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特殊教育论文

当代教研论丛杂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14-10-30 14:48:31更新时间:2014-10-30 14:49:51 1

  当代教研论丛杂志是由哈尔滨研究院主办教育学术期刊。大16开本128页,刊号:CN23-1586/G4,ISSN 2095-6517,邮发代号:14—352,公开发行。欢迎各类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小学教学专家、学者、教师、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踊跃 投稿。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视角。实施研究性教学要重点把握四个环节,即转变教学观念,设置问题情境,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注重过程评价。实施研究性教学还需要教师教学方法与技能培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和硬件设施配套等保障措施。

  关键词:当代教研论丛杂志,研究性教学,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然而教学的实效性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的好坏,离不开方法的正确运用。而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视角。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性决定了要开展研究性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课,既是理论课又是政治思想课,其目标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与师生的期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课程设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其问题主要在于教学多以“维持性”为特征,忽视了大学教学应具有的“研究性”和“创新性”。课堂活动常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重知识轻思维、重课堂轻课外、重记忆轻运用。教学评价形式单一,缺乏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能力的评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而研究性教学融合了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合作探讨等多种形式,唤醒了学生的创造潜力和自我价值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决定了要开展研究性教学。当代大学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自主性、竞争性、多样性更加凸显。一方面,大学生处于心理自我的发展时期,生理机能、心理智能趋向成熟,思想活跃,敢于标新立异,自我意识突出,个性品格逐渐形成,注重参与、崇尚务实,成才愿望强烈。另一方面,大学学习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学习自主性的增强,使得他们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常以一种独立的、批判的眼光审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对权威和说教已不再轻易附和与响应。研究性教学以问题为载体,有利于引起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3.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决定了要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迫在眉睫的问题,更是教育的任务与目标。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按德、智、体等三个方面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具体表述,包含了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知识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的发展必须终身学习和开放性学习。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成长为目标的一个教学方法,以知识的学习为平台,训练学生学习与发展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问题研究中实现创新能力的增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将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研究性教学成败的关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是上网的主要人群,接触媒体频繁,接受各种信息快速,教师无法把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完全通过课堂教育传授给学生,只能扮演“导学、督学”的角色,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将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即生存能力、拓展能力和发展能力。教师必须尊重、开发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等进行关注和保护,这是改革创新精神的胚芽,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其主体人格,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2.设置问题情境,挖掘研究性题材。“问题”是研究性教学的载体,也是研究性教学的切入点。问题设置是否科学恰当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一般可采取三种方式设置问题情境:一是以教材为依托创设问题。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科学发展观”的讲述,可设置如下问题: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科学发展观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对教材中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思维能力。二是利用社会现实热点事件创设问题情境。2014年全国两会热点问题网络调查中,“社会保障”、“反腐倡廉”、“食品药品安全”排名前三。教师对社会发展中涌现的热点问题加以挖掘,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三是联系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如人际交往、就业、恋爱、婚姻、公平等与大学生自身发展密切相关,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些问题,从而实现对大学生人生的科学引导。

  3.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团队精神。研究性教学以任务驱动与合作研究为主要特征,一般以学习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所以要对学习小组成员合理分配,4-6人为一个小组较为恰当。组建学习小组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一个学习小组内部要有合理的差异性,而全班的小组间要形成大体的均衡。组内异质有利于取长补短,组间同质有利于公平竞争。所以,学习小组一般采用自由组合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策略。第二,任务责任分明,成果共享。学习小组要制定工作计划,把任务进行分解,形成人人责任制,保证大家都有贡献。学生不仅需要自主探究,更多地需要与他人合作探究,在理解和讨论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整合自己的见解与发现,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第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每一个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在小组中充当不同的角色,根据每个人对小组贡献的大小和小组总体任务完成情况,得出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成绩。

  4.注重过程评价,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成绩评价体系。研究性教学方式不仅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学生学业成绩的构成要多元化,而过程性评价要占总成绩的50%以上,改变一张试卷定结果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阶段的核心环节是教师要当好主持人,细心倾听、善于鼓励、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成就感、需要贡献上的认可,这是学生积极性发挥的源泉,教师在评定反馈时要对学生表示喜欢、赞同、认可,不是“对”与“错”的判定,而是“好”与“更好”的关系。要注重学生学习和探究过程的参与、投入,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动机、方法、创新能力。另外,对学生的学习细节进行说明,并评价其效果,提出诚恳的建议,激励学生成为具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评价主体应是多元化的,包括教师、同学或学生自己,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和激励性。一般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由过程性评价形成,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成果展示如PPT汇报、微电影、情景剧、提案、精彩一讲、论文或报告等,并包括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知行统一。期末考试侧重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克服重记忆性复述。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保障措施

  1.教师教学方法与技能培训。基于问题的研究性教学,更加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互动,基本摒弃了传统的单一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从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教学过程从讲授为主向导学为主转变。教师如何设置问题情境,如何对学生学习小组活动进行指导,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怎么样选择、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参考资料等,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掌控和引导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因此,要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师教学方法与技能培训。另外,教师要多接触实际工作,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从而更多积累案例与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教学与科研并重、交织,这样,“问题”研究才会更加深入,研究性教学的质量才可能保证。

  2.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实施研究性教学,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与指导工作量是很大的,远远超过单纯的课堂讲授。教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筛选和撰写案例与问题,要指导学生学习小组研究性活动,批阅的学生作业答案是开放的、个性化的,学生成绩过程性评价的多元性等,这都对教师的学科知识和评价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是管理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需要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课程教学效果指标体系等进行相应修订。

  3.硬件设施的配套。研究性教学是由问题而引发的讨论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由传统的单向“注入式”教学转向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师生之间更多地体现为合作与交流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地位迁移。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需要构筑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室配置活动桌椅,同时,要求学校能提供便捷的图书网络资源。

  另外,开展研究性教学还要考虑到课程的性质、学生人数及学生知识技能。一般来说,开放性课程更适合研究性教学。从学生来看,班级人数不宜太多,同时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多媒体技术。因此,要有效地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条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钱国英,徐立清.创新能力与高校教学方略[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王永斌.研究性教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转型

  [J].教学研究,2010,(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teshujiaoyulw/45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