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经济科学论文

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11-02-26 11:17:45更新时间:2021-03-23 14:13:39 1

  摘要:首先对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农资流通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下,在企业外部市场环境方面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坚持的步骤和注意解决的关键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综合分析研究管理信息的内容规律,实现全面、快速、准确的信息处理、查询和决策能力,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价值,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一、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就是将农资流通企业的所有业务过程和管理过程计算机化和网络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处理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决策层和用户及时、准确、高效的业务管理和市场动态信息,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做出合理决策,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农资产品是指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产品,包括种子、化肥和农药,还有农机具、农膜等其他农用生产资料。农资产品具有明显的品种多、规格多、占地大、不易陈列和码放、技术含量高、季节性强、地域性强、售后服务困难、产地不一等特点。

  人类社会正在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生产资料则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生命源泉,农资流通企业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一支骨干力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资流通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农资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信息技术在农资流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贯穿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如采购、库存、销售、配送和企业办公自动化以及企业决策等。农资流通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管理模式,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化。具体地讲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高监管力度,辅助企业决策。提升企业的管理手段,加强对业务流程的监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农资连锁企业对各门店网点的管理和监控,通过信息系统和现代网络技术将各网点和各部门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加强企业对资金的计划管理,统筹安排企业的资金收付,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从而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提高企业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准确度,缩短企业的决策时间,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帮助企业及时准确的制订管理政策、营销策略、价格策略等市场策略。

  2、降低采购成本,监控采购流程。使企业实时根据各地汇总的信息制订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加强对采购的计划管理,实现库存的最小、最优化。实现对供应商信用额度的有效管理,确定最佳的采购渠道。加强对采购员的管理和监控,最大限度的实现比价采购和招标采购。便于企业及时了解每个采购员的工作业绩,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

  3、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使企业能够随时随地查询企业各配送中心和网点的库存情况;合理分配存储空间,根据库存状况随时调整采购销售策略,轻松控制库存成本。及时了解各网点的要货信息,综合各方信息,制订最低成本和最快方式的配送计划。

  4、灵活的销售策略,科学的市场管理。实时了解销售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销售计划,实现对市场及商品有效及时的监控。利用信息系统对客户资源进行科学完备的统计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及时、准确的统计销售业务,预测市场趋势,考核销售人员业绩。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对客户信用额度的管理,杜绝此前业务人员的关系销售、违规赊销等现象,减少企业的呆、坏帐。

  5、高效的财务管理,准确的决策依据。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共享,各种业务单据一次性转为财务凭证,大大降低了工作量,使财务人员从繁琐的会计工作中摆脱出来,而将工作重点放在财务的管理上来。由于实现各种凭证的一次性输入,大大降低了错误的发生,及时为企业提供准确无误的财务报告,随时掌控企业的资金状况并及时做出反应。加强企业对资金的管理,轻松监控各网点的资金利用,杜绝各网点违规使用资金。

  二、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的问题分析

  农资流通企业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出现了经营危机的困境。无论是在外部市场环境方面,还是在内部经营管理中,都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制约着农资流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企业外部市场环境方面的问题

  当前,农资市场总的来讲是供大于求,完全进入买方市场,生产厂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炽化阶段。由于国家对农资生产行业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使得农资产业进入门槛大幅度降低,加之改革开放初期农资行业有着较高的利润空间,大量的资金流入这一行业,从而使得农资生产企业数量激增、重复建设、产大于需,导致农资流通企业恶性竞争和市场流通秩序混乱。

  1、分销网络密集。分销网络以个体经营为主。改革开放后,原国有农资经营单位的职工和农业技术人员纷纷另立山头,加入流通领域单干,逐渐形成了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分销网络。随着农资流通体制有计划向市场的快速过渡,生产企业完全摆脱了旧的农资流通体制的束缚,又促使了这种网络的快速形成和稳定。农资消费需求在空间上极为分散,且数量单位巨大,单位需求数量很小。现代农资流通企业必须在货源上发挥集团的优势,以量取胜。就面临数量巨大的终端网点建设问题。

  2、竞争异常激烈。在农资流通企业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同其他商业企业竞争一样,价格是竞争的主要手段。厂厂之间为了争夺市场,出现了大量铺货,形成大量呆死账无法收回。商商之间的竞争使得产品价格一降再降,这主要是因为农民购买的农资产品的最低价格原则导致的,因为农民能够投入到生产中的资金很有限,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商家就只有以低价格来维持。但是这样一来,经销商已无利可谈,于是反过来又向生产厂家索要利润,迫使厂家进一步降价,从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恶性竞争和混乱的市场流通秩序不仅让不法投机者有机可乘,还严重地制约了业内正规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规模扩张速度,使得产业内资源整合难度加大,尽管出现了一些较为有名的农资流通企业,但仍无法孕育出经营能力和资本实力异常突出的名牌农资生产企业和企业集团。

  (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农资流通企业发展还不成熟,缺乏适合农资流通的经验,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1、采购方面存在的问题。农资流通企业苦于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孤岛状态,不能根据销售情况适时制定采购计划,因此就无法实现采购的计划管理,实现库存的最小、最优化。同时,由于缺乏完备的供货商资源管理,无法评价每个供货商的供货信誉,确定最佳的供货渠道以及缺乏完备的监督、管理手段,因而无法最大限度地实现比价采购、招标采购。无法及时了解每个采购员的工作业绩,无法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

  2、库存和配送方面存在的问题。组织模式的不合理以及信息流通的障碍,企业不能及时监控公司内商品库存状态;难以合理分配存储空间,不能根据库存状况随时调整采购销售战略,也难以控制库存成本。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原来农资行业的“淡储旺供”的经营方式已变为现今的“快进快出”。货物每天都有出进,每一个店的出货量和品种都不相同,这便要求对每个店的日销售情况都有详细准确的统计,然后根据统计情况和市场销售趋势给予货物的补充。这样就必须有一个庞大的,分布合理的储藏场所和快捷灵活的配送系统,而且这还必须和信息系统密切配合。

  3、销售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个连锁企业,在管理、采购以及库存和配送方面都做得比较成功了,那么,决定这个企业盈利与否,盈利多少,能否继续发展存活并且壮大下去,最关键的就是看这个企业的销售情况如何,可以这样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销售情况决定着一切。但是,目前,农资流通企业在销售方面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销售计划;在销售中价格成为单一的竞争手段,缺乏多样性;由于缺乏对市场及商品有效实时的监控,也缺少对客户资源科学完备的统计,无法对客户的喜好及购买力等进行准确的分析;无从准确、及时的统计销售业务,预测市场趋势,考核销售人员业绩;无从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以达到减少坏帐的目的。

  4、财务上存在的问题。当前面所有的阶段的工作都做好了,唯一还会有问题的就是财务。财务上的问题体现在企业的各部门之间难以作到资源的及时共享,每个业务部门的信息和资料需要财务管理系统重复录入,造成劳动力的浪费和工作效率的低下;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信息资源管理,难以提供及时、准确无误的财务报告,因此无法随时掌握企业的资金状况并及时作出反应;加之现有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严重缺乏,况且融资渠道有限,这严重影响连锁企业规模的壮大。连锁经营是依靠大规模的采购来降低采购成本,然而资金的不足无法实现这种操作,这些势必最终导致企业效益不佳。其实这已在农资连锁经营企业中表现出来。

  三、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一)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使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作到节约资金、满足需要、方便员工使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在进行系统方案制定时,既要考虑农资流通企业某个部门的业务与管理需求,也要考虑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和信息交流。作到整个企业一盘棋,避免部门间各自为政,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2、先进适用性原则。要求系统既要考虑到当前业务管理的需要,也要考虑一定时期内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既要考虑系统开发与配置上的先进设计理念,又要考虑整个系统的成本和员工的计算机文化素质,系统在完成公司各方面需求的基础上,要方便使用,操作性强。

  3、参与性原则。即企业员工充分参与,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目标制定、系统开发、测试等整个信息化建设。因为第一线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他们了解、熟悉企业的业务需求与管理需要,他们对将来的系统如何改变现有工作条件有非常高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全程参与,也是对全体员工的一次计算机文化培训,这一点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他们既是信息化建设的收益者,也是系统的使用者。

  (二)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流程

  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六个步骤:计划阶段、需求分析、设计、程序编写、测试和运行维护。

  1、制定计划。确定要开发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给出它的功能、性能、可靠性以及接口等方面的设想。研究完成该项信息系统任务的可行性,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对可供使用的资源(如计算机、软件、人力等)、成本、可取得的效益和开发的进度作出估计。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主要是对开发的信息系统进行详细的定义。这包括信息系统人员和用户共同讨论决定,哪些需求是可以满足的,并加以确切的描述。写出信息系统需求说明书或功能说明书及初步的系统用户手册,提交管理机构评审。

  3、信息系统设计。设计是信息系统工程的技术核心。在设计阶段中设计人员要把已确定了的各项需求转换成一个相应的体系结构,结构中每一组成部分是意义明确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和某些需求相对应,即所谓概要设计。进而对每个模块要完成的工作进行具体的描述,以便对程序编写打下基础,即所谓的详细设计。

  4、程序编写。把信息系统设计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程序,即写成以某一程序设计语言表示的“源程序清单”。这步工作也称为编码。当然,写出的程序应该是结构良好、清晰易读的,且与设计相一致的。

  5、测试。测试是保证信息系统质量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方式是在设计测试用例的基础上检验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首先进行单元测试以发现模块在功能和结构方面的问题,其次将已测试过的模块组装起来进行组装测试,最后按所规定的需求,逐项进行有效性测试,决定已开发的信息系统是否合格,能否交付给用户使用。

  6、运行和维护。已交付的信息系统投入正式使用,便进入运行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维持若干年甚至几十年。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因为多方面的原因,需要对它进行修改。

  (三)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1、确立系统的建设目标。确立农资流通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办公管理自动化、业务管理科学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商务活动电子化。

  2、选择合适的软件和合作伙伴。选择合适的软件和合作伙伴是农资流通信息系统实施前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软件和一个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可以促进农资流通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施。

  3、搞好管理人员培训。管理人员培训是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农资流通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专业化的培训为培养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队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4、进行系统的运行维护。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覆盖从产品交付使用到系统终止使用的整个周期,它是在系统交付使用后,为了改正系统中隐藏的错误,使之适应用户环境,或扩充完善系统功能或性能而修改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游文丽,王彤,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2、王晓光,关于农资流通企业改制的思考,农资科技,2007年04期

  3、张秀萍,王升亮,信息化与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北方经济,2003年10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ngjikexuelw/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