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市场营销论文

居住区的发展变革及其对我国居住区的发展前瞻-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1-03-23 11:48:59更新时间:2011-03-23 11:49:38 1

居住区的发展变革及其对我国居住区的发展前瞻
徐丹 汪涛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居住区的发展历史及其划分形式,说明了居住区的发展跟社会的发展是不可分离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展望了我国居住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居住区、变革、未来发展 经济论文,经济论文网,经济论文发表,经济职称论文.
居住区作为社会历史的产物,在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受到社会制度、产生方式、科学技术、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同社会同步发展。我国的居住区建设经历了里坊、街巷、邻里单位、居住小区等进程,各个时期体现了明显的社会属性。
一、 居住区形式的变革
1、里坊、街巷
早在奴隶社会,我国已经出现了最早的居住环境的组织形式。奴隶主为了更好的统治和管理奴隶,将土地划分为形如“井”字的棋盘式地块,其中央为公田,四周为私田和居住群落,在确立土地所有关系的同时也由此确立了土地所有者的居住形式。殷周时期“一井”即为“一里”,是秦汉“闾里”的原型,“井田制”的棋盘式和向心性的划分形式对我国古代城市的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
到北宋仁宗时,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坊里制度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原来的里坊的形式被商业街和坊巷的形式所代替。《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当时北宋后期都城东京(汴梁)街巷的繁华景象。
18世纪后叶,工业革命的爆发,以家庭经济为主导地位的旧城结构起了变化,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大量高密度廉价住宅出现,居住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我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建国,住宅建设一直混乱无序,沿海通商口岸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地价昂贵,出现了二、三层联排式为基本类型的里弄式住宅,这实际上是街巷、三合院在空间压缩中的变形。里弄,一般指城市街道两侧分支为弄,弄两侧分支为里:一般不通机动车,日照、采光、通风条件较差,几乎没有绿化。上海、天津的里弄是我国南北里弄的代表。
2、邻里单位
进入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原有居住区的形式渐渐不适应现代生活和交通的发展需要,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C.A.佩里提出”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以改善居住区组织形式。“邻里单位”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城市道路不得穿越邻里单位,以保证幼儿上学的安全;邻里单位内设有小学,并以此来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3000-5000人,用地规模约65公顷;邻里单位内还设有商店、公共活动中心等。
3、居住小区
随着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各国在居住区规划建设中又进一步提出居住小区。居住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
建国以来,随着我国居住区形态的不断发展,以及小区规划理论的完善,居住区又按其规模划分为不同的区段。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一书中, 将居住区划分为3级: 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
3.1 居住区
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 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1.5万户, 3万~5万人, 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 也可不划分小区, 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3.2 小区
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 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 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 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但经常性的设施: 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它的规模约2000~3000户, 1万人左右。
3.3 住宅组团
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 由若干栋住宅组成。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 或里弄委员会) , 300~700户, 1000~2500人。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 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 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进来而影响居住环境。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 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
明确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的性质和规模是为了在规划设计中有共同的语言, 便于配备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
二、 我国未来居住区发展前瞻

1998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123号)公布实施,宣告福利分房制度终结和新的住房制度改革开始。也是从98年开始中国商品房开发真正开始迈入高速蓬勃发展的时代。而且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眼界的开阔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追求。在住房消费观念上,人们由持币购房逐渐转变为购买一个舒适享受的整体环境,开发商从利益出发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加重视居住区景观的营造,居住景观设计成为楼盘的另一重要卖点。预计新世纪我国居住区将会在集约化、生态化、颐养化以及智能化等方面重点发展。

1、 集约化

我国的城市土地利用面临着世界上少有的严峻环境。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用地粗放经营,土地利用强度小,土地利用效率低。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出现了巨大的住房压力,我们不得不正视我国土地、能源紧张的现实。从住宅建筑个体的节能、节约、节水、节材着手扩展到整个居住区,集约化居住区则应运而生。集约化主要指居住区公共设施与住宅建筑联合协同规划建设,将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联合协调建设,将建筑综合体和住区空间环境联合协调规划建设,以获得土地与空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在有限的土地与空间内可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平台花园,以及空中花园是集约化的具体体现。
2、生态化
工业化文明时代,人类在创造辉煌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了难以弥补的灾难,人类在寻求与自然和谐发展中产生了生态觉醒。合理地利用生态学原理建设居住区环境, 可全面提高居住区自我维持、自我更新的能力。强调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持续高效地利用一切资源, 创造自然和人类健康共存的高环境品质的生态居住区环境, 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 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 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 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 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颐养化
世纪之交,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1 世纪中国面临的最严峻的人口问题就是老龄化问题。为老年人创造和提供一个“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生活环境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居家养老”理念,作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普遍策略。这种理念就是让老年人能够回归到家庭或社区照顾,提供老年人所期待的熟悉环境,避免大量发展机构服务所导致的过度机构化的缺点,以发展社区长期照顾体系为目标,以居家养老作为服务提供策略,采取“社区优先”及“普通服务”的理念。希望每一位有照顾需求的老人,能够优先寻求社区照顾资源的协助,在社区无法照顾的前提下,才进入机构照顾。
未来出自于过去和现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中国现阶段正处于房地产高速发展阶段,人们对居住区景观的要求伴随着生活水平以及眼界的打开而迈入更高层次。住区设计更加的专业化细分化。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居住区配套设施多兼具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现代主义的居住区建设要从人们居住、休闲、娱乐、养老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考虑,尽量满足所有居住者的要求,并且讲求生态宜居的理念,即功能上满足要求,生活中环境宜人。
参考文献
(1)朱家瑾 居住区规划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台恩普 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住宅老年住宅论坛 2008
(3)彭历 城市居住区绿化的生态化建设初探 山西建筑 2008
(4) 侯健 车莉娜 我国智能化小区的现状与展望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ichangyingxiaolw/8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