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人文教育论文

福建教育刊物民国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的出路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5-03-09 13:58:47更新时间:2015-03-09 13:59:37 1

  福建教育刊物是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的全省唯一一份主流教育专业期刊,是福建省教育厅宣传导向、发布信息、指导工作的主要平台。杂志社位于福州市鼓屏路162号。邮发代号 34-1,国际标准刊号 ISSN0427-7058,国内统一刊号 CN35-1017/G4
  摘 要:纵览职业教育这一百四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民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个阶段中,职业教育形成了它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尽管当时时局混乱、社会动荡,职业教育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本文试图讨论1912—1949年民国期间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以期对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有所启示。

  关键词:民国时期,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情况

  一、民国时期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情况

  由于民国时期的社会条件比较复杂,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然而,同时期的中华职业学校的就业情况相对乐观许多。其毕业生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方法适应实际需要。为做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教育主管机关、各职业学校以及社会团体也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就业。

  二、民国政府为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列

  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比起已往的学制来,有了很大的改进,它将职业学校、师范学校与普通中学混合成一种3年制的“综合中学”,使职业教育获得了和普通教育相同的地位,对消除人们轻视职业教育的心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实施建教合作

  建教合作是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国人在探索适合中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所谓建教合作,指的是为提高教育效能,在原本相互分离的职业学校与厂矿、企业、公司、商业等实业机关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当时此举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于1936年3月颁发了《职业学校与建设机关协作大纲》,通令各学校应与校外生产实习机关,详定分派学生实习方法指导考核实习成绩;同年4月“教育部”颁布《职业学校设置顾问委员会颁发》,以推进此项工作。此外,中央还通过成立“中央建教合作委员会”作为全国建教合作的指导机关;组建各省市建教合作委员会,划分职业学校区;教育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订定联合发展职业教育计划,行业协作开展职业培训;联合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增强培训的实用性等途径来实施建教合作。

  3、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在民国时期,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职业指导是一种旨在帮助人们解决各种职业问题的专门活动,它包括择业指导、就业指导、服务指导、改业指导等内容,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在职业的选择、谋求、适应、改进、调换等方面为人们提供建议、指点和教导。职业指导主要负责指导青年升学、择业以及调剂人才供需关系。它成为学校与社会沟通的媒介,使教育能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得到有用人才,真正实现“学为所用”。

  这最早始于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立,该社“专门以提倡研究实施职业教育为职志,尤以提倡职业指导为任务”。同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机关刊物《教育与职业》辟出“职业指导”专栏,对其加以宣传。随后,各地倡导职业指导的活动不断。1924年4、5月间,中华职业教育社先后在上海、南京、济南、武汉等地举行了“一星期职业指导运动”。期间,职业指导不乏成功的案例,不少学生正是因为通过职业指导的帮助才解决出路问题的。

  三、对我们现在的启示

  1、真正赋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平等地位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之所以会受到人们的轻视,与其和普通教育的分离是分不开的,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人们会认为只有读不好书的人才会去选择以出卖自己的劳力为生,因而将职业教育视为普通教育的从属而不是一个平等的教育体系。从这点来看,实际上1922年的壬戊学制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明路。虽然壬戊学制从最终结果来评价并没有取得成功,但那是与当时中国恶劣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而现在的中国正面临着较好的发展前景,社会状况与当时相比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不能因为当时壬戊学制的失败而否认它所具有的科学性。因此,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首先就要给职业教育以真正意义上的与普通教育平等的地位。

  2、切实落实与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建教合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就业情况,但是在合作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使合作的效果不理想,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合作双方利益的协调不易解决,导致合作不能深入。在注重利益的现代社会,更应把这一因素考虑进去。

  3、尽力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民国时期的职业指导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出路问题,但它作为一种社会改良,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根本上说,职业指导只是一种社会改良措施。职业指导通过对个人提供咨询和建议的方式来促进职业问题的解决,受民国时期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所限,他对于职业学校毕业生出路状况的改变是有限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职业指导的倡导和实践促使学生去关注自身的职业问题,并推动学校考虑其职业导向。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不能否认它当时的社会价值。

  由上我们可以看到,要想解决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必须各部门相互合作、相互配合。虽然民国时期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并不是完美的,但其某些理念及经验教训为我们当今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反思、调整及改革后的中国当代职业教育必将会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金 兵.民国时期中等学校职业指导的沿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 ,10(11).

  [2] 张晓东.民国时期建教合作职业教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0 10(28).

  [3] 谭玉秀.论南京国民政府十年期的职业教育与就业安置[J].教育与职业,2007 ,4(1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renwenjiaoyulw/4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