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论文发表范文免费参考

发布时间:2013-12-02 15:48:11更新时间:2013-12-02 15:48:56 1

  “钓鱼岛”事件可以说是2012年中国较为突出的社会公共事件:从2012年4月份日本宣布“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到2012年8月15日,香港14名保钓人士进入钓鱼岛海域,中日钓鱼岛领土问题的争端就日趋白热化。2012年9月16日,中国西安、杭州和广州等许多城市举行了游行活动,反对日本购买钓鱼岛。游行中,主权意识被有力宣扬,但同时,也有少数不理性的群众和不法分子砸毁他人车辆,砸伤车主和群众,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摘要:2012年9月16日,针对“钓鱼岛”事件,中国西安、长沙、杭州、广州等城市出现了群众自发的游行活动。各类社会群体、各界人士对此都做出了积极强烈的反应。作为时代主人的中国青年,尤其是青年学生在这次突发社会公共事件中的表现值得我们关注。通过论述“钓鱼岛”系列事件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分析他们的表现和原因,从而理性客观地论证当代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现状、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会公共事件,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青年群体作为社会中最活跃、最有力量的一部分人,向来领风气之先。其整体素质的优化和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近年来,社会上对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当代青年应有的精神状态和社会责任存在很多争议。那么,我们从这次突发的社会公共事件当中去探究一下青年学生的行为表现以及内在成因,探索一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一、“钓鱼岛”系列事件对青年学生的影响

  对于在校园里的青年学生来说,“钓鱼岛”事件给他们带来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有了一个落脚点,思想上认识更深了。当代的青年学生生活在一个和平富足的年代,从小接受的爱国教育缺乏切身的体验和实战的训练。很多青年学生思想不够成熟,自我认知程度不高,对“爱国”的理解比较肤浅,或事不关己。“钓鱼岛”事件爆发以后,青年学生接收到的讯息是集中的、多维的、极具煽动性的,他们内心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了,他们也开始关心讨论国事。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尤其是9月16日游行事件发生以后,关于理性爱国的讨论,使青年学生思想上更成熟稳重了,“爱国”找到了一个落脚点。

  2.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更多,今后的行动更加有了方向目标。很多高校的学生社团如邓读会等还由青年学生带头组织了一些以理性爱国为主题的讲座、研讨会等,学生们接受了各种形式的教育,并积极开展自我教育。校园里这些丰富的活动使青年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有了直观的感受,从而感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爱国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青年学生在心理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游行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加上部分媒体的渲染和网上个别人不负责任的言论,使部分青年学生心理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的情绪,恐慌、抱怨还有内心的压力。部分青年学生表示对法律、对社会、对自己的前途未来都充满了担心和疑问。但也有很多正面的好的例子。比如,杭州市区当天的游行活动十分文明有序,未出现任何恶性事件,参与游行的青年学生和群众都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标语口号既鲜明又准确,警察保卫尽职有力,给全国的游行活动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示范。

  二、青年学生在整个事件中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青年学生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我们通过客观的事实来分析一下。

  1.网络成为社会公共事件中青年学生发表民意的主战场。美国新经济学家唐-泰普斯科在他的书中将这些在数字科技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青年学生们称为“N世代”,他们是第一批互联网原住民,所以他们发挥自身优势特点,利用网络论坛、QQ群、短信等转发提醒周围的人,呼吁大家一起抵制日货,才使得信息迅速传播至全国掀起了一股高潮。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当代青年关注的信息更加及时,更加广泛,更加前沿,在关键时刻没有退缩,而是利用一个现代化的平台和手段,用自己的方式团结起来,挺身而出。

  2.青年学生在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中体现公民责任。在广州,游行队伍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有一群“90后”学生看到这一幕,默默地借来工具,清理着被破坏的环境。由于微博的力量,还有很多高中生和大学生看到这一消息,纷纷赶来,沿着游行队伍的路线一直清理到深夜。从这些青年学生身上看到的公民意识的觉醒仿佛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据2008年广州市团市委的一份调查显示,83.9%的18岁青年认为“成年意味着他们必须对家庭和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92.5%的人表示愿意成为志愿者。在这次参与社会公共事件的过程中,我们的青年学生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素质。

  3.部分青年在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表现差强人意,值得深思。许多青年的所作所为让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首先是部分青年学生在学校里面无所事事,既不关心周围事物又不专心个人学业,毫无目标和方向。这些青年对于国家的遭逢、社会的焦点无动于衷,有些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些青年对自身缺乏责任感,对社会更加没有担当。对学校大局、社会责任置之不理,胸怀不够宽广,缺乏大局意识。还有一些青年不加分辨地传播一些对国家和人民不负责任的消息,有的青年甚至在参与游行过程中言行粗鲁,使用暴力,不但损坏了自身的社会形象,还带来了恶劣的影响。这部分青年的表现不仅说明了其自身道德水平的低下,素质修养的缺失,责任意识的淡薄,更给我们的学校和社会教育提出了问题和挑战。

  三、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理性分析及几点措施

  “钓鱼岛”系列事件带来的思考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于即将全面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青年群体而言,需要汲取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更多。高校是青年学生学习、交流、实践的主要平台,如何培养青年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高校的课程设置应不仅仅包括知识和能力目标,应该更为重视德育和人的素质,其中培养人的责任意识尤其是社会责任感应该写入高校育人的目标范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huixuelw/2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