面积;保留文化、行政管理、医疗卫生、农业生产设施等用地面积;增加公共卫生设施、公共设施、商业、广场用地面积;参见表2。
(3)村庄产业发展规划
总体思路为采取各种引导措施,鼓励农用地集中使用。村庄产业发展策略是全力打造龙头产业——滑子蘑种植业;适度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畜牧养殖业;积极加快古城旅游区建设。村域产业规划中,为满足古城村未来的发展,确定以两轴三区的空间模式推进产业布局的发展。(图2)
 

图2 村域产业空间结构布局规划图
 


图2 村域产业空间结构布局规划图
表2 村庄用地规划统计表
用地名称 规划2013年
F1 面积
(hm) 比例
(%) 人均
(㎡/人)
1 居住建筑用地 R
村民保留住宅用地 R1 47.71 2.05 138.77
村民新建住宅用地 R2 13.44 0.58 39.09
2 公共建筑用地 C 2.17 0.09 6.31
行政办公用地 C1 0.31 0.01 0.90
教育机构用地 C2 1.62 0.07 4.71
文体科技用地 C3 0.48 0.02 1.40
医疗保健用地 C4 1.1 0.05 3.20
商业金融用地 C5 0.97 0.04 2.82
3 生产建筑用地 M
二类工业用地 M2 0.23 0.01 0.67
农业生产设施用地 M4 1.46 0.06 4.25
4 水域及其他用地 E
水域 42.56 1.83 123.79
灌溉水田 211.38 9.1 614.83
旱田耕地 759.51 32.71 2209.16
牧草地 36.65 1.5 106.60
闲置地 0 0 0.00
林地 702.38 30.05 2042.99
果树用地 481.42 20.63 1400.29
5 道路用地 S1 18.71 1.20 54.42
村域总用地 2322.1 100 6754.22

中 建设用地 82.76 3.56 240.72
非建设用地 2239.3 96.44 6421.97
(4)道路交通规划
对荷城线和村内主要道路红线进行控制;对村内道路进行规划,划分等级;三处枝状道路改造为环状结构道路,对于保留的尽端式道路,在必要处设置回车场地;规划主、次要道路路面做硬化处理,宅间道路为沙石路面。(图3)
 

图3 村域道路系统规划图
 


图3 村域道路系统规划图
(5)基础设施规划
古城村村域范围内全部采取集中给水的方式,采用树枝状环状相结合的形式布置给水管网,供水管线沿道路敷设。充分利用现有坑塘、沟渠和荷城线两侧边沟,完善其他等级道路边沟,根据地形设计排水系统。古城村未来仍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废水以生活污水为主,污水成分单一,规划采用雨污合流的方式排放。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古城村现状服务设施总体比较齐全,本次规划在周边自然屯添加小商店6处,并重点关注现状设施的充分与合理利用。增加文化活动广场5处,完善现有村委会中文化室、图书室等服务功能。增加老年活动中心1处,位于古城村村委会,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根据《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对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配置标准,并结合古城村的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调整,确定新增公共设施配置情况参见表3。
表3 古城村新增公共服务设施统计表
公共服务设施 数量 位置 规模
小商店 6 山城寨、小岭村、杨屯、朱泥沟、房身、迟屯 480平方米
活动广场 5 和尚屯、山城寨、沙河村、小岭村、朱泥沟 22500平方米
老年活动中心 1 在村委会利用闲置房间 200平方米

(7)村容整治与景观风貌规划
村容村貌整治包括农房整治、庭院整治、大门和院墙整治、重要地段和节点整治、清理整顿等。绿化及景观风貌规划包括绿色开放空间构建、村庄公共绿地建设、“四旁”(村旁、路旁、沟渠旁、住宅旁)绿化建设、院落绿化美化。强调以当地材料为主,突出朴素、自然、和谐之美,展现农村的乡土风情文化,同时做到经济实用。
4. 中心屯整治规划
古城村中心屯人口较集中,户数为77户。整治的主要对象主要包括住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主要问题如下,部分旧房年久失修,结构简单,规划不尽合理,不符合消防要求;道路多数为土路,下雨泥泞不堪,污水自排;没有垃圾收集点;公共设施极其缺乏。
(1)整治原则
本着大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纲要中的“五清”(清垃圾、清粪堆、清路障、清柴垛、清院落)、“五改”(改水、改路、改厕、改灶、改圈)、“五建”(建集中供水网、建村屯油路、建沼气太阳能利用工程、建综合活动室、建村民娱乐广场)、“五上”(上无线广播、上有线电视、上电话电脑电视的信息服务平台、上村屯绿化、上连锁超市),针对和尚屯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以村民为本,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确立农民在新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规划科学、求实、易懂、经济、可操作性强。
(2)整治项目
道路:荷城线是村内唯一的一条路面9米宽度、东西通达的柏油路。其余道路均为原始土路和小段沙石路面,未来适度改造升级。
给水:从山城寨方向引供水管道,沿村域内7米柏油路铺设,实现中心屯集中供水。
排水:整治雨水沿各等级道路边沟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实行黑、灰水分离的处理方法。
供热、燃气:主要为自家供热,能源供给方式近期为土炕取暖结合使用煤气罐,远期逐步利用清洁能源。
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目前均较完善。未来由于道路、河道整治,需对局部电线、电杆进行改造。
环境卫生、绿化、景观:实现人畜分离,对现状古城村畜禽散养集中到畜牧养殖小区。(图4)
 

图4中心屯整治平面图
 


图4中心屯整治平面图
5. 规划实施与保障
规划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宅基地占用、建立健全补偿机制的,分段实施治理工程。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上级政府,村集体及村民个人负担较轻。在具体工作中,从规划到实施的全过程,都需要村民参与讨论、监督,保证治理过程能扎实有效地进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帮建制度,激励农民参与,多方筹措整治资金,加大督查力度,建立考评机制以保障规划的顺利进行。
6. 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不仅仅是资金,还必须首先有一个合法、合理、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村庄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统筹来自政府各部门的公共资金,才能很好的解决当前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消除那些涉及村民安全的各类隐患,保护农村居民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村庄规划是一个长期任务,不能一步到位,需要从各方面综合考虑,应特别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村屯实际,要具有本地特色(如古城村的历史古迹),力争一村一品。
(2)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是村庄振兴的根本。
(3)要做好分阶段发展规划,阶段目标明确,切实可行。
(4)要以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水平为重点。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深入调研并及时与农民沟通,真正发现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了解农民的切实需求,对每一个村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够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 汪光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城市规划刊.2005年第4期.
2 李胜兰.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城镇化发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中央1号文件.
4 庄河市城山镇古城村新农村村庄规划(2009—201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9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