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特殊教育论文

哲学期刊推荐及范文方以智为什么说西学“拙于言通几”

发布时间:2014-10-10 13:50:00更新时间:2014-10-10 13:51:34 1

  哲学期刊推荐《理论与创作》是湖南省创刊最早的文艺理论与批评专门刊物,创刊20余年来发表了大量在文艺界、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积 极反响和受到普遍好评的理论文章,推出了一批优秀 的文艺理论家与评论家,形成了厚重的理论品格和高雅的文化品位。现今已成为一种社会各界众多文艺爱好者和高校广大师生必读、愿读、爱读的作者追求、读者喜 欢、专家关注的极具湖湘文化特色的文艺理论刊物。
  摘要:认为西学“拙于言通几”,是方以智比较中西哲学提出的一个独到见解。其理由在于:第一,从哲学学科的独立性来看,当时西方哲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尚未分离,纯粹的哲学并未成为卓然独立的学科,故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的“通几”之学才是真正思辨的哲学;第二,从哲学的内容来看,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哲学关注的主要是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而不是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故与此相比,中国的“通几”之学更有助于“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第三,从方法论上来看,研究“通几”不仅需要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更需要运用辩证逻辑的方法,在这方面,中国的易学和气论具有明显的优势;第四,从哲学形上学的价值论属性来看,基督教哲学的人生观似亦不及中国佛学在“∴”的审美境界中所展示的入世与出世圆融不二的人生智慧。这些理由,都体现了方以智独到的哲学眼光。

  关键词:方以智,质测,通几,中国哲学,西方哲学

  认为西方哲学水平不高,是方以智比较中西哲学提出的一个独到见解。他在《通雅》中说:“泰西质测颇精,通几未举。”[1]37 又在《物理小识》自序中说西学“详于质测,而拙于言通几”[2]1。此说颇近于20世纪英国哲学家罗素以唐诗“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批评西方哲学 [3],而内涵或有差异。在17世纪的中国,与当时流行的推崇西方哲学的言论相比,方以智的这些言论体现了他独到的哲学眼光。

  为什么方以智会认为西学“拙于言通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侯外庐指出:“我们仔细推敲方以智在许多地方的论断,就可以发现所谓西人‘拙于言通几’的实质,多半是指基督教神学。”[4]1163这一论断无疑是正确的,但方以智之所以认为西方哲学水平不高,又不限于他与基督教神学的分歧。当时西方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分离,无论是传教士高一志的《西学》一文还是艾儒略的《西学凡》一书,都认为哲学中包含物理学、数学或几何学等自然科学学科;哲学被称为“理科”,高踞于其上的神学才是“道科”。而方以智已认识到哲学与自然科学分属不同的学科了,所以他并不因为西方自然科学发达就连带着推崇其“理科”(哲学)的全部内容。

  西方学者习惯依照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相近的程度来衡量其价值,方以智则反过来以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近的程度来衡量其价值,因而有西学“通几未举”或“拙于言通几”之说。这一从中国哲学的主体性立场来看西方哲学的思路,体现了方以智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认同的自觉意识;而他对“泰西质测颇精”的肯定和推重、对“质测即藏通几”的科学哲学观的阐扬和论析,又表现了他吸取西学之精华来发展中国哲学的宽广胸怀和卓越见识。

  一、“以天地信自然之公,以自心信东西之同

  ――对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新学理的认同

  促使方以智去研究西学的,是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他的科学兴趣,原本来自16世纪中国本土兴起的科学思潮。其自述家学渊源曰:“先曾祖本庵公知医具三才之故,廷尉公、中丞公皆留心征验,不肖以智有穷理极物之癖。”[2]108其子方中通云:“邓潜谷先生作《物性志》,收《函史》上编。余曾祖廷尉公曰:此亦说卦极物之旨乎!王虚舟先生作《物理所》,崇祯辛未,老父为梓之。”(1)、[2]1以上所论列的各位学者,都代表了一种从《易》学中开出新兴“质测之学”的思路。他们所给予方以智的影响,是其科学兴趣的最初动因。

  方以智的青少年时代,正处于徐光启、李之藻与传教士合作传播西学的高潮期。他9岁以前就读过介绍西学的书籍。9岁那年向热心西学的福建佥事熊明遇问学,“喜其精论”[2]3。19岁拜访热心倡导西学的开明士大夫瞿式耜。 1634年寓居南京期间,读《天学初函》等西学书籍。1641年进京,有机会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交往,学得不少西学知识。其子方中通在《与西洋汤道未先生论历法》一诗附注中说:“先生(汤若望)崇祯时已入中国,所刊历法故名《崇祯历书》,与家君交最善。”[5]83 1651―1653年,方中通遵父嘱,跟随住在南京的波兰传教士穆尼阁学习,而穆尼阁乃是一位以宣传哥白尼学说而著名的人物。

  在素来强调 “夷夏之大防”的中国,提出“借远西为郯子”,是方以智接受西学的一面堂皇旗帜。当年周王朝式微,精通周礼的人们抱礼器奔窜于四方,孔子为复兴周礼,问礼于东夷的郯子。方以智之所谓“借远西为郯子”,即是认为中国古代的科学知识失传,不得不借远西以复兴,所以,向西方人学习科学知识,不过是把中国本有的东西重新拿回来而已。这是一种“西学中源论”的观点。但他已意识到西方的科学知识自有其独到的创新之处,实际上是远远超出古代人的认识水平的。他引邓元锡的话说:“区宇之内,土壤少殊,物生随异,而况分华夷,限山海,其诙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teshujiaoyulw/44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