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历史论文

历史研究论文《辽史》中的“斡朗改”名称沿革考

发布时间:2016-03-21 11:00:56更新时间:2016-03-21 11:19:06 1

  《辽史》为元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翌年三月成书。本文是一篇历史研究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辽史》中的“斡朗改”名称沿革考。
  摘 要:《辽史》中的“斡朗改”,为辽之属国名;亦作“�炷锔摹保�为辽之部族名。后用作喀喇沁旗蒙古部落的姓氏,即清末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开明蒙古王公、蒙藏院总裁贡桑诺尔布家族的姓氏,谓之“乌梁海”。

  关键词:斡朗改,乌梁海,地名,考证

  《辽史》中的“斡朗改”,为辽之属国名;亦作“�炷锔摹保�为辽之部族名。后用作喀喇沁旗蒙古部落的姓氏,即清末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开明蒙古王公、蒙藏院总裁贡桑诺尔布家族的姓氏,谓之“乌梁海”。

  “斡朗改”,在汉文中有多种写法,兹考述如下:

  1.斡朗改。此名参见《辽史》①卷六“穆宗本纪”、卷二十七“天祚皇帝本纪一”、卷三十六“兵卫志下”、卷四十六“百官志二”、卷七十“表第八・属国表”等。

  2.�炷锔摹4嗣�参见《辽史》卷一“太祖本纪”、卷三十六“兵卫志下”、卷四十六“百官志二”、卷六十九“表第七・部族表”、卷一百一十六“国语解”等。《辽史》卷三十六“兵卫志下”后附“校勘记”之十七“斡朗改”条云:“按:‘斡朗改’及‘�炷锔摹�本,书屡见,一为属国,一为部族。刘师培《左�Q集》卷五‘部族表书后’云,均‘乌梁海’之转音,《元秘史》作‘兀良合’。”

  3.兀良罕。此名参见《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卷三第一百二十节;②《蒙古秘史》卷三第一百二十节;③《元史》④卷一百二十二“雪不台传”、卷一百二十四“忙哥撒儿传”等。

  4.兀良合。此名参见《蒙古秘史》卷三第一百二十节;⑤《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卷一第九节;⑥《元史》卷十五“世祖本纪十二”、卷五十“五行志一”、卷一百二十一“速不台传”等。清代学者施世杰先生认为⑦:“‘兀良哈’即‘乌梁海’之对音。《语解》云:‘兀良合’即‘乌梁海’。”

  5.兀良孩。此名参见《蒙古秘史》卷一第九节。⑧余大钧先生注曰⑨:“兀良孩部,即兀良合惕部。”札奇斯钦先生注曰⑩:“‘兀良哈’(Uriyangkha),部族名,原文作‘兀良孩’(Uriyankhai)。其实两字是同一个字的两个形态。因秘史其他各节多用前者,故改‘孩’为‘哈’字,以便统一。此一族即明代史料中的‘兀良合’,与唐努乌梁海并非一族。”

  6.兀良哈歹。此名参见《蒙古秘史》第一章第九节、第三章第一百二十节等。{11}

  7.兀良合歹。此名参见《蒙古秘史》卷一第十二节、第四十四节,卷二第九十七节,卷六第一百七十节、第一百八十三节等。{12}

  8.兀良合惕[aūrīānkq(a)t]。此名参见《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13}

  9.兀良哈。此名参见《元史》卷八十八“百官志四”。此名亦屡见于明清史籍中,主要有:《明太祖实录》“洪武二十二年四月辛卯”条;《大宁考》全一卷;{14}《万历重修大明会典》卷一百零七“朝贡”之“北狄”、卷一百一十一“给赐”;{15}《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八“四裔考・北夷”;{16}《卢龙塞略》卷十五“贡酋考”;{17}《三云筹俎考》卷一“安攘考”;{18}《通贡传》卷一百二十“四夷”;{19}《四夷考》卷二“朵颜三卫考”、卷五“北虏考一”、卷六“北虏考二”、卷七“北虏考三”;{20}《武备志》卷二百零五“辽东”;{21}《蓟门考》全一卷;{22}《王享记》之四“北狄”;{23}《三卫志》全一卷;{24}《云中降虏传》全一卷;{25}《北使录》全一卷;{26}《西征石城记》全一卷;{27}《皇明北虏考》全一卷;{28}《译语》全一卷;{29}《皇明九边考》卷一“镇戍通考一”、卷二“辽东镇疆域考”;{30}《鸿猷录》卷六“北征沙漠”;{31}《殊域周咨录》卷十六“北狄”;{32}《皇明职方地图》卷下“皇明职方川海地图表”之“朝贡岛夷图”;{33}《明史》{34}卷三“太祖本纪三”、卷六“成祖本纪二”、卷七“成祖本纪三”、卷八“仁宗本纪”、卷九“宣宗本纪”、卷十“英宗前纪”、卷八十九“兵志一”、卷九十一“兵志三”、卷一百四十五“朱能传”、卷一百四十六“郑亨传”“张信传”“徐祥传”、卷一百四十八“杨荣传”、卷一百五十四“柳升传”、卷一百五十五“朱荣传”“陈怀传”“马亮传”“任礼传”“赵安传”、卷一百五十六“吴克忠传”“金忠传”、卷一百六十六“陈友传”“李震传”、卷一百七十二“白圭传”、卷一百七十三“杨洪传”“杨能传”“石亨传”“朱谦传”、卷一百七十四“曹义传”“施聚传”“周贤传”、卷一百七十七“王翱传”、卷一百九十九“李承勋传”、卷三百一十四“曹吉祥传”“刘永诚传”、卷三百二十七“鞑靼传”、卷三百二十八“瓦剌朵颜(福余泰宁)传”;《清史稿》{35}卷七十八“地理志二十五”、卷二百二十二“猛哥帖木儿传”等。

  10.兀良汗。此名参见《译语》全一卷。{36}

  11.兀�]孩。

  12.兀�]罕。

  13.兀�]哈。

  14.兀�]合。日本学者箭内亘博士认为{37}:“‘兀�]孩’,或即‘兀良哈’之讹”;“‘兀�]罕’与‘兀�]孩’,似同为‘兀良哈’之误”;“‘兀�]合’与‘兀�]哈’音亦相同”;“自元之传说时代,(兀良哈)以‘兀�]孩’、‘兀�]罕’、‘兀�]合’、‘兀良合’、‘兀良’等名传于世。”

  15.兀良。此名参见《元史》卷一百二十八“阿术传”。日本学者箭内亘博士认为{38}:“《元史・阿术传》有‘兀良氏’之语,盖‘兀良合’之略称也。”

  16.兀里羊罕。

  17.兀里养哈。据周良宵先生研究{39}:“‘兀良哈’,元有‘兀良罕’、‘兀良’、‘兀里羊罕’、‘兀里养哈’诸译。”

  18.五两案。此名参见《登坛必究》卷二十二“译语”之“地理门”;{40}《卢龙塞略》卷十九“译部上”之“居处门”;{41}《武备志》收载“鞑靼译语”之“地理门”{42}等。日本学者和田清博士认为{43}:“‘五两案’(Wu-liang-an)即‘兀良罕’(Wu-liang-han)。”   19.乌亮海。清乾隆版《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六十八“附载满洲旗分内之蒙古姓氏”之“乌亮海氏”条云{44}:“‘乌亮海’,系隶满洲旗分之蒙古一姓。其氏族世居喀拉沁及兀鲁特地方。”

  20.乌朗哈特。清乾隆版《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十一“附载满洲旗分内之蒙古姓氏”之“乌朗哈特氏”条云:“乌朗哈特,系隶满洲旗分之蒙古一姓。此一姓世居巴颜鄂隆地方。”据乌兰研究员考证{45}:“‘乌亮海’、‘乌朗哈特’,《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满译本作Uriyanghai、Uranghon(为Uranghat的形讹),蒙古语名称为Uriyangqai-Uriyangqan- Uriyangqad。”

  21.卧梁劾特。日本学者和田清博士说{46}:“据宋人王延德《高昌纪行》说,在当时的鞑靼,今甘肃边外河西地区,亦有称作卧梁劾特的部族。”

  22.乌梁罕。《蒙古游牧记》卷二“内蒙古卓索图盟游牧所在”之“喀喇沁”条云{47}:“元臣有札尔楚泰者,生子济拉玛,姓乌梁罕氏。”下注云:“《西斋偶得》:喀喇沁为乌浪汉济尔默氏,盖即明初所谓兀良哈者。《蒙古源流》:鄂尔多斯者,乃为汗守御八百室之人,乌梁罕者,乃为汗守金谷仓库之人,均属大有福者。”此名另见《清皇室四谱》卷四“皇女”等。{48}

  23.乌浪汉。《蒙古游牧记》卷一“内蒙古哲里木盟游牧所在”之“科尔沁”条云:“兀良哈即乌梁罕,亦作乌浪汉。”

  24.乌梁汉(Uryangqan)。此名参见《汉译蒙古黄金史纲》附录一“译名对照”。{49}

  25.兀剌海。此名参见《元史》卷一“太祖本纪一”、卷十三“世祖本纪十”、卷六十“地理志三”、卷九十三“食货志一”等。《钦定元史语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三“部族”之“乌梁海”条载{50}:“‘乌梁海’,今喀尔喀地名,卷一作‘兀剌海’,卷十五作‘兀良合’。”

  26.乌梁哈。此名参见《喀喇沁乌梁哈氏族谱》{51}等。
历史研究论文

  27.乌粱海。此名参见《遗逸清音集》第一卷“贡桑诺尔布小传”{52}等。

  28.乌梁海。清乾隆《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一百零一“洪武二十二年五月”条曰{53}:“三卫之地本乌梁海。”其后注云:“旧作‘兀良哈’,按《元史・苏布特传》为‘兀良哈氏’,即今喀喇沁旗之以‘乌梁海’为姓氏是也。”《圣武记》卷三“外藩・国朝绥服蒙古记二・内六盟蒙古”有云{54}:“‘乌梁海’,即‘兀良哈’。”《朔方备乘》亦有云{55}:“‘乌梁海’,即明时‘兀良哈’部族。”

  “乌梁海”一名,亦参见《汉译蒙古黄金史纲》;{56}《清史稿》卷八“圣祖本纪三”、卷十一“高宗本纪二”、卷十二“高宗本纪三”、卷十三“高宗本纪四”、卷二十一“穆宗本纪一”、卷二十二“穆宗本纪二”、卷二十六“天文志一”、卷五十四“地理志一”、卷五十七“地理志四”、卷七十七“地理志二十四”、卷七十八“地理志二十五”、卷一百一十“选举志五”、卷一百一十五“职官志二”、卷一百一十七“职官志四”、卷一百二十“食货志一”、卷一百三十七“兵志八”、卷一百五十三“邦交志一”、卷二百八十三“拉锡传”、卷二百九十六“车布登扎布传”、卷三百一十二“拉布敦传”“班第传”“纳穆札尔传”、卷三百一十三“舒赫德传”、卷三百一十四“萨赖尔传”、卷三百一十五“唐喀禄传”“阿敏道传”、卷三百一十六“瑚尔起传”“舒明传”“努三传”“乌勒登传”、卷三百四十二“保宁传”、卷三百六十五“宗室禧恩传”、卷四百五十三“荣全传”、卷五百一十九“藩部传二”、卷五百二十一“藩部传四”、卷五百二十三“藩部传六”、卷五百二十四“藩部传七”等。

  注 释:

  ①[元]脱脱,等.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

  ②⑥⑩札奇斯钦译注.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M].台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中华民国六十八年(1979年).136,11, 12.

  ③⑨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139,11.

  ④[明]宋濂,等.元史[M].中华书局点校本,1976.

  ⑤⑧{12}额尔登泰,乌云达赉校勘.蒙古秘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199,9,1,40,131,369,427.

  ⑦[清]施世杰.元秘史山川地名考(卷一)“兀良哈部”条,清光绪二十三年(1879年)施氏刻刻�郑学庐地理丛刊本。

  {11}[蒙古国]策・达木丁苏隆编译,谢再善译.蒙古秘史[M].北京:中华书局,1956.30,80.

  {13}[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55.

  {14}[明]杨守谦.大宁考.明刻《名臣宁攘要编》本.

  {15}[明]申时行主修.万历重修大明会典.《万有文库》本.

  {16}[明]王圻.续文献通考[M].明万历刻本.

  {17}[明]郭造卿.卢龙塞略[M].台湾广文书局影印明万历三十八年(1601年)刻本.

  {18}[明]王世琦.三云筹俎考.《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第一集影印明万历刻本.

  {19}[明]焦�f.通贡传.国朝献徵录.明万历刻本.
  历史研究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看历史》是中国第一本‘以新闻方式发现历史’的新锐历史杂志。由成都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运营,采编团队为来自国内主流媒体的资深编辑记者,同时约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社会名流为本刊供稿。读者群:通常为25~45岁的城市中坚力量。具有一定经济基础之后而欲求真相、求知识、开眼界的中产阶层;具有一定阅读兴趣和阅读品位的白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党政干部、知识分子、大学生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lishilw/57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