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数学论文

互联网+时代高职数学教育中数学建模的融入

发布时间:2021-03-12 11:02:29更新时间:2021-03-12 11:02:29 1

  近年来,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中广泛应用,传统教学内容以信息化的形式展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实现了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数学建模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数学建模——基于能力矩阵的自主学习新模式》一书,对近年来的数学建模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深入分析了相关教学案例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结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职赛题特点、国赛题目及所涉及的知识点,引入“能力矩阵”来帮助读者自主安排学习进度,通过小组学习、组间配合等方式,形成自主学习新模式,全书共分为层次分析法、数据的处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优化模型五部分,每部分包含学习情境页、能力矩阵、学习步骤计划书、学习任务页、学习信息库、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成果展示要求、学习评价等内容,对数学教师建模课程的开展与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形成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互联网+时代高职数学教育中数学建模的融入

  互联网+时代高职数学教育已经摆脱了以基础理论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数学的工具属性得到了强化,利用互联网进行数学建模能够提高建模效率与质量,因此,互联网+时代高职数学教育中数学建模的融入能够便于学生对抽象化数学知识的理解,并能通过数学建模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实践,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首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为高职数学教育中数学建模的融入提供丰富的内容。 在传统数学建模过程中,相关建模案例多来自于教材,尽管高职数学教学大纲中对数学建模的难度、范围等进行了明确,但是建模案例的单一化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对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 而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其拥有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就教学大纲中的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数学建模案例,并强调数学建模案例与生活实践的关联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的兴趣。《数学建模—— 基于能力矩阵的自主学习新模式》中第一部分对复杂决策系统与层次分析法模型进行了介绍,其学习情境即交通设计方案决策,该情境与生活实践有着密切关联,其能力矩阵是以层次分析法模型构建为核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城市交通、海上交通等不同类型交通方式的特点与交通管理决策面临的实际问题,利用交通设计方案决策进行建模,由此加深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强化对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其次,完善高职数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数学建模网络交流平台。 高职数学教育中数学建模的融入并非教学大纲中的强制性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并未将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之中,以至于教师与学生对数学建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相对较低,同时,受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体现,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 基于以上两点问题,应在两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高职院校应当对现行数学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将数学建模能力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范畴,并制定层次化的数学建模能力考核机制,以适应不同专业、阶段的学生;第二,数学建模具有数学知识的基本特征,其多元化的建模理念是学生在理解模型方面存在的差异,对此,教师与学生可以互联网的实时性与开放性,在网络教学平台就每一个不同的数学模型随时进行讨论,理解该数学模型的建模思路,并将其建模思路与其它数学模型加以对比,最终确定理论最优模型和实践最优模型。《数学建模——基于能力矩阵的自主学习新模式》中第三部分的相关性分析,在利用 Excel 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对不同数学理论应用是否正确向教师或其他学生请教,以保证相关性分析的准确性,而整个过程被网络教学平台所记录,并作为数学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例如,教师在互联网教学平台布置同一建模题目,由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并将数学建模的过程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展示,利用师生互评或生生互评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巩固所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互联网+时代高职数学教育中数学建模的融入》来源:《食品研究与开发》,作者:叶翼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uxuelw/7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