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思想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发表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5-26 15:08:13更新时间:2015-05-26 15:17:16 1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和各个企事业单位都会进行的一项工作,在很多大学,都有学生党支部建设,这也是一种组织文化。要想建设一个优秀的党支部团队,思想政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对微博文化视角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是一篇省级期刊投稿思想政治论文范文。需要发表思想政治论文的作者可以参考本文章,从中寻找灵感。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新媒介“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现象,以其极强的渗透力,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何正确引导和运用好微博在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论文范文,微博文化,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文化

  作为一种新兴传播载体,微博等社会性网络服务引领着互联网的新风潮,微博所构建的群体和其构建人际关系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学意义[1],甚至形成了一种“微博文化”。3G 时代,微博的出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思维模式,微博文化冲击着校园传统的文化氛围,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评判,甚至是政治态度,这一客观事实使得研究微博文化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可避免的一项任务。

  一、校园微博文化的日渐形成

  站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群体是微博这种新媒体的最早用户,现今,微博已成为青年学生了解世界,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校园网络世界里,大学生微博用户主要通过简短的文字和图片再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见、分享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大量的网络信息通过微博进行碰撞和置换,短时间内就能形成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政治态度,集合起来就可能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校园微博文化”,它派生于互联网文化,植根于大学生群体,来源于情绪表达和意见互动,具有即时性与裂变性、隐匿性与外显性、丰富性与多元性、情绪性与非理性、互动性与自由性等多样特征,还具有覆盖渗透、凝聚、内化、导向、预测等多重功能。大学生不仅创造着校园里的微博文化,也推动着微博等社会性网络服务媒体的发展,更深受微博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校园微博文化”动摇着主流思想,挑战意识权威,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实践模式,虽然无法回避微博文化对大学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但是采用积极的引导态度,发掘校园微博文化与学生党支部组织文化之间的积极互动因素,探索基于微博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对于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微博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提高党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二、校园微博文化与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文化的积极互动

  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组织文化建设是所有社会组织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文化是一种兼具政党文化和校园文化特征的特殊文化类型[2],它的内容包括核心层的精神文化和深层的心理文化,还有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等。相对于“校园微博文化”来说,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文化除了具有导向、凝聚的功能,还必须兼备规范、辐射等功能,而积极的校园微博文化本质上也应该是先进的党组织文化的一种体现,它必定能体现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共同价值理念,饱含大学生理性的政治信仰认同,承载大学生对党组织的归属意识,积极的校园微博文化必定具有很强的动员、倡导作用,能使大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党组织文化。

  (一)校园微博文化能深化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文化是党的文化建设与高校文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纲领路线、执政理念等渗透在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文化建设中,引领青年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个体的思想行为且对支部及大学校园整体的价值取向和活动起导向作用,然而由于传统的高校学生党支部文化传播收到传播路径的制约,加之文化内容的固化和枯燥,难免出现辐射面不广、吸引力不足、影响力不大等客观问题,其引领功能的发挥往往不尽人意。与之相比,校园微博文化独具即时性、生动性、共享性、交互性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高校学生党支部文化的传播方式,拓展深化其导向功能,从而传播先进的党组织文化。

  (二)校园微博文化能优化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文化的凝聚功能

  优秀的组织行为文化对于组员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党支部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及以此为核心的支部理念、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模式等行为文化特征被组织成员共同认可后,支部组织文化对支部成员就具有了极强的吸引力,从各个方面把支部成员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然而长期以来,学生党支部的组织行为文化建设多停留在“三会一课”的老一套上,3G 时代,信息传播的技术日新月异,大学生对单纯的说教,过于形式化的党支部教育从内心是一种排斥,故而很难领悟到党组织活动的内涵意义。而校园微博文化贴近学生生活,以弘扬个性化、平民化为特色,微博的迷你性、即时性体现了网络新媒体互动的优势,丰富了传播的分享模式,调动了大学生的多重感官享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所以,如果将支部组织文化的要素融入微博网络信息之中,就能够借助微博丰富支部组织文化活动形式,使枯燥、理论、抽象的组织文化变得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增强学生支部组织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校园微博文化能拓展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文化的辐射区域

  良好的组织形象,可以扩大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为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些就是学生党支部组织文化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然而刻板单一的辐射途径大大限制了优良的党组织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校园微博文化的共享性特征可以使组织文化作为无形资产瞬间扩散到校园甚至社会的各个角落,使每个微博用户受益,达到“文化增值”。同时,微博的平等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能够提供党组织和学生群体“零距离”的对话空间,通过促使广大学生与党组织“互粉”,方便学生与党组织的沟通和联系,鼓励学生通过微博大胆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主动为党组织的建设发展献计献策,由此不仅增强了学生党支部组织文化的互动辐射功能,也增强了学生自己的组织归属感和组织荣誉感。

  (四)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文化能提高校园微博文化的规范性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制度文化是规范党支部运行和支部成员的行为方式的重要部分,制度文化以制度和惯例为核心,从领导制度、组织体系、管理规章等方面进行设置,为每个组织成员的行动提供明确的参照标准,约束和规范支部成员的言行举止,保证和督促组织的正常运行,不同的制度文化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与精神风貌,它是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校园微博上的舆论主体和内容变化多端、错综复杂、随意随性,缺乏制度的约束,校园微博文化相对于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文化而言欠缺规范性。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文化可以用于规范网络新媒体传播环境中的校园微博舆情,弥补校园微博文化的缺陷,使得校园微博文化有所为有所不能为,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微博文化视域中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路径选择

  校园微博文化随着大学生的成长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其对学生党支部组织文化的影响并非能简单地以“是非、优劣、好坏”作结论,校园微博文化与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文化之间既有相互的消解与融合、又有相互的包容和互动,我们不妨对二者进行整合,在校园微博文化环境中探寻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的新路径,使两种文化达到一定的平衡和协调。

  (一)以凝聚力建设为着力点,深化微博文化视域中支部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认同感。

  要建设优秀的组织文化,不能忽略对组织的认同感的建立,在实际工作中,不妨积极借用校园微博文化的优势特性,提高党支部对学生党员的吸引力,提升学生党员对党支部的认同感。首先,要丰富组织文化的精神内涵,现今微博已成为大学生的“信息圈、交际圈、舆论圈”,微博等社会性网络服务对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扮演好引导微博舆论导向的角色,在校园微博文化背景下要与时俱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丰富学生党支部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使支部组织文化建设更具现实性和时代感。其次,要善于发掘微博的教育创新功能,校园微博文化的兴起见证了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校的影响和冲击,展现了高校思想教育目标群体的日益庞大和变化,微博文化视域中的高校组织建设、政治传播、意识形态建构渗透方式更加灵活,同时监控也愈发困难,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必须紧跟时代,锐意创新,才能提高党组织文化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最后,要积极创新拓宽组织生活渠道。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改革以理论授课或会议传达为主的单一、乏味的形式,把组织生活延伸到校园微博文化中去,丰富组织生活形式,如可以建立党支部特色微博,发动支部成员“互粉”并轮流发起“话题”,通过微博角色转换唤起党员的参与意识,巩固党员的主角意识。同时,党组织要善于利用时尚新颖的议题、轻松活泼的内容,将具有理论高度的政治导向性内容和支部成员学习生活所需的有利成长成才的易于接受的内容相结合,吸引和凝聚支部成员,并对周围的青年学生产生辐射连带效应。

  (二)以服务支部建设为中心,夯实微博文化视域中支部组织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构成党支部组织文化物质条件的各种硬件设备、环境设施、建筑物品等,是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文化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之一,往往可以投射出党组织的价值观、管理理念、道德风尚等深层次的内涵。微博文化视域中支部组织文化物质文化层面的建设,应该以服务支部建设为宗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支部组织文化建设的网络物质设施。第一,要加大对微博等社会性网络服务的硬件建设力度,构建便捷、高效运转的官方微博网络平台;第二,要建构良好的“微博党建”软环境,加强“红色网站”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主流的意识形态占领阵地,创新微博内容,丰富互动形式,强化微博的引导功能,增强“微博党组织工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扩大党组织的影响范围。

  (三)以媒介素养教育为基点,构建微博文化视域中支部组织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制度文化不仅仅是规则的建立,还包括制度所体现的理念及对制度的尊重和内化。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制度文化建设应当树立积极利用微博等新媒体进行政治传播和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新理念,高度重视对支部成员的微博媒介素养教育,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规范校园微博文化环境。第一,培养学生的媒介价值判断能力。一方面,普及媒介专业知识,提升大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以支部的整体氛围、党员的各类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团队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形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团队心理压力和动力,同时强调大学生作为传播者的道德义务,强化每一位组织成员为自己制造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行为负责的观念。第二,对于微博等社会性网络服务的管理从制度人手,规范微博运行规则,严肃微博行为规范,同时强化对各种微博信息的适时监控、处理等,强化正面引导,净化校园微博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立末.浅谈微博文化[J].大舞台,2011,(6):247.

  [2]曾光辉.关于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机制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2,(23):207.
  思想政治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人民论坛》杂志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江泽民同志题写刊名,1992年创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获中国政府出版期刊奖提名奖;被北京大学等众多“211”院校列为国家一类学术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ixiangzhengzhilw/5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