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经济学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问题探究

发布时间:2011-02-26 11:38:04更新时间:2021-04-01 11:21:45 1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在矛盾中产生,又在矛盾中共同发展的,尽管二者在经济主权、贸易投资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的冲突,但也有着融合的可能性,在二者之间建立有效的制度保证应是寻求融合的契机。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一)

  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它是指有关主权国家为实现区域内外的经济合作、联合或融合而实行的制度安排。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并非此消彼长,而是近50年来相伴于经济全球化而产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于20世纪50年代始发于欧洲,但当时的一体化程度较低,一个是以关税同盟为目标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个是始终限于自由贸易区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两个一体化组织的创立,使得欧洲的经济总量、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得到加强,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他地区也纷纷效仿。到了60年代地区一体化得到较大发展,虽然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出现了一批一体化组织,但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融合程度不高,并没有获得成功的发展。80年代以来,地区经济一体化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其中以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进展更引人注目。9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如火如荼,分别建立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为核心的三个区域经济圈,而且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被卷入到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

  经济全球化进程始于第一次大战前的50年中,当时出现了商品、资本和人员情况,到了1913年已达到较高水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十年里,自由贸易和经济自由放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英国在这一时期成为管理世界经济的领袖,其于1846年废除了谷物法,选择了:贸易自由化,又通过一系列双边条约,促进了自由贸易的发展。以传统的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为价格和货币的稳定提供了保证。不受各国政府约束的客观经济规律是市场的统治力量。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结束了这个了不起的时代。在经历了20年代至30年代的灾难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迎来了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这一时期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美元充当了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货币,并且成为国际货币稳定的一个重要源泉。当然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主要发生在美国和西欧。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又渐平息。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信息革命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接踵而来,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来势更加凶猛,各种生产要素跨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优化配置,跨国公司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推波助澜。我们讲的经济全球化就是指近20年来各国经济通过贸易、金融流动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而使得相互之间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和融合的表现。

  (二)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并行发展,必然会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充当了全球化的踏板还是绊脚石?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将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会倾向于哪一方?要分析这些问题,先要理清二者的关系,看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更大程度上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威胁。虽然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将长期同时并存,因为二者存在着一块共同的利益区——寻求各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实现全球或地域的资源优化配置。但我们也应看到二者存在着广泛的冲突区,而这些区域正是造成二者的摩擦,不可双赢的致命原因。我们可以主要从经济利益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二者冲突的原因。

  首先,从经济主权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对市场开放性的要求将会降低各国对本国经济的调节能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方面有效地抵御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却把外部市场排除在外,具有区域保护主义的倾向。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完全开放各自的生产要素市场,实现资本、金融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虽然这一举措有利于实现国际间的水平、垂直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为各国发展经济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但也同时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例如,金融自由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显示了其对国家的货币主权、货币政策效应形成的直接挑战。正如吉尔平教授所言:“当金融投机家点击键钮就可把数十亿美元从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时,国际金融市场会对一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使世界经济动荡不安。”东亚金融危机和20世纪90年代末的全球经济动荡是最好的例证。经济全球化的实现伴随着各国政府放宽对经济的限制,大幅度削减福利并缩小政府规模,然而当这些国家开放经济后,政府发现它们越来越难以实施充分就业和社会福利的经济政策,而且它们经常被迫在国际义务和优先考虑国内经济之间做出选择。要想既接受全球化的挑战,又发展各国经济,看来走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是正确的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又使世界经济出现了两难的抉择,各区域化集团的成立多以经济和政治目标为出发点。在经济上,奉行区域化战略的国家,以增加自己的相对收益,保护它们免受外部对其经济、福利及国家安全的威胁为主旨,区域集团为了保护本区域国家的经济主权,必然会在与外部的经济交流中有形无形地竖立起一道屏障。在政治上,通过建立区域集团,以加强本地区的独立自主性,加强谈判时的地位,并促进其他政治和经济目标的实现。若各区域集团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而“短兵相接”,则又加大了地区间冲突的可能性。

  其次,从贸易和投资利益角度分析。

  经济全球化在自由贸易的推动下和国际投资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而区域集团以得到贸易和投资的比较优势为目的,它必然要加大地区内联盟,对地区外国家增加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虽然在贸易自由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各国相互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如1995年世界贸易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1996年则继续保持8%的增长率,全世界产值的1/3是在国际交换中实现的,近10年来,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0%。与此同时,二战结束以来,由于连续几轮的贸易谈判,贸易壁垒已经大大降低,在近50年里,美国和其他工业国的进口关税平均水平已从40%左右下降到仅仅6%,大大加快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从这些现象看,似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真是受益非浅了,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大部分贸易仍在美国、西欧、日本、东亚、拉美和其他地区一些新兴市场上进行。而这些“国家”也正在逐步演化成“工业区”,区域经济集团在世界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各区域之间,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相伴而生,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想享受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却常常不愿开放本国或本地区的市场,不愿让市场的力量来决定各国从贸易中得利的多寡。而国家要想更多地吸引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组成国家集团则成了上上策。欧盟无疑是个成功的范例,欧盟通过建立关税同盟和统一大市场,在欧共体内部不但消除了非关税壁垒,还实现了服务、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信赖程度进一步加强,主要是水平分工和部门内分工,又有了突出发展,仅从成员国之间商品流通占贸易总额的比重看,就从50年代末的37%跃至80年代中的50%以上。而地区贸易的不断扩张却削弱了多边自由贸易的发展态势。例如欧洲区域一体化会继续维持,甚至提高限制美国和其他国家出口商进入欧洲市场的障碍,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会歧视进入北美市场的外国出口商,从而提高美国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区域经济一体化这种歧视非成员国的保护主义做法使得建立一个没有进口壁垒和其它经济障碍的世界困难重重。

  (三)

  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会威胁开放和多边的全球经济的发展,但二者也存在着调和的可能性。区域内部经济自由度的增强,意味着世界经济整体变得更为自由与开放,而且,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着范围、广度上的局限性,它必然有着冲破区界限制的愿望。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是在其成员国内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障碍,实现贸易的自由化。进一步地发展就可能由此及彼,由内向外地逐步推进,但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其排它性和歧视性是不可避免的。但随着一体化组织数量的不断增加,实行区域内经济联合的国家的不断增多,许多国家既是区域组织的成员,又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缔约国,这种双重身份要求他们在遵守地区规则的同时必须履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义务,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组织为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所作的制度的不断进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排它性或歧视性实际上已不断减弱。

  加强竞争政策的协调是实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是由激烈的国际竞争推动的。竞争的残酷现实激发了反竞争行为的“活力”,在销售部门结成卡特尔的企图,越来越多的跨国兼并和收购,将外国公司挡在本国以外等等。这一切都证实了问题的严重性。因而,加强竞争政策的协调是实现贸易自由化的政策保证。国际合作是加强竞争政策协调的基本方法,国际合作的实现要求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有权威的机构来管理贸易体系,世界贸易组织正承担着此角色,虽然它的权力有限,对于违规的大国行为显得无能为力,但它毕竟是在向解决贸易争端推进贸易自由化的方向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ngjixuelw/3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