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审计论文

基层审计机关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08 10:14:04更新时间:2018-10-08 10:15:01 1

  摘要:政府审计,又称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对于维持基本经济秩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规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行为,揭发贪腐现象,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是政府审计的基础,关系到整个国家范围内政府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本文基于市县级基层审计机关工作特点,分析当前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使政府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政府审计;基层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现状分析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召开,审计长胡泽君特别提出了审计要“更有效地发挥反腐利剑的作用”,再次强调了政府审计的重要作用,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的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一直在加大力度,像一场强烈的风暴,揭露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是政府审计的基础,保证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才能更好地提升国家范围内政府审计的成效。针对当前基层审计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发挥其在反腐倡廉方面的作用,对于促进国家与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政府审计在日常工作中有不少职能,这些职能都非常重要。一是预防:政府审计对于违法违规,以及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防止一些违法观念确实转变为违法行为。对于一些征兆、苗头性的问题,政府审计可以提前预警,引起重视。二是揭示:通过审计方法和手段,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其在遵守法律法规、经济责任履行、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要求进行整改,保证维护国家及群众的利益。三是抵御:一方面是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情况,敦促其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对相关法律规定的遵守,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其他单位形成震慑,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并透过现象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尽量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

  二、基层审计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责任意识薄弱,缺乏相关要求

  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够强,认为审计工作就是查账,对于自己应承担的法律职责认知不够清楚,不能清晰地认识到他们所进行的工作对于国家治理的重大影响。审计局对于信息公开的力度不够,对于信息公开的意识不足,也与法律对相关内容的强制性还不够有关。这些问题与法律法规的建设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工作人员对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认知,这主要是由于审计任务中发生的一些过失多向对应的部门追责,而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却往往被忽视,这恰恰反映了法律法规上的一些漏洞。信息公开也是运用了法律法规上的漏洞对于一些应当被披露的问题却可能不予披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推进,许多审计对象在经纪业务上会出现许多创新点,一定要增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以防出现法律滞后的现象。

  (二)审计队伍建设难以满足审计需求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缺乏,专业审计人员所占的比重不够大,行政色彩较强。现如今随着对于政府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项目往往多而繁重,在这样人少任务多的情况下,就极有可能会影响工作质量,影响政府审计的工作效果。当前基层审计机关中的审计人员以财务背景的居多,应当不断扩大对口专业的审计人员在审计机关总人数的占比,使得有更多的专业人员承担高要求和大量的审计任务。另外,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不仅是要提高自我的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更是要提高他们对于自己工作的认知。审计人员是审计任务的执行者,他们的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关乎各项工作的完成效果。但目前从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现状来看,大多数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还不够高,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是知识不够全面,面对越来越多样化的审计对象,审计人员现有的知识很难完成相应的审计任务,缺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并且大量的工作任务又使得他们很难对自我进行充实,参与培训。其次是一些老员工计算机水平较差。随着大数据审计时代的到来,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在提高。老员工们的计算机审计水平薄弱必然影响工作效率,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三)审计理念及手段落后

  刘家义审计长在2008年提出了“免疫系统”理论,揭示了政府审计的预防、揭露、抵御的功能。近年来,国家又提出了审计全覆盖等新要求,对审计监督职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的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审计主要围绕财政收支情况展开,而对于绩效、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以及综合性的分析则不够重视。而且审计多是事后审计,着重于发现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预防功能,对于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也不会一直进行跟踪,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屡查屡犯,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外,尽管审计信息化的理念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但基层审计机关依然还是以传统的手工查账为主,一是一些老员工的计算机水平跟不上,主要还是由于一些地方财力物资紧张,设备配置跟不上,而且缺乏科学的管理。

  (四)信息公开力度不够

  一方面是对于信息的公开,地方审计局缺乏主动性。法律法规对于信息公开的内容缺乏一定的强制性,信息公开比较随意,多数基层审计机关对于审计项目都不会公开。而且在现行的审计体制之下,基层审计机关对同级政府负责,对于一些重大问题不会毫无保留地披露出来。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审计机关不敢得罪其他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导,将问题公开;另一方面政府也可能直接不允许问题的公开。同时,政府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过程中涉及的国家秘密以及被审计单位负有保密的义务,但对于保密的程度并没有明确规定。在信息公开方面,对外公开的官网上有关预算公开、部门决算、履行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等不痛不痒的内容居多,不能够直切要害,而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有关各审计项目审计结果的公告等内容数量不够多,也不够深入。

  (五)现行审计体制不适应发展需求

  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是行政型模式,这种审计体制最大的缺点在于其本身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基层审计机关同时对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政府负责,自身的独立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容易成为保护地方利益的工具。市县级审计局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它们的审计目标和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以政府的工作和目标为中心并为政府领导的意志所左右。在市县级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以权压审”的现象时有发生,监督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此外,开展审计所需的经费由财政部门负责审批,同时审计局需要对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监督力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再加上一些地方本身就财力紧张,经费紧张的问题就会更加突出,审计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审计经费得不到保障,就会导致审计过程中所需的资源设施不到位,审计人员得不到良好的培训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审计需求。

  三、加强政府审计工作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政府审计的体制以及审计工作的执行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政府审计是政府治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保障,监督着政府各项工作的实施。特别是在近年反腐力度不断加大,要求政府审计范围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的要求下,基层审计机关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故提出以下改进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责任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可以让审计机关开展工作时有法律依据,提高审计人员对自己所肩负法律责任的认知,提高政府公正客观处理政务的意识,进而能够提高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基层审计机关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规定,指导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明确审计人员承担的职责,还要进行定期修订,保证法律法规的合理性。完善各项法律法规,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估计在未来新经济业务上可能出现的创新点,严格划分政府和审计人员应当履行的职责和禁止的行为,规范操作行为,明确审计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职责,尽量避免出现可利用的法律法规漏洞。对于违法违规的行为,要列出明确的惩罚措施,并加大惩罚力度,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和责任意识,主动发现问题。另外,在完善政府审计法律法规体系时,要注意其与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法律体系的协调性,三者之间的工作具有相关性,要使三者可以达到资源共享。

  (二)增强审计力量,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人员是政府审计工作的执行者,他们的工作能力与态度,对职业道德和操作规范的遵从程度,与审计工作实行的效果有着直接联系。为了提升审计团队总体的综合素质及办事能力,需要引进更多高素质、高学历的复合型人才,并定期举办培训,让审计人员不断跟进自己的知识储备。一是要积极引进年轻人才,改善年龄结构,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在人才引进时,要进行科学的考核,多招聘具有专业资格、业务能力强、最好具有多项才能的审计人员。另外,注意对基层审计机关中的优秀审计人员进行提拔,给予优待。二是要注意人才的流动,将基层审计人员送到上级进行锻炼,丰富经验,拓展思维,为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开展带来新思路。同时将上级审计机关的一部分审计人员分配到基层挂职,加速基层审计机关转型。此外部门科室间也应该积极进行合作交流,共享审计成果,整合资源,提高效率。三是要在基层审计机关内部形成不断学习的良好氛围,跟随不断提高的审计要求,掌握新的技能,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以便更好地提升审计的效果和效率。

  (三)创新审计理念,推进信息化建设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必须要跳出旧的思维框架,脱离传统理念,要认识到除了财政收支审计,还包括自然资产审计、离任审计等,并从宏观层面,综合性地发现和分析问题。将审计关口前移,突出政府审计的预防功能,及时发现一些可能出现问题的征兆,然后进行跟进追踪,不仅可以提升效率和成效,还能减少审计成本。对于问题的整改情况,也不能存在“一身了之”的想法,要加大对于被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的监督力度,将整改效果纳入职责履行和考核评价的范围。还要不断推进基层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培训,培养“审计信息化”的观念。还可以设立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提供给资金紧张的地区使用,保证设备的更新换代,并不断进行审计软件的开发,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各项审计需求。

  (四)提高政府审计工作透明度

  人民群众对于政务公开的要求正在提高,政府审计也顺应此要求,在阳光下办公,公开、透明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地方审计局应当丰富门户网站的内容,增加对审计结果的公开,并且对公开的内容和程度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增强审计机关主动公开的意识。现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基层审计机关可以建设专业的信息公开队伍,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大众介绍近阶段的工作状况,用较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进一步具体介绍工作成果和效率,审计项目的进展状况,资金的使用情况等,拓宽人民群众监督审计工作以及提出意见的渠道,不断增强舆论监督的力量,也可以督促审计人员更加积极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五)改革审计体制,使其适应发展需求

  我国现行的政府审计体制显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地方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受到制约,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展开,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进行审计体制的改革,改革几乎是一条必经之路。例如可以借鉴立法型模式的做法,让审计机关属于立法机关,独立于政府,不会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最大程度地发挥监督作用。如今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省级以下人财物的垂直管理,不仅是加强基层审计机关独立性的需要,也是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强化上级审计机关的管理权,将审计人员的选拔提升任免权以及审计经费的划拨权利更多地交由上级统一负责,可以避免审计过程中同级政府的过多干预,不断提高基层审计机关独立进行审计的能力。

  基层审计机关是政府审计职能的重要一环,关系着“免疫系统”作用的发挥以及审计全覆盖的实现。国家已越来越重视基层审计机关的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漏洞,基层审计机关应当结合自身实践,提升审计的有效性,全面开展好各项审计工作,尽量不留盲区,并且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保持创新,不断提高效率,真正发挥“免疫”的作用,及时揭露各项经济问题,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06):60-72.

  [2]蔡春.我国国家审计进入“全覆盖”新时代[J].工业审计,2015,(06):5-7.

  [3]谭劲松,宋顺林.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J].审计研究,2012,(02):3-8.

  [4]靳思昌,张立民.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边界的界定[J].审计研究,2013,(01):3-8.[5]李嘉明,刘永龙.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机制和作用比较[J].审计研究,2012,(06):45-4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njilw/67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