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技术论文

研究生论文发表从奴化教育走向提问式教育

发布时间:2016-02-27 17:03:28更新时间:2016-02-27 17:05:18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也在不断发展中,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国家掀起了进步运动之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为了获得民族解放、人性解放,各国解放运动迅速蔓延开来。本文是一篇研究生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从奴化教育走向提问式教育。
  摘 要 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提倡“解放教育”和“提问式教育”,摒弃奴化教育,通过教育之船把人载向自由的彼岸,从而获得真正的解放。文章阐述了被压迫者教育学产生的背景;分析奴化教育产生的原因及如何从奴化教育走向提问式教育,使教育获得解放,使人性更加完美;最后提出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奴化教育,提问式教育,被压迫者,压迫者

  From Enslavement Education to Question Education

  ――Revelation on Reading Paul Freire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YIN Xiaomei, LIU Lu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6)

  Abstract Paul Freire in the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promotes "Liberating education" and "question-education", abandons enslavement education, by boat of education carrying people to the other side of freedom, so as to obtain true liberation.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to be generated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Causes enslavement education to produce and how to ask questions from enslavement education education, so that education liberation, makes humanity more perfect; Finally Inspiration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Key words enslavement education; question education; oppressed; oppressor

  1被压迫者教育学产生的背景

  弗莱雷出生于遭遇经济危机的中产阶级家庭。由于弗莱雷的家庭遭受经济危机,与贫穷家庭没有任何区别,使得他与贫穷家庭的孩子能友好相处。同时,这也使他认识到只有遭受同样窘况的人才能聚在一起寻找新的生存环境。弗莱雷在长时间与底层穷苦人相处的生活经历中发现了“沉默文化”,他逐渐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系统是维护沉默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的作品《被压迫者教育学》由此诞生。

  2 奴化教育的成因

  2.1 非人性化的存在

  人性化问题一直是人类的中心问题。人性化的对立面为非人性化,非人性化不仅体现在压迫者身上,也体现在被压迫者身上。非人性化的存在只会阻碍人性的发展,促使人性权力欲、占有欲的滋生,使被压迫者转变为压迫者。为了获得人性的解放,被压迫者只有依靠自身的能力采取行动与压迫者作斗争,这种斗争不是反过来去压迫原压迫者,而是在为双方寻找人性的过程中,使得双方都获得解放。

  如果一个人没有人性,在谋取个人利益时会不择手段,如:压迫、欺凌他人等。没有人性的压迫者通过操纵另一人而获得乐趣,其目的在于把他人转变成物,获得物品的所有权。在获得人性发展之前,教育的发展是异常艰难的,控制学生的思维,迫使学生接受教师所教的内容,对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2.2灌输式教育的存在

  自古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一直是灌输式讲授。灌输式教育活动的主体包括“一无所知”的学生和“无所不知”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不管是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直接经验,其过程都会显得了无生气。教师作为知识的输出者显得无所不知,相反,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则显得一无所知。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传输给学生,学生只需做个全盘接收知识的学习者即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是好教师,学生才能是优秀的学生。

  灌输式教育是一种储蓄行为,学生是银行职工,教师是银行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存储材料,这种教育只能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得不到充分发掘。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若缺少了主动思考、敢于批判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

  3 让教育走向解放的方法

  3.1 对话

  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接触方式。从本质上讲,对话是一种思想碰撞、灵魂交流的活动。在师生对话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人士,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双方应该是在相互尊重的关系中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

  对话有以下几个基本条件:首先必须具备爱,爱意味着对别人的责任,人只有处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才能积极健康成长。其次,要有恭谦的态度。恭谦的态度并不是在他人面前低人一等,而是与他人相互尊重。对话是被压迫者获得解放的途径,如果对话双方缺乏恭谦的态度,对话就会破裂。再次,对话还需要双方的彼此信任,基本的信任是对话的基础,离开了彼此的信任,对话就无从谈起。然后,希望是对话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有了希望,人才有对话的动力。最后,对话还需要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客观分析,坚持自己独立自主的观点和立场。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应给学生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师生应相互理解,最后得出合理的结论。   总之,对话中必须要有爱、恭谦、信任、希望、批判性思维,才能成为真正的对话。因此,我们只有在真正的对话中实现平等的交流,没有平等的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3.2 倡导提问式教育

  提问式教育是摒弃奴化教育的手段之一,符合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意识的本质,即目的性相呼应。通过对话,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是学习者,学生也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师”,学生与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提问式教育与灌输式教育的特征相反:灌输式教育抵制对话,提问式教育提倡对话;灌输式教育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提问式教育把学生塑造成独立自主的思想者。总之,提问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人的历史性为出发点,借鉴历史,反思过去人性的压迫与教育的不公,警示未来教育避免重蹈覆辙。提问式教育的目的是帮助被统治者获得解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问式教育通过克服权威主义和理智主义,使教师与学生都成为教育过程的主体。提问式教育为教育和人性的发展开启了希望之门。

  4 提问式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4.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研究生论文发表

  当学生正式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后,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平等互爱、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成为主要的引导者,而学生对教师的言行往往缺乏批判的勇气,为了改变这样的状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每一个教师与学生都应当学会对话,使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心灵与思想的碰撞,真正的教育不是压迫与被压迫,而是师生之间彼此敞开心扉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

  4.2 重视人性化教学

  对话式教学的精髓在于人文关怀,这启示我们,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知识重于道德”,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发展,使教育为人性完美的发展而服务。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首先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其次,教师在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状态,愉快的心情、健康的体魄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成效的前提条件。

  4.3 创设对话式的教学环境

  软环境和硬环境共同构成对话式的教学环境。

  软环境主要是在对话中体现的尊重、爱、信任等。这里首先来探讨双方之间的信任互爱。在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应共同建立互爱与信任的教学环境,让爱与信任充满于教学与生活。笔者认为信任是双方在长期接触中给予对方的认同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质要持有信任的态度,学生对教师的个性品德也要信任。其次,要创设有利于师生对话的环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与自由想象的空间,给每位学生提供平等表达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回应。

  硬环境是指座位安排和班级人数安排。在幼儿园中,桌子是不常用到的工具,幼儿学习通常是在活动中实现的。而小学至高中教育阶段,要不定期地调整每个学生的座位,使每位学生都享有前排与后排座位的机会。在班级人数方面,幼儿园班级合理人数为二十至三十人。人数过多,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难以和每位学生做到充分交流。小学至高中一般为五六十人,学生人数太多会降低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不到保障。因此,合理的班级人数是保障学生学习成效的因素之一。

  4.4 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批判意识,并形成批判态度。教师要允许学生勇于提意见,对话是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平等交流的机会。因此,学生从小要形成批判意识,批判意识会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关于创造,弗莱雷认同杜威的见解,认为创造并不在于“卓越”或者“前无仅有”,而在于“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创造能力应在日常生活中开拓视野、善于观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从接受式学习到创造式学习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仅获得知识,更应该获得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需要学生以积极主动探索的精神去改造世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从弗莱雷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可以看出提问式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每一位读者读到《被压迫者教育学》时,都在考虑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本书的出现让读者欣喜,让人性的完美看到了曙光,让教育看到了希望。在笔者看来,真正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教育,而是整个民族和整个人类的教育,每一个人都需正视教育。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对学生充满希望,每一位学生应该尊重老师,与老师敞开心扉地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教育事业才会获得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0.

  [2] 李丽敏.保罗・弗莱雷对话式教学研究及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08.
  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思想理论教育》是由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主管,上海市科教系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1月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为综合版,下半月为行动版(面向中小学、幼儿园)。 上半月(综合)版以“聚焦德育研究前沿,荟萃德育实践方略,展示学校办学理念,指导师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努力推介加强与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品力作,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一本集学术性、前瞻性、指导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建与德育研究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yujishulw/5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