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论文,论述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原因及对策,选自期刊《办公室业务》杂志原属中央办公厅所属国家档案局主管、中国档案出版社主办的办公类国家级重点刊物,现已完成“十二五”的期刊改制,是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主管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发行的面向各级各类办公部门的综合性刊物。
[摘要]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严重损害高校的学术声誉和研究生形象,影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研究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引起了高校、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文章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深入分析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并从思想建设、导师建设、制度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长效机制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是学术研究和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后备军,提高和改进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研究生入学比例逐年提高,研究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然而,在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却屡屡发生。不良的学术道德不仅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损害高校的学术声誉,同时影响研究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学术道德成为影响与制约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高校、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1.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实验结果符合预设结果,有的研究生不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而是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使实验数据满足主观判断的需要。导致实验数据看上去很“完美”,实则掩盖了原始数据反映的客观问题,严重违背了科研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2.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现实生活中,盗窃他人财物是一种犯罪行为,在学术研究领域,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也是一种犯罪行为。为了出成果,部分研究生把他人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署上自己的名字投稿发表或添加到自己的学位论文中,更有甚者用剽窃来的学术成果用于申报课题和参与评奖。
3.找“枪手”论文。在利益至上、金钱至上、物质至上等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下,论文成为部分不良分子的“职业”,并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等产业化特征。部分研究生不愿潜心搞学术,而是花钱找“枪手”论文,论文买卖“市场”损害了学术的纯洁性与高尚性。
4.一稿多投或多发。为了又多又快地发表学术论文,部分研究生在投稿时采取“全面撒网”的方式,将一份稿件在同一时间段投递给多家刊物,无视刊物投稿要求中提出的“不得一稿多投”的规定,甚至同一份稿件被多家刊物采用后,将文章稍作修改或不作修改,也不发表情况说明就公然发表在多个刊物上。这种缺乏学术道德自律的行为,不仅扰乱了期刊秩序,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刊物资源。
5.采取不正当手段毕业。按时顺利毕业是在校研究生最为关注的一件事情,而有的研究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科研上,贪图学习轻松、生活逍遥,懈怠导师安排的实验任务,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放任自流,只想“混”个学位了事,到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时,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部分研究生利用色诱、物诱等不法手段贿赂导师和研究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以获取毕业。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
1.主体因素。在建设人力资源大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稳步提升,研究生教育力度日益加大,在校研究生规模逐年增大。从当前高校研究生群体的组成来看,其来源主要包括重点本科院校、一般本科院校、大专院校;从研究生的年龄结构来看,涵盖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历届生、结婚成家的在职工作人员等,研究生年龄跨度较大。可见,高校研究生的生源成份比较复杂,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学术修养良莠不齐,部分研究生将社会的不良风气带入高校,侵蚀高校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在社会转型期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当下,高校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价值观亦呈现出功利化、复杂化和多元化的倾向。具体而言,有的研究生确实对科研感兴趣,并有远大的理想抱负,立志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为国家、社会和民众服务;部分研究生读研则为了将来谋求一份好工作;有的研究生读研仅仅是为得到一纸文凭;有的研究生为了逃避本科毕业后就业的压力被迫选择读研。不同的学习动机,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行为,进而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应注重引导研究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摒弃狭隘的、不当的学习动机;应注重引导研究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道德行为,增强自身学术道德“免疫力”。
2.客观环境因素。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高校的办学生态,冲击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底线。社会中制假售假、投机取巧、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权力腐败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对高校的学术环境和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压力,部分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变得充满功利性色彩。
3.教育与管理因素。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本科生要求的较多,配备了专职辅导员全面负责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而研究生的思想教育主要由导师承担。高校导师不仅承担繁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担负一定的社会服务职责,导师往往注重研究生的科研指导,无暇顾及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的培养表现出重“智”轻“德”、只“教”不“育”、只“知”不“行”等学术道德教育缺失和人才培养失衡的现象。此外,随着研究生导师规模的不断增加,导师队伍素质高低不齐,难免存在学术不端的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现实中,由于部分导师指导的研究生过多,采取“放羊式”指导,无法真正指导和监督研究生的学业和学术道德。导师对研究生指导监督不力及部分导师自身学术道德失范助长了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在研究生学术评价体系中,部分高校偏重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数量而忽视论文的质量,注重研究结果而缺乏科研过程学术诚信监督,发表论文成为研究生评优的硬性指标;再者,部分高校不顾研究课题的客观性和特殊性,刚性规定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给予毕业。有失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研究生学术评价体系,导致“一稿多投多发”“伪造数据”“找人论文”等学术不道德行为滋生。同时,在高校研究生管理中,欠缺针对研究生学术作假的鉴定、处罚等相关规定。
三、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对策
1.思想建设。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品德。辩证唯物主义因果分析理论认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就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客体因素而言,虽然外部存在复杂多变的客观因素,若研究生自身能够主动净化思想、排除杂念、提升修养,坚决抵制外在不良诱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则可以迎刃而解。为此,在研究生入学教育、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竞赛、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环节中渗透学术道德教育,将其纳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思想上端正研究生学术态度。同时,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课程建设,开设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专题,内容包括“科学精神”“学术诚信”“科学伦理”“研究规范”等,系统地教育引导研究生正视学术道德,践行优秀的学术信念,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定期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自查自纠活动,及时清除研究生中的不良风气。
2.导师建设。导师的一言一行对研究生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导师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然而,导师队伍中学术失范、学术腐败者屡见不鲜,严重损毁了导师的学术声誉,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研究生导师应树立正确的学术观、金钱观、权力观,以身作则,为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典范。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应对研究生严格要求,不仅指导研究生如何做学问,更要教育研究生如何做人,对研究生的成长成才真正负起责任。导师应以学术追求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不断增强自身学术能力,提高指导水平。
3.制度建设。注重学术管理制度建设,加大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惩治力度。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巩固思想、作风、预防学术腐败等各方面建设成果的保证。如果说思想教育可以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的自律性,那么制定法律法规则可以增强研究生学术行为的他律性。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应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管理办法,严明学术行为规范,严惩学术行为不端,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同时,要加大制度宣传,让研究生、导师、管理人员等人人皆知,并以学术行为管理制度为蓝本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术规范教育,做到入脑入心、知行统一。此外,期刊、杂志、报纸、网站等学术成果发表终端,应建立科学、严谨的学术成果发表审查制度,对审查中“一稿多投”“论文剽窃”等行为及时反馈给作者单位,并给予处罚,同时,建立学术不端黑名单,实现刊物之间互通互报,对有学术不端前科者重点审查。在监督学术成果发表者的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对各类期刊、杂志、报纸、网站等媒体终端开展监督检查,净化学术刊物市场。
4.社会建设。首先要净化社会风气,建设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环境。作为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传承文明的高校逐步受到社会不良之风的侵蚀,学术腐败、学术造假、不正当交易等不正之风难禁,高校的育人环境、教学环境、学术风气等办学生态受到极大冲击。治理学术环境的小生态,必须整治社会环境的大生态。司法、行政、工商、公安等国家职能部门要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建立公平、公正、文明、和谐的社会秩序,实现风清气正之风常兴,污浊不正之风常抑,为学术文明生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积极挖掘、树立学术道德典范。先进的榜样能够把高尚的学术精神具体化、生动化、人格化,对树立和弘扬优秀的学术精神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要深入挖掘在学术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体与集体,树立学术道德典范,把优秀的学术精神通过先进的人和事展现出来,引导广大研究生学习典型、响应典型、践行典型,培养研究生积极向上的学术精神,激励他们刻苦学习、诚实守信、文明守法、勇于创新。
5.文化建设。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摒弃抄袭文化。创新是学术研究的主要特点,没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和创新的载体,科学研究难以产出有价值的好成果、大成果。然而,在社会中一度流行“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错误观点和不良文风,致使抄袭风气盛行。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弘扬创新文化,杜绝抄袭文化,搞科研、写论文、实践调查等,应以抄袭作假为耻、创新诚信为荣。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ixiangzhengzhilw/2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