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对策

发布时间:2014-04-16 09:01:05更新时间:2014-04-16 09:02:42 1

  大同地处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的晋北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低、节约保护水资源意识淡漠、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洪涝、干旱、水污染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生产和生态需水之间的矛盾突出,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摘要:大同地处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的晋北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低、节约保护水资源意识淡漠、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洪涝、干旱、水污染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生产和生态需水之间的矛盾突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笔者结合大同市实际,从树立理念、转变方式、推进治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构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大同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经济,对策,环境经济论文

  如何将水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统筹规划,科学实施,促进大同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当前,要在树立理念、转变方式、推进治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构建体系等方面做文章,不断提升水生态文明水平,为大同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水,为万物之灵。水文明是生态文明之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建设美丽大同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因此,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全市的生态文明水平。

  二、着力推动用水方式转变

  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推进完成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考核指标,加快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等制度建设,进一步严格水资源的管理。重点要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加快健全和完善适合本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体系。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加强相关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及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坚决遏制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严格用水效率控制,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严格限制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发展高耗水项目,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推动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社会建设。要不断调整优化用水结构,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要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要抓紧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建立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实施重点用水监控,促进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尤其要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对建设节水型社会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合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节水项目;严格水功能区和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制定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网建设及回用设施建设,提高水循环利用效率。要完善水源地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

  三、大力推进水生态修复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有效保护水土资源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举措。近年来,尽管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方面,我市取得明显成效,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27.3平方公里,治理度达到44%。但是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相比,水土保持工作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立足生态安全,采取更坚决、更强有力的措施,依法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水土资源,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重点要加快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生态修复,深入开展“四荒”拍卖治理,突出抓好京津风沙源、首都水资源水保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不断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效果。同时,要抓紧编制全市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积极开展地下水监测和关井压采以及引黄水的配置等工作,大力推进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按期完成468眼井的关闭任务,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发展

  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是推进工作的最大动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推动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着力构建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一要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招投标机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良性运行机制,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积极走向市场。二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明确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真正做到“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三要深化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四要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好土地出让收益、水利建设基金等投入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大力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五、不断加快民生水利发展

  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为重点,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为途径,以构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人水和谐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保障,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水利工作的首位,继续抓好防洪减灾项目建设,加快中小河流的治理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全面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提高全市防汛预警预报能力。“十二五”时期要全面解决规划内3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和改善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状况;要把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大力创新农田水利建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排设施体系,推进高效节水型农业发展。尤其要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大力发展膜下滴灌工程,不断增加水浇地面积,保障全市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要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快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生态修复,抓紧修复河湖水系生态,绿化美化河岸湖岸,积极推进城市周边河道治理工程,努力营造山更青、水更秀、景更美、人水更和谐的良好城市生态环境。

  六、努力构建法制保障体系

  要不断完善地方水法规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制,严格执行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重点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水环境责任追究制度,把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重大政策、措施纳入法制轨道。要明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用水单位、社会公众等主体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权利义务边界,提高责任意识,强化依法行政。要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增强执法人员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制观念,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特别要整合环保、水利、公安等各方面资源,建立区域合作和部门联动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违规开发、乱占滥排、乱挖滥采等引发生态功能退化、破坏水生态的行为。要加强水利法制宣传教育,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提高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的自觉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huanjingkexuelw/35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