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革新

发布时间:2014-05-30 09:22:09更新时间:2014-05-30 09:22:51 1

  能从事信息化类型工作,同时又具备工程型人才素质及能力的人才应该是目前非常抢手和紧缺的专业人才。

  摘要:国家非常重视学校的建设和投入,硬软件设施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成就和改善。如何利用好硬软件设施,加强实验设施及实践环节,设计好质量的实验,配备合格的实验指导人员,开展综合或系统的训练,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才能真正见到办学成效。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面是很广的,但也是呈金字塔结构,人才培养也应当是金字塔结构。从长远利益考虑,需要一支计算机相关理论及技术的创新型、研究型队伍,即科学型人才。我国大部分IT企业主要是开发本企业产品,包括硬软件以满足信息化需求,需要计算机工程型人才拥有独自或在大项目组中设计、构建计算机系统的技术与经验,此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

  关键词:软硬件,信息化,企业

  1确定培养目标,塑造符合市场要求人才

  实践表明,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科学思维品质并熟悉某一领域的本专业人才能很快适应该领域的工作,并且表现出很强的后劲。外国的股票、证券交易所的操盘手、分析员大多是从理科信息类学校毕业生中招聘,通过三个月左右的培训和理解即能胜任工作,这说明该计算机学生具有很宽的就业面和很强的适应性。从国内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该计算机毕业生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公司对员工的要求是要具备相当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潜力发展是公司最想要考察员工的重要素质之一。另外,实践动手能力、人际交往交流能力、团队协同工作能力、分析能力、应变性和适应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总之,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在各行各业、各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和具体应用相比,他们更懂得计算机硬软件的功能和组成,更了解如何使用和维护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在各领域发挥最佳作用。

  从著名的ComputingCurricula1991到现在,外国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思路也出现了重大的转变。过去形成的课程设置报告曾经是试图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软件和工程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文件。这种做法在几十年前是可行的,但20世纪的计算蕴含有多个富有顽强生命力的学科,它们分别有着自己的完整性和学校教育学特色。企业分工是很明确的,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就技术岗位而言,既需要操作工人、技术员,也需要工程师。从某种程度来讲,地方学校要以培养本科应用型和专业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培养的学生和员工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理解能力和有过硬的实践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要转变办学思想,把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专业性人才作为总体目标。作为学校教育工科类,目标就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必须重视实践性、应用性、理解能力。面向国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理解设计学生的知识为辅、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式;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理念;实践学校教学强调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科学领域与技术应用型人才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领域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计算机实践应用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对学科信息技术的效用、国内发展趋势有深入理解和能力评估,能根据不同组织、机构的需求选择和计算机实施信息技术,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外语专业运用能力,能适应计算机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工程型应用人才。有了更科学、更明确的计算机专业定位和企业思路,需制订一系列改革措施加以保障。

  2深化教学改革,制订教学计划,构建计算机课程

  体系

  培养人才方案中的课题体系设置是计算机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体现。在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构建体系时,既要根据企业和社会对应用型学生的用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准确的调整和调动,又要坚持培养人才的多层次要求。必须贯彻学校提出的“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创新意识”的主要目标,把知识传授方式转换为培养能力,把专业业务培养能力与培养素质相结合,把国内教育与计算机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把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把教学理论与实训实践相结合。做出新的培养方案既要继承旧版学校教学计划中的成功实践经验,体现新的特点,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把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兼招培养,进一步扩大学校学生就业。结合学校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可把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含公共基础课、学科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选课程)、专业提高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大模块,依此分类施教。加强基础、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出发,专业规范的知识内容与知识体系,设计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基础课程参照专业规范要求尽可能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能反映学科及专业发展潮流和最新趋势的内容,加强突出基础理论教学的实践部分和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专业技能的提高优良奠定坚实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性和教学的培养规格要求,主干课程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单元知识,努力夯实学生的专业面和知识面,增强学校学生毕业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专业课程则适应行业发展和变化,以扩宽学生视野为目的设计课程内容,加大实践和应用的。

  3优化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使人才培养、人才考

  核更合理

  探索面向市场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机制和体制,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校学生能自主性学习”的基本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结合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进一步开展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多机制、多渠道、多途径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和借鉴其他学校的办学经验,优秀的课程教材、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也要改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导入相关专业提高课程,共同育人。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型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学校学生的应用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要以实践教学为根本、技能培养为宗旨,依托学校实验室和学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要贯穿整个学程,在人才方案培养中的比重,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层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要注重针对性和应用性。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功。除了课内实验外,每学期都分别安排设计课程、实习专业、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与生产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应该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学校、学院要充分利用当地或周边优秀企业资源,与它们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以产学研合作为龙头,强化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大力发展实训基地,使在校学生结合企业真实的开发项目充分消化、应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职业。为使学生能获得更好的实践成效,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把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委托合作企业配合完成。

  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指导参加竞赛,拓宽学生专

  业和知识

  开展各类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和举办讲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和听讲座,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一些比赛,由老师指导参加。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拓宽学生的专业方向和知识面,强化专业方向能力的培养、理解能力学生兴趣。

  培养人才方案的改革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获得预期的成效与学校管理、教学运行与管理、师资力量、硬软件条件和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密不可分。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市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在培养人才方案实施中需要突出以下几点:强调学校工程技术及应用能力,构建品牌专业和优秀课程群;着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着重学校学生素质综合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

  6结语

  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在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改革是必需的,任务也很艰巨,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改革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单国栋,戴英侠,王航.计算机漏洞分类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2,(10).

  [2]夏云庆.VisualC++6.0数据库高级编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3]段钢.加密与解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候俊杰.深入浅出MFC[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suanjixinxiguanlilw/38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