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审计论文

会计论文范文赏析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分析与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3-09-11 11:39:37更新时间:2013-09-11 11:39:42 1

  会计论文投稿期刊推荐《华东经济管理》是由华东地区16所经济管理院校联合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管理类大型学术理论期刊。本刊于1986年创刊,本刊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专、兼职编辑共25人,大多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试验。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和应用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来论述会计职业道德发展和品行问题。论文道德发展由反应灵敏度和习惯性推理组成;品行包括两个因素:道德动机和道德特征。最后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桑恩,模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现在,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由会计问题演变成了社会问题,会计丑闻时有发生,它已经对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管理构成了严重威胁,直接损害着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弄虚作假首先涉及到的是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所以,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我们应该有所作为。本文试图说明两点:(1)在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的框架下,对现行会计教育理论进行分类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原则性指导;(2)提请关注两个因素:热心劝告和道德典范,并以此作为会计教师的一种特殊的辅助性手段,使其能够顺利地理解和应用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中的一个因素,即道德动机。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本文的论述顺序是:介绍并应用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分析道德发展和品行、结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

  桑恩(Thorne,L.,1998)提出了一个包括品行等道德理论方面的四个因素组成的道德决策综合模型。毕业论文这四个内部因素(心理活动过程)一起构成了可视的行为模式。现将其简述如下:

  (1)道德反映灵敏度。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充分考虑采取的各种行为将对有关各方的影响程度。设想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及意识到业已存在的现实道德问题;

  (2)道德判断。根据自己的道德意识,判断哪一种行为是最公正的;

  (3)道德动机。采取道德行为的方式,自己的责任程度,采用道德价值形式对其它价值形式的估价,以及个人对道德后果所承担的责任;

  (4)道德特征。恪守职业道德,勇于坚持原则,克服麻痹思想,抵制诱惑,履行约定,认真贯彻执

  行为道德目标而设立的详细的日常工作程序。

  根据现行的品行道德理论,个人是其品行完全个性化了的道德行为决策者。品行的拥有和实践将趋于增强决策者完全实践其道德价值判断标准的倾向和嗜好。硕士论文品行增加了个人根据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而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个人性格的奇妙之处在于:反复的行为就构成了基本性格。个人的智慧(智商)与外在的暗示(暗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的两个基本分类是道德发展(在确认道德问题的是非曲直方面而采取的被认可的行动,并且思考这些问题直到得出了结论或者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为止)和品行(能够使意念变成现实的道德性格、道德动机和刻意的道德行为),这些因素组成了品行道德理论,从而衍生出完整的组合模型,列示如下:

  图1表明道德发展和品行共同作用于道德行为。道德发展是指对于处理一种事态(或者二难推理)和习惯性推理(或者理解问题)的能力,并且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最终达成一项道德判断之具有道德内容的全过程的反映灵敏度。同样,品行包括道德动机(即描述一个以他人利益为先的个人意愿)和道德特征。此外,品行的过渡性内容还包括两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行和载体性品行。所谓道德品行是指那些符合某个个人直接关心他人的性格之特质表现。因此,图1显示的是道德品行下的道德动机。所谓载体性品行是指完成品行任务的载体,它会使一个人将在追求目标结果的极大成功方面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个人的道德性格是他的载体性品行的一种反映,恰当的直觉即认知力活动(包括对于道德问题的反映灵敏度和习惯性推理)导致了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桑恩将此与导致道德行为的品行结合在一起,认为代表他人利益行为的道德意向是一种道德品行。而载体性品行包括诸如勇敢和顽强之类的气质,这将有助于

  个人实现其道德意向。

  请注意图1中“理解”与“道德品行”之间有一个双向箭头,其意思是这两个概念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性质。虽然与认知发展理论不具兼容性,但是这种联系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品行、道德及伦理规范的程度。它使品德高尚的人同时拥有二者:对于什么是“善”的理解和对于“行善”的祈望。因此,拥有综合的、条理化的、因果关系清晰的、有发展前景的、正确的知识是必要的,即个人对于道德二难推理事件因果关系的理解、对于“行善”的祈望以及高尚行为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按照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的框架将道德研究的理论予以分析,从而使我们深入了解此模型与理论方面的差异,以便更准确地定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另外,本文也支持一个形象生动的观点:使用热心劝告和树立道德模范人物的方式,在会计专业的学生中来强化道德动机。

  二、道德发展

  就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的内容而言,反应灵敏度和习惯性推理是道德发展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主流观点植入此模型,从而将其分为如下两大类。

  (一)反映灵敏度。当道德行为决策者确认一种特殊形势将要影响他人利益从而需要进一步确认事件的道德价值取向时,他的道德决策程序就启动了。一个人在采取道德行为之前,他一定会意识到道德问题已经是客观存在了,即他知道自己行为的善恶对错。实验研究表明,毕业生在特定的专业环境(比如,注册会计师在职业行为规则面前已经暴露出大量的道德问题)下,已经领会到或感知到会计专业的道德问题出现的概率要大大超过其他经济类专业,其性质也更加严重。但是,他们与其他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所选择的趋利行为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区别。新闻媒体暴光会计丑闻中的道德问题是必要的,但仅仅如此尚远远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反映灵敏度。我们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道德行为,美国的流行观点和经验是在学生学完了《中级财务会计》以后,才有必要开设职业道德课程。把职业道德课程与以前学过的伦理知识相互结合起来,在加速道德修养的成熟方面是特别有效的。

  美国道德专家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而应该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个框架(当然包括职业道德)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我国在封建社会的时候就不是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宗教始终处于次要地位;我们共产党人也是无神论者,不信仰神灵、真主、上帝等,现在也认为共产主义是遥远的,我们树立的助人为乐的典型雷峰是不能够解决伦理和道德问题的。由此看来,一些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除了财神之外是一片荒芜,所以他们的道德反映灵敏度会大打折扣的。我国目前没有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只有基础课《职业道德教育》。陈祺等人(2005)的调查结果是,80.1%的在校学生没有学习过会计职业道德课程;83·4%的学生不了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所以我的建议是,用职业伦理学与经济伦理学替代现行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编写会计职业道德教材。按照如下顺序开课:先开伦理学,然后

  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与会计专业课同步开。这样,在专业课的课堂上和课后作业练习上,就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研究专业工作中的道德问题,提高反映灵敏度,强化良好的道德品行。职称论文这样把学生提升到一个高起点上,使之养成会计专家思路和职业高手的特点。从而更容易给他们传授专业知识,增强其道德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判断的能力。

  (二)习惯性推理。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中道德发展的第二个因素是习惯性推理。它导致了道德判断,并且是这个模型中的批判性的思维因素,从而上升为大学教师和会计师最为关注的因素。传授习惯性推理的几种方法已经在有关文献(道德发展心理学、典型心理理论、案例分析、职业规则和品行理论)中大为倡导,由此也足见其十分重要。这里我们需要区分两个概念:规范道德(应该做什么)和行为道德(事实上人们如何进行道德决策的)。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们已经调查研究了有关好坏对错的问题,所以他们的理论是典型的行为道德。所有发展型的心理学家更为关注的是发现人们实际上是如何做出道德选择的,而不是类似于一个人应该做什么的哲学问题。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提供了典型的规范道德理论,是会计职业道德应用理论的基础。其内容一般包括:利己主义理论、功利主义理论和实务论。讲解这些理论对于学生是有益的。因为他们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些理论方面的具体问题。但是他们却不能对这些理论去进行必要的实践。例如,我们的学生在《西方经济学》课堂上会接触到亚当·斯密的理论,从而使他们有可能错误地推导出一个结论:代表个人利益的行为不仅是允许的,而且常常是有益于社会的,因为个人做事可以使社会利益最大化。我们从利己主义的观点和思路来看,亚当·斯密关于个人利益驱动行为的假设是一个典型的假设,他既不是做了一个规范陈述(比如,人的行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是做了一个实验报告(比如,人的行为的确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同样,教师也向学生讲述功利主义概念,可是也没有让学生去照着做。又如,会计师和会计学教授经常将成本利润法诉诸于他们的讨论和各种问题的评估之中。功利主义思想停留在结果证明手段的理论区域之内,但是这些东西在逻辑上是与“一个人应该投身于收益大于成本的事情上去”的观点是等价的。

  伦理学中的义务论,从另一方面关注道德责任、权利和行为,并且检测行为本身,而不仅仅检测行为的结果。学生在会计专业课堂上被灌输了义务论的概念,因为会计工作强调的是原则(比如,配比原则、收入确认原则)和正确的记账方式,并不考虑其后果如何。传授这些典型的会计理论的潜在问题在于老师给学生留下这样的印象:他们(学生)与会计工作是非常相称的,即他们总是客观公正的。更糟的是,学生可以认可(或者处于)这种理论的独立性、实用性的氛围(中),并得出结论:各个专业理论和与之相邻的理论都是独立存在的、不相称的、无关联的。由此可见,如果老师把这些理论传授给学生,同时就应该向学生解释每个理论的前提条件、实践意义、强点和弱点,例如,一般认为利己主义是一个不合乎道德的概念,那么自我牺牲行为(当有理由这样做的时候)被要求也就无可厚非,因此寻求为大多数人产生最大利益的功利主义者就没有办法保护少数人的利益。这样推理,一个逻辑的功利主义观点就可以认为重建奴隶制是合理的,因为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仅仅需要极少数奴隶去劳动即可。所以,习惯性推理非常容易误导学生。

  三、品行

  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中的第二个大问题是品行,其中包括两个因素:道德动机和道德特征。现在分别叙述如下:

  (一)道德动机。道德品行是描绘一个人不顾自身安危而直接关心他人利益的性格特征。而道德动机则是一种采取道德行为,并把道德价值放在其他一切价值的首位,对道德后果负责任的一种责任程度。把这两个因素融为一起,就是:个人的道德动机具体反映在他的道德行为上。一般而言,道德禀赋丰富的人比道德禀赋缺乏的人更容易诱发道德行为。现代美国伦理学和心理学教授高夫(Gough,R·W.1998)认为,热心劝告学生以及读者要对日常生活中的个人道德负责任,并要培养最终导致个人成功和掌握自己命运的品行性格特征。所以,到达道德高境界的路径是: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高夫论证了道德特征和心理性格的关系,他承认心理学家的断言“个人性格在一生中是不会改变的”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仅仅因为个人的特征是可塑的,从而就断言“道德也是可变的”,显然是片面的、错误的。所以他强调了道德特征的四个要点:(1)你与其他人一样有能力决定你从事什么职业,即“应该”也“能够”高于你的“本性”;(2)你从事的任何职业,从你的人性上而言,存在着不可逃脱的道德范畴;(3)你有天赋的能力去选择向“善”的方向发展;(4)总之,当涉及到你属于哪一类人的时候,你自己和你们最终决定了你的命运。高夫在他的书中,通过各种论点和事实,继续充实和完善这些主张,并且集中在“通过有道德内涵的行为,我们会变得更善”这个中心论断上。高夫鼓励读者和他的学生多做善事,因为品行来自于良好习惯,多做善事会导致道德特征的进化。

  按照高夫的思路,会计老师应该让学生自觉尝试、并逐渐向其灌输从事会计职业的自豪感,并且希望实践职业道德具体化了的最高理想。同时,高夫也激励他的读者和学生成就必要的品行,提高生活质量;我们会计学院(系)要热心劝告学生在会计工作中培育必要的品德(例如,客观、公正、诚实、廉洁、讲真话、敬业)。当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时,范例教学、大力宣传会计英雄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道德传授方法。老师要精选那些思想和道德内涵丰富、原则性强的最好的实例。这些实例一定要体现诚实、廉洁、公正等会计师领域里公认的、富有道德实践性的本质内涵。因为行为完全符合道德标准的会计英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效法的典范,并且当学生面临道德挑战的时候,就可以激励他们采取同样的行为。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达到自律的境界。所谓自律就是会计工作者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或者难以发现舞弊的环境下,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念依靠个人的良心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按照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久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这是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最高尚的道德动机,它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另外,个人品德修养的追求只有在一个适合其存在的社会里才是可行的。会计专业的学生首先遇到的是一个大学氛围与会计职业相互作用的环境,会计学院(系)的小社区变成了一个培养品德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老师领导着学生,学生观察着老师在做什么,师生相互适应以及他们积极适应和改善这个环境。如果学生注意(或领会)到他们的老师在关心他人且诚实地直率地生活着,他们将会理解并且心照不宣地以同样的方式生活。如果学生意识到老师的成就是通过幕后的不守诺言的、坑害他人(包括学生)的、不自觉地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等方式取得的,他们就会无视老师的一切说教而败坏伦理道德。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榜样在品行培养中起关键作用,因为它来自于这些具体的个人在职业活动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而不是来自于居高临下的盛气凌人的空洞无物的说教。正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修养及人格的完善对于学生人格的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其深远影响绝非通过职业道德课程进行职业道德观念灌输所能达到的。

  教师可以充分考虑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中的前两个因素(道德反映灵敏度和道德判断),利用二难推理来帮助增强学生的敏感性和推理技巧。这就需要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比与辨析地、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既可以引用会计工作方面的先进事迹,因为正面榜样将强化学生的职业英雄自豪感和增强他们的效法英雄的动机;也可以引用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犯错误的实例,因为它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在他们的道德行为方面避免犯类似错误的抵制动机。例如,可以列举媒体上的暴光的会计师的不道德行为及其后果,强化和提高学生的辨证分析能力和有效发现道德问题的能力。所以,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惩治腐败是不够的,涵养品行是必要的。就是说,仅仅依靠清除腐败来培养品行就如同仅仅依靠铲除杂草来栽培玫瑰一样不现实。清除了花园的杂草以后还要对玫瑰施肥、浇水、修剪、培育其成长。惩治腐败的最好办法之一是用诚实信用的优良品行的风尚挤掉腐败。

  (二)道德特征。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中的第四个因素是道德特征,它导致了道德行为。根据认知发展规律的原理,个人的道德特征影响他的意愿和与他的道德意识相符合的行为能力,综合分析这四个因素(道德反映灵敏度、道德判断、道德动机、英语论文道德特征)之间的关系表明:个人的道德特征反映了他的载体性品行。

  勇敢是成就载体性品行的关键因素。勇敢可以使人由道德意向发展为道德行为。把勇敢确定为道德实践的核心起源于“我们必须时刻准备敢于冒客观存在于理想境界道路上的任何风险”。其实,勇敢是我们中国人最需要提倡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内涵之一是屈从,过去,“忠孝节义”、“三纲五常”的核心是只讲领导权而不讲是非对错和真理的,而现在的中国企业里,由于《会计法》并没有赋予会计人员以职业判断的法律责任,一般遇到了问题就“请示领导”,因此更多的情况下,既不需要职业判断也不需要坚持原则。这是因为会计人员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控制之下,单位领导独立享有人事权、分配权,而会计人员只有工作权,具有天然的从属性,至于领导的对错,会计人员就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了。在这种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及体制转轨的现代社会里,让会计人员坚持道德规范最需要的是勇敢。其他的载体性的品行,例如,顽强也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由道德意向转变为道德行为的重要目标,其中包括道德行为“上档次”的变化。这些目标尚不能赋予会计老师以左右学生好坏行为之魔力。的确,这四个因素大概都已超越了会计老师的能力。老师通过增强道德反映灵敏度、道德推理和道德动机来促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上档次”,但是学生一定要自己迈出那最后一步才行。为此,学生必须需要有载体性品行(如勇敢、顽强、坚忍、毅力、不屈不挠),这样的品行是可以通过实践和重复来获取的。同时,个人在教育氛围的社区中被认可、准许和鼓励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会计教师应该尽一切努力来提供一个充满爱心的、相互帮助的、富有教育氛围的社区。其结果是,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会计领域里是以品学兼优为起点而开始工作的。

  最近,阿姆斯特朗等人(M·B·Armstrong,J·E·KetzandD·Owsen.2003)提倡向学生传授品行事宜,同时,反对试图强加品行。例如,按照教育方式对品行可以分类,品行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手段,品行是可以认知的、可以练习的,但是却不必试图将品行强加在学生头上,相反,品行教学是刻意增加学生对品行的理解。同时还建议,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适宜使用品行伦理理论,并描述了这个理论中的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征:普遍可以接受的品行、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完整的道德判断标准、道德榜样。另外,我们需要讨论和区分会计专业中的品行与教育学所讲的品行的不同点。会计专业的品行是与会计法律制度人性化(即诚实、信用、仁慈、利他主义、廉洁、公正、可靠等)联系在一起的。强调会计专业中品行的作用,需要把品行教育融入财务会计教学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水平逐渐“上档次”。

  四、本文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囊括了道德发展和品行的全部内涵。在这个模型内,道德反映灵敏度和道德判断协调了道德发展,同时,品行组成了道德动机和道德特征。目前,会计教育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道德判断和习惯性推理的程序。但是,从会计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会计教育研究者应该将重心放在道德决策的其他三个方面(道德反映灵敏度、道德动机和道德特征),因为它们提供了改善道德决策的路径。本文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植入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中加以分析,论述了道德发展和品行问题,以及会计教育研究者应如何探索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反映灵敏度的方法。阐明了加强道德动机的必要性和方法。从而形成了一些初步结论:

  (1)通过提高道德反映灵敏度来提升道德行为水平是必要的、可行的;(2)在增强习惯性推理方面,教育介入是成功的。需要开设职业伦理学和经济伦理学课程;之后是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也应该是会计专业的重点课程;(3)向学生传授道德理论将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确认和解决好此类问题;(4)强调通过典型案例来解释会计行业中的伦理原理的必要性;(5)使用正反两方面的范例,可以将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提供典范以供效法,倡导使用会计职业的典型人物帮助学生培养高尚品德,或是通过反面教材引以为戒。可是,目前这方面的资料太少,需要研究和发表会计师以及业内人士的正反两方面的传记;(6)大学老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行为楷模,因为会计老师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位职业人士,他们有责任树立起职业道德的基本风范,并且提供培育学生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的土壤与环境,而校园恰好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模仿职业人员和职业行为的场所;(7)热心劝告的目的是要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并创造美好生活。这些思想的灌输方式可以借助于教师或辅导员直接的热心劝告、执业经验报告会、案例研究(尤其是涉及到会计师品行的案例)或者其他创造性手段;(8)为了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动机,全体会计老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他们在学生的道德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老师必须教育学生多做善事,并指出他们自己的确是其道德行为的主人,并鼓励他们培养职业自豪感。

  本文由于题目和篇幅的限制,尚有一些问题不能深入探讨,这些问题表明现实生活里也许还存在着更大的研究机会,让我们去调查和研究道德动机和道德特征。实验研究者也可尝试各种影响道德动机和导致道德行为的可能性。由于这一方面研究难以有突破性进展,尤其是模型中对于不同实验的四个因素中任意之一的单项研究更为困难,所以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将有助于教育者培养学生改善道德决策。其研究内容将包括环境、榜样、才能、气质、职业顾问、检测手段等项目。本文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已经确认了一些有待于深入研究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补充性问题,现在提出来供大家研究参考:

  (1)从道德反映灵敏度方面来说,仍然存在着需要研究确认会计职业道德和学生就业难的关系问题,以便有助于他们在职业生涯中面对道德问题和失业风险的权衡时能够应付自如。社会和大学的哪些因素有助于或者有碍于道德反映灵敏度的提高与发展?哪些心理特性可导致提高道德反映灵敏度以及学生能否学习与培养这些心理特征?(2)研究和测试大学老师是如何做出道德决策的,以及学生能够模仿到什么程度;(3)在物欲横流的现实条件下,教育学生如何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出淤泥而不染,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4)探讨在会计专业中传授职业道德所采用不同方法(例如,心理学方法、哲学方法、案例研究、规章制度教育、品行教育等方法)的优缺点,便于老师针对不同内容而相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把更多的道德理论融入会计课程教学中去;(5)我国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各有侧重,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极好的材料,为进一步建立、完善和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就整体而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尚需充实与提高,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有些论文还比较肤浅,始终是围绕着规章制度就事论事,还没有深入到道德层面;(6)一个对于教学与研究都十分有趣的问题是,究竟是采用课堂教学方法来传授会计中涉及的道德内容,还是把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中的基本因素以有形形式(如案例研究、岗位实习、请会计工作者作报告)展示给学生?这些东西能否提升道德动机?哪一种方法能够最好、最有效地灌输职业道德的内容?老师在会计课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传授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如何穿插正反案例?等等论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陈祺,戴蓬军等.2005.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财会通讯,9:88~91

  Thorne,L..1998.Theroleofvirtueinauditorsethicaldecisionmaking:anintegrationofcognitive-developmentalandvirtue-ethicsperspectives.ResearchonAccountingEthics,4:291~308

  Gough,R·W.1998.Characterisdestiny:thevalueofpersonalethicsineverydaylife.Rocklin,CA:PrimaPublishing

  M·B·Armstrong,J·E·Ketz,D·Owsen.2003.Ethicseducationinaccounting:movingtowardethicalmotivationandethicalbehavior.JournalofAccountingEducation,1:1~1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njilw/2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