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美术论文

城市色彩设计

发布时间:2011-02-26 10:53:32更新时间:2021-03-20 16:31:27 1

  摘要:从城市色彩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城市色彩设计的意义、我国现代城市色彩存在的问题及城市色彩影响因素等,探讨城市色彩设计的原则及对策。

  关键词:城市,色彩,建筑

  1.城市色彩的概念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的外部空间中各种视觉事物所具有的色彩,可分为人工装饰色彩和自然色彩两类。城市中附着于建筑物、广场路面、交通工具、标牌、广告、服饰等物上的色彩属人工色。裸露的土地、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天空等展现的色彩属自然色。人工色还可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物体色,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交通工具色、行人服饰色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则构成临时色。

  2.城市色彩设计的意义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一般认为色彩在城市中作用主要有表现、标识和情感三方面。在观察和感受一栋建筑时,在晴朗的白天,在大约5000米的距离上,映入眼帘的是色彩和轮廓,在2000米的距离上是形体关系,在500米后才能感受到细部的设计,因此有学者认为外在表现是色彩的首要作用。

  标识作用是城市色彩的另一个作用,古代的城市就开始以色彩来标志城市的功能区及建筑的类型与等级,如紫禁城辉煌的金顶群,明确标志了至高无上的皇权,而宗庙的灰色墙体又在城市中划出了一方净土。

  城市色彩体现着城市的特征,展示着城市形象,体现着城市文明发展程度。好的建筑色彩使人身心愉悦,有利于营造稳定、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有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品位;对大众的审美水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们对自己生存的城市产生荣誉感和责任感,而建筑色彩不和谐、不准确则造成城市的环境污染,造成诸多负面效果,引起人们心情烦躁不安,严重的甚至会引发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这一点我们在进行城市建造与改造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

  3.我国现代城市色彩存在的问题

  3.1色彩趋同

  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城市形象普遍存在着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色彩也同样如此,分析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南等地17个大中城市中收集的近千栋建筑的色彩主色,从色相、明度及色度等方面进行分类,以居住建筑为例,从分类结果上看,大多以明快、暖色、中低彩度为主,中国传统民居地域特色在今天已不存在。

  3.2异地印象

  城市色彩其实与城市景观印象一样,对异地和本地印象都是一系列“印象点和印象区”构成,即城市最精彩的旅游点、商业中心、景观性生活干道等,城市经济越发达,这种现象越明显,反之当你生活在这个城市中,你的色彩印象是由生活圈、工作圈和休闲圈依次构成的混合印象,其中挥之不去的往往是最不令你满意的地方,“一片灰”的感觉自然较明显。

  3.3色彩弱化现象

  调查还显示,由于会展中心热和科技文化中心热的带动,全国各地兴建了大批以高技派风格为主的大型公共建筑,许多人对自己城市中的这些建筑欣赏有嘉的同时,却对色彩填写了蓝、灰或什么都写不出,这其中显而易见的道理是,随着现代建筑技术和高新技术材料的发展,现代技术方法和理念支撑着我们的世界,虽然我们在文化上仍在努力坚持本土的特色,但在时代之风吹拂下,城市建筑色彩存在着逐步弱化的现象。

  4.城市色彩影响因素

  城市色彩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诸多因素,其中以下几方面最为重要:

  4.1地域与气候

  地域与气候是城市特色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地域与气候的角度,城市被分为寒地城市、热带城市、温带城市及海滨城市、山地城市、平原城市等,并因此体现出不同的形象特征,如地中海沿岸城市金黄色的建筑色彩、江南水乡白墙黛瓦的城市氛围、北欧厚重的城市环境等。

  4.2历史文脉

  城市色彩受城市历史和人文因素影响很大,不同的国家和城市,因民族信仰、历史、风土人情的不同而对颜色有不同的偏爱,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城市色彩。另外,不同年代的城市色彩形成还是当时的文化主流及经济水平的反映。如我国城市在50年代曾一度盛行清水砖墙,祖国上下“一片红”,到了60年代,一些地区又开始墙面干粘石处理,显现“一片灰”,而80年代又刮起了一阵粘面砖的“白色浪潮”,同时还配着“宝石蓝”的玻璃,此类建筑至今在城市中还比比皆是。

  4.3科技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开发,为城市色彩的表现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对传统的城市色彩有所冲击,影响着城市色彩的进一步形成。近年来,城市夜景观色彩是学术界和城建工作者讨论的重点,也是城市色彩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与科技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是城市色彩发展的新机遇。

  5.城市色彩设计的原则

  5.1系统性

  城市色彩是城市广义规划管理的一部分,是由道路、桥梁、楼宇、公共设施、山脉、水系、动物、植物等要素构成的城市环境直接表现。城市是根据人的生活、工作、生产的需要,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利用、改造和开发形成的。城市色彩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毫无疑问,它也应该包括人本身,以及服饰和车辆。由系统性的原则出发,我们要确定各子系统的地位与作用,如建筑的色彩要考虑自然景观的特质,人相对于建筑而言,是易动的,服装也处于经常的变化之中,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在按季节变换着他们的色彩。在这些系统中,由于建筑相对来说是不变的。由此可见,建筑的色彩在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2多样性

  在系统性的原则中,规定了建筑的稳定性与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建筑色彩的单一性,一个丰富稳定的色彩,它本身就是多样的。由于建筑受地理景观特质的影响,它本身也是丰富与多彩的。城市的色彩有自然存在的与人工设计的两部分,所谓“地理色彩”就与自然有关,由于地球的纬度的不同,高山的海拔的不同,接受的光能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物种的动物群与植物群。这也就决定了它们的色彩也有着不同。各地的岩石的矿物成分不一样,盖出的房子的色彩也不一样。通过动物的迁徙,生物的入侵,自然的色彩也在悄悄的进化着。

  5.3目的性

  城市环境色彩决策的目的性,就是要达到易识别、有序、安全、安宁。为达到控制城市色彩的目的,必须先稳定建筑的色彩,公交车的各路线色彩也应该明显的标识,在不少城市的交通路线图上,路线的图示色彩与公交路线交通车体色彩一致。公共服务与职业的服装色彩一般也是统一的。这些一般构成了城市色彩的主要部分,控制了这些色彩就达到了控制城市景观色彩的目的。而个人的服饰色彩,私家车色彩应该是不受限制的开放色彩。要对广告在建筑与公交车体上的投放部位、大小、色彩、光效进行限制,不然就会使城市的色彩失控。

  5.4协同性

  由于太阳输入各城市环境的能量的不同,人们在建筑上采取了吸收与反射的两种态度,在热带地区,建筑的墙身开洞少,涂白色,注重通风。在冷带地区,建筑南向开窗大,北向开窗小,墙面一般使用深色材料,注重保温。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人们穿白色及浅色的着装居多,而在北风凛冽的冬季,人们穿黑色、深色及暖彩色的服装居多。这是一个开放的城市环境的系统中,由于系统外能量的输入的多寡不同,人们很自然地在系统内采取与之协调的手段。

  6.城市色彩规划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域与气候因素是城市色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城市色彩规划中应首先注重这方面的研究。

  6.1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在城市色彩设计中必须考虑色彩的地方性,注重本地历史文脉的延续和气候特点,用色彩来体现城市的风格和文化气质。有些色彩是城市历史或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像北京皇城的金黄屋顶与民居的灰褐屋顶对比,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写照;上海外滩建筑凝重的铅灰色,则透视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威严;有些则是城市建筑自然选择的结果,像中国江南城市的灰瓦白墙,德国城市的红瓦黄墙等。无论白墙灰瓦还是黄墙红瓦,这些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搭配,既是不同民族审美趣味的结晶,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文化相辅相承,色彩规划应注重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并采取“挖掘——继承——发展”的原则,深入研究城市历史文脉特征,并予以发扬光大,逐步形成特色。

  6.2突出时代性与现代感

  由于新型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不断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也为城市色彩设计提供了各类可能,城市是不断发展的,城市特色是时代科技与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城市设计中,应综合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去规划城市,引导城市色彩体现时代性和现代感。对城市要确定一个统一的风格,注重主色调的选择,并在不同的功能区之间适当的辅以中间色,使城市色彩有所变化,而功能区之间的色彩也渐变过渡、协调一致。

  6.3合理定位、分区规划

  城市色彩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要求。通过详尽的调查,对城市色彩形成的历史、城市文化发展过程、经济技术特点、城市总体规划定性及典型建筑群体进行准确复合,挖掘出各时期的代表色和相关发展主流,在此基础上对色彩进行合理的定位,并根据定位进行分区规划。

  现代城市由于功能分区的不同,色彩基调也要有所不同,市行政中心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加工业区的色彩一般简洁、明快;商业区的色彩一般醒目、鲜艳力求吸引眼球,刺激消费;文化区的色彩要求雅致含蓄,能够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娱乐区的色彩要求活泼、鲜明、富有朗气,能够调动乐观的情绪;居住区一般采用明亮、温暖、柔和色调,以应宜人的环境需求;办公区则为了体现理智、冷静的工作比质,倾向中性或偏冷的颜色。

  参考文献:

  [1]杨曾宪,试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原则[J],城市2004,1

  [2]张惠东,关于城市色彩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4年12月

  [3]尚磊,城市色彩设计与色彩应用[J],小城镇建设2003.8

  [4]邓清华,城市色彩探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2.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meishulw/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