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矿业论文

勘查区可采煤层特征及分布范围

发布时间:2020-08-13 10:38:50更新时间:2020-08-13 10:38:50 1

  利用近年来在沁水煤田古县郭店勘查区内施工的各阶段的勘探成果,文章对勘查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的厚度和可采范围进行分析研究,并评价了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

勘查区可采煤层特征及分布范围

  1引言

  勘查区位于太岳山南端,沁水盆地边缘,区内地形复杂,主要由北部2条南北走向的山梁及中南部2条走向北西—南东向的山梁构成,沟谷纵横,切割较为强烈。大型沟谷呈“U”字型,小型冲沟多呈“V”字型。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及中统本溪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度为155.39m,自上而下共含煤13层(1、2、2、5、6、6、7、7、8、9+10、10、11、12号),上下下下煤层平均总厚度为12.89m,平均含煤系数8.30%。区内共含7层可采煤层,其中山西组2层(1、2号),平均总厚度为1.63m,平均可采含煤系数为4.02%;太原组5层(6、6、9+10、10、11号),层平均总厚度为8.46m,平均下下可采含煤系数为8.62%。

  2可采煤层

  2.11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顶部K细粒砂岩下,全层厚度0.25-81.15m,平均0.71m;纯煤厚度0.25-1.15m,平均0.70;可采厚度0.75-1.15m,平均0.94m。大部不含夹矸,仅ZK901钻孔含1层夹矸,其余钻孔均不含夹矸,结构简单,顶板岩性为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赋存标高在+40m+370之间,埋深在450-780m之间。~1号煤层可采区域有2个,一个在区中东部与ZK503、ZK505钻孔连为一片,成椭圆状,第二个在区中西部之西北—东南部,呈条带状分布,2处可采面积共计225.317km,占全区面积的53.51%。其余部分地带均为不可采。1号煤层在本区东北部及南部边界外相对变薄,可采范围主要位于区中部之西南侧,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煤类单一,均为焦煤,可采面积在1/2左右,且可采区可连成片,煤层可采性指数Km=0.56。

  2.22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近底部,上距1号煤层10.44-35.16m,平均25.57m,全层厚度0.00-1.80m,平均0.92m;纯煤厚度0.00-1.54m,平均0.88m;可采厚度0.87-1.80m,平均1.24m。大部分钻孔不含夹矸,仅ZK505钻孔含两层夹矸,结构简单,顶板岩性为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煤层赋存标高在+10+320之间,埋深在500-810m之间。~2号煤层可采范围主要集中在区中西部,大致呈北窄南宽的条带状分布,可采区范围内煤层厚在0.70-1.54m之2间,可采面积合计22.599km,占全区面积的47.77%,另在区中东部ZK505钻孔处形成厚达1.80m的零星可采点(本次不参与资源量估算)。煤层总体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变薄至尖灭,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煤类单一,均为焦煤,可采面积在1/2左右,煤层可采性指数Km=0.57。

  2.36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上段下部,上距3号煤层36.26-57.49m,平均47.83m。全层厚度0.00-1.49m,平均0.84m;纯煤厚度0.00-1.49m,平均0.83m;可采厚度0.75-1.49m,平均0.98m。大部分钻孔不含夹矸,仅ZK906钻孔含1层夹矸,结构简单,顶板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中粒砂岩,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煤层赋存标高为+60+370之间,埋深在450-760m之间。~6号煤层于区西部以ZK301、ZK303、ZK305、ZK503、ZK506、ZK510、ZK701、ZK906钻孔可采点连片,可采边界不规则,自东向西呈藕节条带状分布于区中部,可采面积216.410km,占全区面积的34.68%。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厚至尖灭,煤类单一,均为焦煤和瘦煤。

  2.46号煤层

  下位于太原组上段底部,上距6号煤层2.89-4.97m,平均4.05m。全层厚度0.00-1.20m,平均0.99m;纯煤厚度0.00-1.20m,平均0.98m;可采厚度0.83-1.20m,平均1.02m。不含夹矸,结构简单,顶板岩性为炭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煤层赋存标高为+20+370之间,埋深在450-800m之间。~6号煤层于区北东及南东部逐渐变薄至尖灭,在中部自下东向西形成不规则条带状可采范围,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2规律,可采面积合计15.186km,占全区面积的32.10%,另于区西北角ZK101钻孔处形成厚度0.94m的孤立可采点(本次不参与资源量估算)。该煤层分布范围内为薄煤层,结构简单,煤类为焦煤和瘦煤。

  2.59+10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段顶部,上距6号煤层30.00-51.43m,平下均37.93m。全层厚度1.69-6.71m,平均3.71m;纯煤厚度1.34-4.66m,平均3.07m。含0-3层夹矸(大部含1-2层),夹矸总厚度为0.00-2.15m,平均0.64m,结构较简单,顶板岩性为K石灰岩或泥岩伪顶,底板岩性为细粒砂岩、粉砂2岩、泥岩。煤层赋存标高为-80+330之间,埋深在490-~900m之间。9+10号煤层富煤区主要集中在区东南ZK505、ZK901附近,厚度由北向南至东南逐渐增厚,区中部大面积与10号下煤层合并,变化规律明显,结构较简单,煤类较单一,大部分为贫煤,局部有少量的瘦煤和贫瘦煤,符合稳定煤层的基本特征要求。

  2.610号煤层

  下位于太原组下段中部,上距9+10号煤层1.40-3.57m,平均2.16m。全层厚度0.45-2.19m,平均1.18m;纯煤厚度0.45-1.89m,平均1.17m;可采厚度1.09-2.19m,平均1.46m。含0-1层夹矸,夹矸总厚度为0.00-0.30m,平均0.30m,结构简单,顶板岩性粉砂岩,底板岩性为细粒砂岩。煤层赋存标高为-80+280之间,埋深在540-900m之间。~结合周边勘查区成果资料分析,在区北部旧县勘查区及西北部张庄勘查区ZK1701钻孔一带,10号煤层是独立煤下层,由北向南进入本区ZK101、ZK103附近后逐步合并为9+10(9+10+10)号煤层,至西南部ZK910、ZK906钻孔附下近又出现小范围与9+10号煤层分叉现象,考虑到本区西北部该煤层可采面积与周边勘查区连片,并与区外情况一致,属局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2.711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段底部,上距10号煤层3.76-6.04m,平下均2.92m。全层厚度0.63-3.15m,平均2.41m;纯煤厚度0.63-2.90m,平均2.20m;可采厚度1.50-3.15m,平均2.51m。含0-3层夹矸(大部含0-1层),夹矸岩性为泥岩,厚度为0.00-0.60m,平均0.33m,结构简单,顶板岩性泥岩为主,偶有粉砂岩及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含铝泥岩、炭质泥岩、泥岩。煤层赋存标高为-90+320之间,埋深在~500-910m之间。11号煤层全区范围内仅西北角ZK101钻孔未达到可采厚度(0.63m),该点处于背斜构造核部,判断此处煤层突然变薄属构造引起,不可采面积较小,其余均为可采,煤层总体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厚,在1.79-3.15m之间,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煤类较单一,大部分为贫煤,局部有少量的瘦煤和贫瘦煤。

  3结论

  通过以往在勘查区内及周边施工的26个钻孔,对该区1、2、6、6、9+10、10、11号7层可采煤层的层位、厚度下下变化及可采范围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1、2、6、6号煤层下均属薄煤层,可采范围主要位于区中—西部,可采边界不规则,结合评价薄煤层稳定性的主要指标煤层可采性指数,确定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10号煤层属9+10分叉下煤层,因西北部可采范围与周边勘查区情况一致,为确保其成果的统一性和延续性,确定为局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与周边勘查区保持一致;9+10、11号煤层属中—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规律明显,井田内煤层的采用厚度、灰分、硫分、发热量基本全部符合规定的资源量指标,故确定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

  参考文献:

  [1]张继强,等.山西省沁水煤田古县郭店勘查区详查地质报告[R].山西省煤炭地质一四四勘查院,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S].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作者:杜文慧

  勘查区可采煤层特征及分布范围相关推荐浅谈厚煤层大断面煤巷安全支护技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uangyelw/70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