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美术论文

论风景画中的情感表达

发布时间:2011-02-26 10:53:32更新时间:2021-03-20 16:34:15 1

  论风景画中的情感表达

  张雪娇

  河北大学

  摘要风景画作为情感表达的方式之一,不仅能够再现现实,更重要地,它还能够使审美主体以及接受主体来体验艺术本体中的情感,从而感受创作主体的所思所想

  关键词风景画情感呈现艺术本体创作主体演变

  1引言:

  1.1风景画发展概况

  风景画作为静态绘画的一支,常常被认为是对现实景色的单纯复写,是对外界事物拙劣的模仿,但是,纵观风景画的发展历程,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优秀的风景画不仅反映了特定社会的特定现实,同时,它还深刻地蕴含着创作主体强烈的情感以及他对社会、对人生、对他所看到的整个视觉领域的认知,当然,它的这种认知是含蓄的、不张扬的。风景画作为情感表达的方式之一,运用不同于任何其他创作方法手段来塑造创作主体的情感、思想以及他对整个社会的态度。因此,风景画不仅能够再现现实,它还能够使审美主体以及接受主体来体验艺术本体中的情感,从而感受创作主体的所思所想。本文将以风景画(主要就西方油画而言)的纵向演变作为本文的主线——即从多瑙河画派到二十世纪初的表现主义风景画创作的解析来揭示风景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2情感在风景画创作中的表现

  2.1初始风景画发展中的情感表达——多瑙河画派①

  关于多瑙河画派,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就以独立的表现形式出现在艺术领域中。以阿尔特多费尔、胡贝尔等人为主要代表。当时的多瑙河画派并非以纯粹的风景描写为其主要宗旨,而是以一种众多的人物点缀和想象中的风景组织成画面的视觉形式,虽然当时也出现了克拉纳赫作品中的幽幽森林,是神话式的、非现实的。在画中,对树木、森林、山丘等景物的描绘来表现一种静、一种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的向往,画家通过对这些景物的刻画来表达他的心境、他的祈求。从而呈现创作主体对大自然的缕缕情思,是画家的心境的具体呈现。对多瑙河画派风景画中的情感表达而言,它表达的是一种共性的人类精神、一种社会现状,而不是个性的张扬、独立的个体意识的呈现。在这种表现中,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揭示得以传达,这种思想不是自由的感性因素伸张,而是理智的情感复制。

  2.2风景画情感表达发展中的关键时期——荷兰及其他国家风景画的成就

  直到十七世纪,风景画在荷兰获得了丰富的滋养,在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了艺术情感传达的复杂化,它不再单单是宗教艺术的工具,它逐步上升为个性表达的手段。例如,在霍贝玛•迈因德特的《并木林道》(如图1)中,画中的人物只起点缀作用,但画中那两排高高的大树却是真实的现实。脱离了文艺复兴风景画中的三段式描绘,代之而来的是亮丽的天空、空旷的原野。较低的地平线表现的是创作主体开阔的心胸,而大片的天空刻画体现的则是心境的明朗和欢愉。它不仅生动的传达了霍贝玛对大自然的讴歌,同时也使得接受主体感到了大自然永恒的美以及心灵净化后的超然冥思。

  风景画作为新的绘画形式在欧洲其他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就十七世纪的意大利风景画来说②,艺术家对自然的赞叹是以一种更为传统的方式缓慢前进的。克劳德•洛兰的《圣乌苏拉乘船临行图》(如图2),这幅作品表现的是英雄主义的崇高,集中体现了非理性的无穷幻想与幻觉,被视为英雄主义风景画。在这件作品中,画家通过对古代废墟的描绘,将十七世纪意大利的社会思想进行了微妙的传达。

  2.3亲近真实的自然——英国的风景画向更加现实的方向前进

  十八世纪,风景画在英国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方面,在形式上,色彩的丰富运用刺激了欣赏者的视觉心理,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多层次的内涵包容了创作主体思想传达的多重可能性。其代表是庚斯博罗以及康斯泰博尔•约翰和透纳•约瑟夫•马洛•威廉。在庚斯博罗的《收割马车》(如图3)中,他表达的是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庚斯博罗的思想倾向超越了对自然的讴歌,进而深入物质的本质、现象的核心,达到一种近乎超理想社会信念的表达。康斯泰博尔的《干草车》(如图4)中,“全面理念③”的表达是非常明显的。他画中的景物和人们是多么亲近、多么熟悉,仿佛我们已置身画中。透纳被看作是现代风景画创作的开端。作品《暴风雨》(如图5)首先在形式上,不再是以稳健的笔触、清晰的轮廓来描绘物体,而是将一种朦胧的、粗放的笔触充斥画中。随着形式的狂放而来的是情感表达的淋漓,它一改之前风景画中静谧的情思,而以一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统摄着整个视域,而在这种狂澜之后,却是主体激烈的情感的伸张、是主体对现实认知之后的控诉。

  2.4向多样化情感表达迈进——俄国风景画

  在十九世纪后半页,俄罗斯的“情绪风景”④可看作是这一时代风景画情感表达的最有力的代表。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道路》(如图6)在画中,列维坦以忧郁的心情画下了阴雳的天空、孤独的墓碑,一条蜿蜒的泥泞小道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寂寥之情油然而生,占据画面大部分的天空乌云描写更加重了被流放者的忧思。在这幅画中,情感的表达是对弗拉基米尔小路的深入刻画来哀叹人生、指斥人性、控诉社会!列维坦强调风景的情绪和人的情绪融为一体的构思,因此在他的这幅作品中,审美主体不仅以美的感动为标准、不仅以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为标准,而是与创作主体产生共鸣。

  2.5风景画情感表达的变革——后印象主义与表现主义

  从十九世纪末印象主义结束后,风景画创作中情感的表现经历了历史性的革命。首先在表现形式上这种变革最为突出,而从具象表现到抽象表现是这一时期风景画创作的显著特征。就以凡•高,文森特的《星夜》(如图7)为例,星月夜以十一颗星(所谓的星星,现实中这样的星星)和一棵松树(也没有这样的松树)为描写对象,抒发他在精神病院的痛苦经历,这是一种接近崩溃的、近乎疯狂的描绘,画中扭曲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和丰富的颜色,表现出一幅慑人的星夜图像。深刻表现了文森特•凡高饱受生活折磨,精神逐渐走向崩溃的过程。在这幅画中主体和课体相一致、创作主体和艺术本体相一致,同时,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相一致。无一例外,这种激情得以传达,这种对精神崩溃前的内心极度的痛苦得以表现。

  3总述

  纵观风景画发展历程从多瑙河画派到二十世纪初,在风景画创作中,情感的表达从多瑙河画派开始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可以说,多瑙河画派在风景画创作中,其情感表现是含蓄的,情感的传达是不张扬的。而到荷兰风景画创作时,情感的表达由含蓄向亲和靠拢。人类和自然、社会的关系更倾向于人对自然、社会一种依赖、一种美好情感的抒发。到十八世纪的英国风景画和十九世纪的法国、俄国风景画创作,人类自身、人的个性、情感得以张扬,社会理想以及人类思想得以传达。而凡•高和表现主义画家的激情传达则是创作主体个性张扬的极致,它们达到了风景画创作中情感表现及思想传达的高峰,当然,不管是多瑙河画派还是情绪风景,不管是霍贝玛还是凡•高,都将风景画的精神传达、思想呈现在其所处社会、所在时挥到了极致,这不仅是艺术本身的发展趋势,也是风景画(作为绘画种类的一支)发展的必然。

  注释:

  ①16世纪初期的德国风景画派,以阿尔特多费尔、胡贝尔、克拉纳赫为代表

  ②由于16世纪天主教地区反宗教改革的影响以及特林特会议的召开使得意大利自由思想的传达受到了制约

  ③对于“理念”的倡导,是受到18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理念说的影响,在这里可见一斑

  ④“情绪风景”的任务是使大自然人格化,通过自然状态表达人类的感情世界

  ⑤这首诗来自于罗伯特•法格雷斯(生于1933年)的作品,他采用了凡•高的视角来描绘画家所受的精神痛苦

  参考文献

  [1]史彭斯著,贾辉丰译.大艺术家系列[M].长春出版社.2001。

  [2]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吕景云,朱丰顺注.艺术心理学新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4]《世界风景名画鉴赏》济南出版社。

  [5]雅伏尔斯卡娅著平野译《法国巴比松画派》山东画报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meishulw/3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