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大学校园绿化环境评价

发布时间:2011-02-26 11:24:54更新时间:2021-03-30 10:39:39 1

  [摘要]: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是校园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能力的组成部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丰富美化校园景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园各类绿地的选用指标、各项绿地的用地范围、整个校园内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均用来衡量大学校园绿化环境标准。研究维持校园生态平衡的绿地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及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校园设计群落的结构、选配植物种类,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以我校的校园绿化环境为例进行研究。

  [关键词]:绿地系统、生态平衡、绿化环境、评价标准

  一、 校园生态系统

  校园是以聚集师生为主体的生态单元,校园内的师生主体和各类环境因素的总和,称为校园生态系统。高度人工化是校园生态环境区别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最突出的特征。

  二、 生态校园评价

  2.1生态校园评价概述

  生态校园评价是根据生态系统的观点,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校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确定该系统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

  2.2生态校园评价内容

  生态校园评价一般从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个方面着手。校区绿化作为校园结构的一部分,同时也作为校园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一部分,为校园绿化环境的改进提供参考。

  三、 大学校园绿化环境现状及改进

  本文主要在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绿化的实地调研报告基础之上,分析校园各类绿地的选用指标、各项绿地的用地范围、整个校园内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做出对绿化环境生态性的评价分析。

  3.1校园的绿化面积

  这是对校园绿化最基本的评价。整个校园的绿化空间较多,分布也较广,贯穿于整个校园内部,尤其是校园车行路两侧除停车场外,均是大面积的绿化。从学校的整体平面图来看,绿化较多,绿化面积能够满足各种需求。但这只是从平面上看似绿化很充足。单一的绿化面积并不能体现校园绿化环境的好与坏,它只是其中一个衡量标准。

  学校的大部分绿化都以草坪为主,多数为人工修剪草坪,虽然表面上草坪算作绿化面积,但实际生态校园绿化评价标准里明确提出人工草坪不算做绿化面积。人工草坪的使用虽与学校的规整性相协调,但是其绿化的生态效益却大大下降。由于校区新建五年,校区栽植乔木并无高大的树种,乔木平均高度五米。单一的绿化形式以草坪上分散种植乔木为主。整个校园的立体绿化并不理想,只有一处廊架景观上种有藤本植物,既遮荫,又美化环境。学校最具代表性的活动绿地是稻田景观,还有建筑与廊所围合的半开放的庭院。其余的活动场地以硬质铺装为主,绿化较少,属广场性质。

  3.2校园的绿化空间格局

  空间格局,广义上将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的分布与配置。因此,空间格局指标体系是从高校校园内部绿化斑块多样性的角度反映绿化斑块的空间差异。

  校园绿化空间形式多样,地面自然栽植为主,还有具有一定高度的花台栽植、树池栽植、花盆栽植、花池栽植、水中栽植。自然栽植是在原有地形基础上进行少量的覆土既可栽植,这种栽植植物最容易成活,获得的生态效益也就越大。具有高度的花台栽植设在我校龙潭广场上,这种栽植要在花池内进行填土,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土壤在地上的环境条件不可与地下的环境条件相比,所以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花台内一定要种观赏性较高并且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的植物。学校的花台内种植红王子锦带和红瑞木,红王子锦带花色为大红色,花繁艳丽,是极佳的观花植物。红瑞木是极佳的观枝植物,枝条四季为红色,在寒冷的冬天给校园环境带来一片生机。树池主要用在广场上,为行人提供遮荫。学校种植在树池上的乔木,生长状况相对良好,学校长廊平台下的几组树池,树池内长有柳树,树冠大,枝叶繁茂,能起到良好的遮荫效果。夏季是花卉开花的季节,城市的各处绿化空间都会栽有大量的花卉组成花坛。学校在花卉的运用上还是比较欠缺,只有食堂入口处摆放许多花盆栽植的花卉,色彩变化多样,带来一片生机。在通往图书馆和运动场的两座桥上设计了花池,花池上种满低矮植物,但是色彩及搭配不合理,并没有营造好的视觉效果。在学校的水系四周种植水生植物及耐水湿植物,水中种植荷花,水岸下边种植鸢尾,水岸上边种植芦苇,植物与驳岸形成了水边植物群落,改善了水体周围的环境,增强了人与水的亲近性,行走在驳岸上,观赏着四周的景色,感受自然的怀抱,我们同样也会融入这个生态群落,作为群落的一部分。

  3.3校园的绿化结构特征

  绿化的结构特征是指校园绿化斑块的结构特征。校园的绿化斑块种类形式多样,绿化的季相及色彩的变化并不明显。校园内只有春季植物色彩变化较丰富,有早春开黄花的连翘、粉花榆叶梅、白花京桃,这三种植物代表着早春的气息。三种植物的花色鲜明,成为校园里初春季节美丽景色。早春过后,白花珍珠绣线菊、粉花锦带、红花红王子锦带、紫红色花朵的红花刺槐占据校园春光。春季是校园色彩最丰富的季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徘徊在校园内,欣赏着校园内的美丽花朵,心里所有的压力便会不翼而飞。夏季的植物色彩比较单一,并没有耀眼的植物景观,然而夏季是炎热的季节,容易使人心情烦躁,同时夏季也是一、两年生花卉开花的季节,但在校园内却很少见到它们,只是有零星的小花。深色可降低我们内心的燥热,在校园内部栽植一些深颜色的花卉,不仅在视觉上带来愉悦,也可以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一丝平静,一丝凉意。秋季天气转凉,落叶乔木普遍落叶,树叶变黄,火炬树、五角枫秋叶变红可以称得上校园秋季的一景,还有依然如故的常绿树油松。北方的冬天缺少绿意,这是由气候所决定的,通过植物的栽植并不能提高北方冬天的绿意,校园内冬天最美的景色就是大雪过后,校园内树木披上美丽的银装。

  总体植物种植上树种较为单一,乔木为主,落叶乔木偏多,以柳树、槐树为主,其它树种较少,灌木和花卉的种植数量很少,导致绿化结构上缺少空间层次感,多层次立体配置的植物景观很少。校园内保留了基地建校前的部分绿化,没有进行人工栽植,保证了原有的绿化环境,这部分绿化也是校园绿化覆盖率最高、空间层次最丰富的绿化斑块。但是由于所有的绿化都是任其自然生长,绿化显得比较杂乱,视觉效果不佳,这就需要我们对原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植物进行植物搭配种植,尽量保留原绿化的基础上,进行植物美学上的搭配,使绿化既能保持其最佳的生态性,又能与学校的环境相融合,美化校园环境。校园的绿化还有一特点,多处草坪上放置石头作为绿化中的小品。石头的放置不仅丰富了绿化效果,还会起到一定的生态作用,减少地表径流,保湿水土,所以现在许多高校的校园绿化都配有景石。

  3.4校园的绿化性能评价

  校园绿化的性能与人类的联系最直接,,主要从绿化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美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方面对校园绿化的性能进行评价。

  3.4.1绿化的经济效益

  校园内产生经济效益最可观的就是稻田景观,稻田既作为校园内的绿化,又可作为一种景观,同时又作为学校的生产用地。水稻的丰收,既让学子们欣赏到如画的风景,领略到收获和成功的喜悦,又创造了经济价值。食堂侧门的小块绿化上种植了蔬菜,既起到了绿化的作用,又产生了经济效益。毕竟我校不是农业院校,所以绿化栽植并不会过多地考虑植物的经济效益。

  3.4.2绿化的生态效益

  绿化的生态效益是指绿化降低风速、减轻污染、调节温度与湿度、减轻噪音的生态功能。北方的春秋季节风沙比较大,校园内的绿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风速,由于绿化的层次少、乔木栽植密度比较小,效果不明显。校园的空气质量明显高于校园的周边地区,校园的大部分环境可以用舒适宜人来形容。我校紧邻城市道路——浑南东路,该道路在城市未来的发展中会有大量的车人流,为了防止噪声影响学校,在学校紧邻浑南东路一侧种植大量的乔木,但减噪不明显。减噪程度是由乔木的种类、树木的大小、乔木种植密度所决定的。

  3.4.3绿化的美学效益

  校园的某些绿化还是有一定美感的,例如栽植在水边的芦苇搪,在万物冬眠的情况下,它们矗立在寒风凛冽的初冬,格外耀眼。学校的整体绿化还是没有突出的特色,虽然绿化斑块种类较多,但美学角度设计的绿化很少。校园内绿化的虚实、间距、层次等均缺乏艺术的变化。校园内的不同空间,几乎栽植的都是同种类的植物,形态特别和色彩突出的主景植物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这也是植物景观缺乏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3.4.4绿化的社会效益

  校园绿化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水系周边的绿化空间,这里是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的好去处,但是也会有一部分绿化空间虽然有一定的美感,但不留人,例如龙潭广场,我们并不会停留在那里。

  3.5校园绿化环境的改进

  综合上述对校园绿化的调研和分析,得出一些改善我校校园绿化环境的建议。

  一、修剪人工草坪面积要少,除必要的观赏性的疏林草地外,均用地被植物取代草坪,根据不同植物造景高度的需要而选择不同的地被植物。我校范围内适用于取代草坪的地被植物有三叶草、小杜鹃花、石竹、地被月季等。

  二、增加乔木的种类,现状乔木种类很少,生长状况不理想。适当的增加乔木种植密度及遮荫乔木数量。例如山楂树、紫叶李、皂荚、垂榆等。

  三、增加灌木和花卉的种植量,使绿化的层次感增强,四季景色变化丰富。尤其我校的夏季花卉量一定要增加。例如万寿菊、一串红、鸡冠花、蜀葵、荷包牡丹、细叶景天、锥花福禄考、大花萱草。

  四、运用园林美学的原则对学校的绿化空间进行完善。对原基地保留下来的自然绿化运用美学搭配原则,在保证其生态性能的前提下,进行植物搭配调整,凸显出学校的绿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生城市规划社会调查获奖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沈国尧,孙万丈.从广州到兰州——大学校园规划的反思.建筑学报,2006,第6期:68~70

  [3]刘晓光,邹广天.现代景观的象征题材与象征方式探析.建筑学报,2006,第7期:79~81

  [4]俞孔坚.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建筑学报,2006,第10期:39~43

  [5]李锦.北方校园绿地景观的探讨.北方园艺,2008,第6期:148~15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huanjingkexuelw/3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