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人文教育论文

民族文化传承艺术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20-03-13 10:33:35更新时间:2020-03-13 10:33:35 1

   内蒙古高校艺术教学必须扎根于本土的艺术积淀,建构基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研究,才能真正拓展高等艺术教育体系的民族特色之路。在当前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我们应在艺术教学中汲取本民族的艺术资源,认清民族艺术教育是弘扬与铸造民族文化精神的主要途径。

民族文化传承艺术教育改革

  一、内蒙古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初探

  艺术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特殊方式,作为人类丰沛美好的情感和直观可视智慧的结晶,艺术能够直接给心灵以震荡和冲击。艺术教育可以充实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人们发现美、感受美的重要途径。进入21世纪,人们对于艺术教育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独到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艺术教育已成为公共文化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其主要目的是延续和拓展艺术知识和技巧,培养具有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合格的艺术人才,从而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内蒙古高校艺术教育在教学内容、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并取得长足的进步,已经形成了特色的教学体系,艺术教育虽在量上有所突破,但在质的提高上依然任重道远。艺术类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基本是以技巧训练和技术能力的培养为主,在教育观念上也存在着一些碎片化问题。在新时代,我们应重新审视内蒙古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使其适应我国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要。那么,内蒙古高等艺术院校如何调整教学思路和模式以推进教学成果和人才质量的提升、推动教学改革持续深化与艺术教育领域创新和发展,从而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艺术教育之路,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艺术教育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与民族文化相互作用,共同锻造一个民族的文化之魂。内蒙古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应该根植于民族文化沃土,借助民族艺术思维的方式和艺术作品特有的阐释范式,把民族文化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各个阶段,同时在教学中加强对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重视,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逐步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以适应艺术功能和社会作用的重大转变,从而推动民族特色的当代艺术教学发展,走符合自身民族特色的教学之路。这样做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文化自信和人文精神的养成,也有利于本民族艺术的特色发展。

  二、蒙古族民间美术在艺术教学中的价值

  当今,文化艺术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西方文化与现代传媒影响着大众的感知方式与审美倾向,人们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认同感不断降低。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民间艺术在艺术教育中的价值,有效防止包括民间美术在内的民族传统艺术被边缘化。民间美术是各种美术形式的基石和源泉,是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文化的明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也包含着较高的艺术教育价值。艺术教学不应该离开民间艺术审美教育,民间美术作为民族艺术的母体,沿用了原始艺术的精神观念,是人类意识形态在造型艺术上的原始表现。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及美育价值。在艺术教学中拓展其具有的教育元素,能够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民间美术所蕴含的人文内涵,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完善和发展。蒙古族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物化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1]。将其应用于艺术教学中,有利于强化民族民间艺术生存的社会基础,可避免其在传承过程中发生断裂,进而在新时代下更好地发展。同时,其对教学实践也起到借鉴与启示的作用,最终形成一种既具有时代内涵又不失传统底蕴的民族艺术特色教学模式。蒙古族民间美术应用于艺术教学中,其价值在于:一方面它是传递民族文化精神的基因,对于艺术专业的师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对于学生精神品质的感染与审美观点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于它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感悟力和创造力。在学习中以强化作品的文化底蕴和感染力为目的,达到从内在心理到外在行动表现都能够促进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内蒙古高校艺术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纽带,拓展民族民间艺术中的教育元素,可以提升一个民族的审美品位,形成新时期的民族文化精神。同时,可为传统的艺术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

  三、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发展过程中最质朴的艺术语言的显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出草原游牧民族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巧妙的艺术构思,凝聚着草原儿女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2]。蒙古族把一切器物的造型和日常生活中的纹样都称为图案,从生活用品到民间建筑再到服装配饰,图案均得到普遍应用[3]。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充分体现了草原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塑造方式充满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造型规律采用纹样的抽象装饰、通感联想、符号象征等表现手法对图案进行组织加工,经过民间艺人巧妙的搭配组合被赋予新的寓意。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是一部蒙古人认识自我和自然关系的变化图谱,是蒙古族经过漫长的经验意识的积累逐步建立起来的民族文化符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和独特的精神元素。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所描绘的内容与人类早期的图腾崇拜有着紧密的联系,图腾作为原始人类最初的精神创造,在造型上反映出的是一种自然的生命属性,也是人类心灵感知的显现和信仰观念的象征。早期蒙古族人借助一些具有特定属性或与自身相关的动物形象作为某种精神表征,继而在这种特定形象中植入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他们祈求带来庇护和实现自身愿望的意象符号,这些符号是当时生命精神表现超越于生命物质存在的一种努力与尝试,反映了古代人的精神世界和向神膜拜的原始心理。这种观念影响着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内蒙古岩画中的马图案,它蕴涵了草原民族丰富的民俗思想和美学观念,诠释着“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反映出蒙古族深邃的精神特质。蒙古族人借用马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来赞美人的精神状态。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是民族精神在文化中的集中体现,充满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蒙古族将民族本原文化与民族精神加以继承和延续,不断地结合自身生存实用与精神需要进行创造与积累,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一系列意象符号,这些符号就是固定的文化因子,蕴含一定的文化价值,传递出生命延续的含义。

  四、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在艺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当代,随着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规模空前的视觉信息占据着人们的视觉空间,信息技术生产出超量的图像并广泛作用于当代视觉文化。同时,当代文化生态的破坏导致人们对本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态度由漠视发展到淡忘,从而致使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然而,当代艺术教育强调学生不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基于这一现状,如何弘扬民族文化、强化艺术的民族性就成为当今教育者所面临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本民族文化,让意蕴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真正进入高等艺术教学的课堂,使学生在实践中真切感受到民族艺术精神之美,并在传统艺术根基上对其进行创造与传承,唯有这样才能让民族文化在艺术教学中发挥其影响力。蒙古族民间美术中的图案艺术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研究价值,其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参考,对其艺术精神和审美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从而锻炼学生的探究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在艺术教学中对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进行传承和创新,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以下方式:艺术类高校应将其纳入当代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和欣赏能力。课上多鼓励学生进行临摹与写生,借鉴其造型手法和表现形式,从中寻找灵感和审美的融合点,体会其蕴含的审美心理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掌握图案的表现及创意方法,运用当代造型手法对其进行提炼、创新,使艺术作品既能体现出现代思维特点,又具有民族和地域文化的特性。总之,对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的传承与创新要把握好形的借鉴、神的体现、意的传递这三方面的内容。形的借鉴是在对图案高度概括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元素来获得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最终呈现出强烈的视觉美感和时代特质的表现手法。神的体现是具体和抽象的完美结合,是除去图案形状与意义外传达内心感受的方式。意的传递是指在理解图案所具有的内涵后,才会清晰地感受到其传递的内涵,在设计与创作中更好地为我们所用。目的就是在传统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本民族民间美术,使学生充分感悟民间智慧,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心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从而形成以传统为本位的价值立场,并在学习中学会合理取舍,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结语

  对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的传承与创新,就是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最好的传承,这对我们今后深入了解蒙古族民间造型艺术以及更好地开展艺术教学实践活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是对本土文化的自我延续,可为艺术教育的发展与艺术教育改革的深化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与方向。

  参考文献:

  [1]阿木尔巴图.蒙古族民间美术[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2]阿木尔巴图.蒙古族美术研究[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3]阿木尔巴图.蒙古族图案[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

  《民族文化传承艺术教育改革》来源:《艺术教育》,作者:杨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renwenjiaoyulw/69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