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审计论文

浅议审计思维在高职院校预算会计核算等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2-01-09 11:59:35更新时间:2022-01-09 11:59:35 1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巨大转变,审计工作在2018年,被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国家成立了中央审计委员会,任委员会主任,统领国家经济审计监督整体工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职院校一名普通审计人员,笔者认为将审计思维融入各项经济活动运行、管理过程中,提高对工作程序、环节、节点等的自我预警监督思维,可以更主动地发现工作缺陷及不足,可以更好地控制工作质量,防范工作风险点,预判失误发生。内审工作从最初的会计查账,到后来的报表审核,再到对经济运行过程的控制监督,经历了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也是对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逐渐掌握和了解的过程。纵观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运行,审计监督基本渗入到每个岗位。因此,对于每一个单位经济运行过程的参与者,借鉴审计监督思维,可以更客观、正确、高效地完成工作职责。下面就从预算会计核算、资产管理、招标采购、校企合作及建设项目实施等几个方面,结合实际监督中的经验,归纳一下如何进行审计思维的运用。

浅议审计思维在高职院校预算会计核算等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运用

  一、审计思维在预算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高职院校预算会计核算,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回归宏观的管理控制过程,仅从预算编制来看,是根据编制总体原则,结合单位实际进行统筹制定。基本思路是单位根据年度整体事业目标规划,同时考虑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上年度结余结转情况、项目执行情况、突发情况预备等情况。笔者认为在整个编制过程中,需要突出强调一个“统筹+调配”的概念。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也是基于在内审预算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而来。预算编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讲求节约,特别是在目前形势下,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势在必行。怎样合理制定预算、并将制定的预算在最大限度内发挥作用,而又不影响工作职能的正常运转执行,利用审计思维是一种更加有效、高效的解决方法。一般情况下单位预算会经过“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两个过程,各部门根据去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今年的预算编报。这时往往存在一个“各自为政”的局面,各部门一般情况下对本部门预算比较了解,却不能熟知其他职能部门的预算情况。根据实际看到的各部门编报情况,纵向来看存在问题,一是预算项目不准确、二是编报数偏差、三是执行偏差。横向比较各部门的项目,有的执行不足,有的会超预算。各部门对预算编制也是各有苦衷、各有实际情况,因此造成部门间预算执行参差不齐,问题不少。但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或者无法发挥国家资金的最大效益。将审计发现问题用于指导下一步工作,也就是要将这种事先预警的审计思维贯穿于预算制定的过程中。针对有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预算项目,统筹调配各部门间的编报数,特别是对于以前年度完成偏差较大的预算项目着重分析,纵向分析加横向分析,同时加强部门、系部间,特别是相近职能部门、院系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充分讨论论证,制定出较为准确且能高效工作的预算方案。尽量减少年度调整事项,及时对预算支出重要项目实施绩效评价,进一步夯实预算编报、执行的准确性,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

  二、审计思维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运用

  国有资产管理从采购、验收、保管、处置等每个环节,都有一些重要环节需要关注。从审计角度看,对于资产部门来说,首先政采的资产是否符合配置标准、购置资金是否有预算,其次政采过程中预算是否严格按计划数执行,调整增加预算是否经上级财政部门审批、是否有“搭便车”现象存在;验收是否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参与、专家验收抽取选样是否合理、验收的资产数量、质量是否达到招标文件要求;保管入库是否及时、帐实是否相符、资产使用是否手续齐全,特别是对实训耗材的领用使用,是否经过审批程序;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发挥其经济作用、是否长期闲置不用、是否存在违规出租出借、是否未按照规定程序处置等等,都需要重点关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及提高其使用经济性、效益性,是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在做好日常资产账务管理、及时盘点账实的情况下,着重对资产管理重点环节进行日常防控。在日常资产管理中,要切实执行统筹使用的原则,在部门间、系部间,实行良好的调配使用制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防止一方面闲置搁置,一方面又要重复采购,造成资源的双重浪费。这需要各资产使用部门及时互通交流,资产管理部门协调安排,使资产的运转达到最高绩效。对资产管理审计监督重点往往就是风险点高发地带,在工作中边干边控,既提高工作的效率效果,又有效地进行了“自我免疫”。

  三、审计思维在招标采购过程中的运用

  目前,高职院校在招标采购过程中,都遵循“应采尽采”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条例严格实施。但有些单位在实际执行政采过程中,有可能在某些环节、节点上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开展政采前的需求论证、技术论证、方案论证不充分,“带病”执行。造成项目开展后,技术参数不符合,技术方案有缺陷,直接造成供应商提出质疑,最终可能导致项目流标,严重的可能影响重大项目的进度及完成。二是当同一项目内容,涉及不同职能部门或系部时,不能统筹使用,在不能准确作出预算造价的情形下,导致有的部门预算执行完不成,而有的部门却因预算不足,导致无法满足项目需求,最终以流标结局。三是验收过程中存在的争议。比如对同一项技术参数理解的分歧,导致双方验收标准存在分歧,最终无法达成一致验收意见而选择司法程序,给单位的声誉和利益都造成巨大损失。结合招标过程可能存在的这些问题,相关采购、使用部门可以反观工作流程、程序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时刻以可能发生问题的警醒思维,去发现和杜绝可能的风险。关注招标过程中的重大节点,坚持严格论证采购需求,重大项目符合单位的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建设要求符合相关标准,参数指标满足功能需要;同一项目涉及不同部门时,可由一个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处室协调联动参与,共同制定预算的使用及安排,防止因人为程序设置,而导致的损失发生;在招标过程中对商品技术参数做好明确的描述,不要含混不清,要对招标文件技术参数项进行反复研究,必要时由供应商作出承诺,避免投诉质疑等情况发生。

  四、审计思维在校企合作项目中的运用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鼓励职业教育探索多种方式的培养模式,其中就包括校企合作的模式。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学校课堂授课模式的创新形式,推行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新途径。这种方式极大地丰富了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推动了课程改革等内涵建设。根据目前校企合作的发展来看,通过审计监督的视角,还是会发现一些可能的风险点。比如开办专业是否符合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合作企业的选择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条件,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论证和探讨,需要单位层面的顶层设计。再比如对招生情况、学生毕业就业及未来发展规划的预判,都要有整体的、长期的研究。如果一个项目仅仅满足于实训实习,而不是校企双方资源优势互补,互相融合发展,就会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偏颇。比如在选派派驻教师问题上,企业因考虑成本利润原则,会选择少派驻或不按计划派驻;在课程设置上,企业会选择少参与甚至不参与课程方案制定;在实训实习场地建设方面,会选择尽可能少地参与场地建设或企业提供的场地、设施根本满足不了本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在学生定岗实习期间的管理上,学校方会选择让企业全权管理,而不尽职尽责参与;在学生就业方面,企业只是象征性地推荐几个单位,而不是真正对合作培养专业的学生有实际岗位需求。在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审计的视角都会发现一些可能对学校或学生利益产生损害的地方,这就要求负责校企合作的分管部门,加强政策指导及项目分析,及时通过考核及全过程的监控,使校企合作真正达到校企双方,共同育人、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的目的。

  五、审计思维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运用

  基本建设项目、零星工程和日常维修项目等建设项目的审计思维运用是最为必要的,这是因为基本建设项目涉及预算资金数额较大,涉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参与单位。而日常零星维修等工程,又会与学生的在校权益直接相关。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审计关键点非常多,从设计论证到竣工验收决算,每一步都对风险的控制有很高的要求。审计监督现在引入的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思路,从项目启动的最初,就投入追踪,不管是招标控制价的审核、隐蔽工程的审核、现场签证单的审核、工程造价的计量审核、工程质量的验收,甚至最后的建设资料归档保存,都是重点监督对象。这就要求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责任部门务必将整个建设项目的工作程序、流程、环节等,都作为可能的风险点进行日常自我防控,从系统上、全链条上把握建设项目的效果、效益,而不是局部的或是顾此失彼的。总之,审计思维作为一种监督思维,不仅仅是一种事后的检查发现,更多的应该是作为对单位中心工作护航保证的、事前的预警思维。笔者结合日常审计监督工作重点及发现的问题,通过梳理各管理过程的不同业务内容认为,把这种思维嵌入到各岗位日常工作中,关注审计关键点,可以有效提高工作合规性、公允性、合理性,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起到提醒、防范、控制、优化、完善等积极作用,为高职院校安全、高效、优质地使用国家预算资金,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一条建设性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道成.中国审计协会编.中国内部审计规范[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09-01.

  [2]李春玲,邵军.审计案例分析(第二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9(12).

  《浅议审计思维在高职院校预算会计核算等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运用》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作者:王韶华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njilw/73917.html

上一篇:从内部审计角度浅探医院经济合同审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