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经济科学论文

基于乡村振兴视阈下农垦农业现代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5 11:11:17更新时间:2021-12-15 11:11:17 1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来探究农垦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以期提出有效的农垦农业现代化进程策略,保障垦区粮食生产,解决国家粮食的供给问题。

基于乡村振兴视阈下农垦农业现代化研究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垦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新要求

  农业现代化是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合理配置各类资源,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是拉长产业链的过程,是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产品销售与服务综合起来的过程。

  1.1 三产融合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综合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加速转变产业结构和不断优化产业功能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农业与工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使农业生产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从而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要素不断进入农业生产,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入和生产手段的改变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推进农垦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架起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的桥梁,延长农垦农业产业链以达到提高农业产业价值的效果。

  1.2 农业创新发展

  实现农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于利用农业数字技术和投入农业生产要素来提高农业产出效率[1].加快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有利于农垦地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高新农业技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农垦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

  1.3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随着农垦地区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以农业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我国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相比,如今的新型农业主体在农业经营规模、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经营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农垦地区在构建农业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同时,鼓励农户进行规模经营,培育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信贷资金向农垦农村发展方向流动,不断向农民灌输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加大垦区对先进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推进农垦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转型升级。

  2 农垦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情况

  农垦地区牢牢把握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把提高特色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作为发展的主要任务。加强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合理配置各种农业资源,加速提高农垦地区农业现代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1 调整优化产品产业结构

  为满足农产品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是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的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相结合的现代化新型产业,以品牌开拓农产品市场,以二三产业带动农业,实现农垦地区产业化突破。在互联网媒体的带动下,以农垦农产品为主导开展线上线下经营活动。

  2.2 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

  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产业,组建农垦农服公司,施行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战略。以资金、物资和技术为重点,丰富农服产业经营模式。农垦创立特色品牌农产品并进行推广,逐渐向农业产业化方向转变。带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销售服务业,形成农垦一条龙的特色产业。农垦多年来以当地自然资源为依托,按照"龙头带动、产业支撑、优化结构、集群发展"的思路,通过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2.3 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

  农垦发挥独特地理环境优势,坚持实施"走出去"农业发展战略,扩展农产品销售空间。综合运用各地农业资源,各地区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加强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引进发到国家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

  3 推进农垦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垦地区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垦地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遇到新的难题。

  3.1 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

  由于农垦地区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农垦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备,垦区农村交通、水利、电力和农耕机械设施配套不齐全。服务于新型农业生产的机械设施、耕种装备、基础信息以及电商服务等体系功能性不强[2].农垦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量不足,基础设施配备明显不合理,严重影响农垦农业现代化发展。

  3.2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农业资金的投入是农垦农业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的关键,农垦资金匮乏,难以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所需开支。缺乏金融政策的扶持,金融机构对农垦农户生产的支持力度不高。由于垦区农户分散,多是小农户农业生产方式,农户贷款金额小、借贷程序繁琐,小农户很难在银行贷到款。其次,教育落后导致农业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难以推广[3].小农生产导致农业资源消耗量大,资源利用率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因此,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

  3.3 农业生产人力资源不足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意味着农业生产水平的高度发达,需要依靠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然而完成这些工作的主体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这就需要的是有知识,会经营,懂管理的全新型现代化农民。由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益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外出务工,许多地区都是老年人和妇女在从事农业生产,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源不足,且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综合素质低,接受高新农业技术的能力非常有限。

  3.4 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农垦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农民非农化形势严峻,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一些农民完全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从而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减少。一些农民留在农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在不同程度的从事非农产业,农民会被二、三产业的高收入所吸引,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精力分散[4].农民过度投入二、三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农业发展停滞不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浪费土地资源等众多消极现象。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农垦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4.1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机制

  吸引劳动力积极从事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调整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发展战略,并深化改革方向,提高农垦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时,调整乡镇企业的区域布局,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帮助当地劳动力就业。农垦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应该严格贯彻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农垦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创新农业发展机制,促进农垦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劳动力投入,提升农业机械的使用程度,降低农业劳动力成本、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4.2 增强生产能力,提高生产质量

  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是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对于农垦地区的小型水利工程和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从基础上改善农业耕作环境。增加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完善农业供给体系的建设。切实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的局面。通过构建农垦特色现代化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垦地区农业生产能力。

  4.3 发挥政策优势,完善资金保障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方力量,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扩大对农垦农业发展资金倾斜力度,弥补农垦农业资金短板[5].一方面要加大对农垦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另一方面加大对农业科技、农业机械设备的投入。政府对农户购买大型农机设备进行适度补贴,提高农民对耕种设备的购买力,以期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4.4 加快农业转型,促进市场生产

  农业市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坚持市场机制对农垦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作用。提高农垦农产品竞争力,不仅需要政府支持,还需要企业自身转变,以企业推动农垦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企业的壮大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并完成农业转型升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吸引大量的资金的投入,推动农垦农业现代化经营体制的形成,推动构建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方式。

  参考文献

  [1]彭忆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桂林农业现代化的探究[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19, 19(2):31-35.

  [2]吕海天黑龙江农垦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2.

  [3]王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J]农业经济, 2019(7):37-38.

  《基于乡村振兴视阈下农垦农业现代化研究》来源:《热带农业工程》,作者:梁根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ngjikexuelw/7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