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飞行人才,已经成为空军建设最重要、最关键、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在军事向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新型军事飞行人才的信息素质的好坏决定着未来高科技战争的胜利。因此,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飞行人才培养应重点加强信息素质培养。
摘 要:信息化条件下军事飞行人才的信息素质是未来空军教育、训练、信息作战和进行空军现代建设的关键。本文从信息素质和信息教育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飞行院校学员信息素质培养的基本内容,指出了在培养过程中飞行院校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教学与管理杂志,信息化,信息素质,军事飞行人才培养
一、 信息素素质的概念
信息素质的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1992年,美国的Doyle在《信息素质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质下的定义是: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质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级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概括起来,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和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强调的是个人在进行有关信息活动是身心发展的总水平。信息化条件下军事飞行人才的信息素质,是指军事飞行人才适应信息时代需要,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应对信息挑战等方面所应具备的修养与能力。
二、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质培养是一种鼓励自我发挥、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认识、自我管理,是人们主动观察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形成新概念,满足人才自身发展需要的一项新技能,与目前飞行院校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中力推“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相呼应。
一是打牢信息素质基础。首先要通过广泛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组成、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影响等。其次要通过充分实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硬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网上学习资源的搜索方法。例如在学院网上的教学资源的获取过程中,要掌握几个环节:第一,要保证计算机能够正确接入校园网,必须正确设置IP和DNS服务地址。第二要清楚知道资源所在的位置,并且正确下载保存。第三,要能够运行和使用下载教学软件。这些都是运用信息资源基础。要学会、弄懂、会用。
二是提高信息运用能力。首先,要加强信息意识理念,强烈的信息意识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强大动力。其次,通过不断实践进行积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信息运用能力。例如,当某个学员在高难课目中某个练习动作始终做不到位,到达某个位置难点不好克服时,发挥信息运用能力,可以借助教学软件,对所做动作模拟回放,对动作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找到问题原因所在,并进行模拟训练,记住飞机各种姿态,在实际飞行训练中,就很快将难题克服掉了。最后,在不断总结中提高,通过经常性记录各种软件使用和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找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正确方法,不断提高信息运用能力,增强自身信息素质。
三是增强保密意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呈现瞬息万变的特征。面对纷繁杂乱的信息,作为飞行院校学员要确实遵守国家和军队的有关规定,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和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注意使用信息资源时的过滤和选择,牢固树立信息安全关系国家安全的观念,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与错误思潮的干扰和侵蚀,提高自身的信息道德修养。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遵守不将私人电脑接入院校网,不使用没有安装保密系统的电脑上院校网,不使用私人移动设备拷贝信息数据等保密规定,避免出现信息泄密、信息犯罪等现象。
三、信息素质培养过程中飞行院校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发挥飞行院校的基地作用。有资料表明,军事飞行人才必须以每年6%-10%的速度进行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和打赢需要。为此,应积极组织基础知识培训,是飞行学员在校期间系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简单维修与保护,以及操作技巧、软件使用等知识。并且要强调对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为主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
二是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力度。一个飞行院校拥有高素质的教员队伍尤为重要,必须把信息技术教员的引进培养、进修工作抓好,在相应的办公环境、教学硬件配置、教学软件、资料的配置等方面给于资金优惠政策,让信息技术教员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引导、带动作用。
三是实施信息教学内容改革。把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引入课堂,使学员能够及时地学到新的信息知识,掌握新的操作信息的技能,逐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
有一种“知识折旧定律”认为,一年不学习,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谁不持续学习、终身学习,谁就会被时代淘汰,在战场上“出局”。现今,我军军事飞行人才信息素质与发达国家军规相比总体上差距较大,必须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参考文献:
[1]伍仁和.信息化战争论.军事 科学 出版社,2004 .
[2]薛彦绪.新军事变革与作战指挥创新,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