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特殊教育论文

《教学与管理》范文基于十八大精神的学校德育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4-11-19 14:10:16更新时间:2014-11-19 14:10:58 1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学校德育教育要基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新任务,加快学校德育教育新发展。因此,学校要在十八大精神指导下,全面贯彻党提出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体系的教育方针,在新党建背景下坚持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突出学校素质教育重点,以“文化育人”为教育载体全面实施“实践育人”的德育教育途径。

  关键词:《教学与管理》投稿,十八大精神,德育工作,学校教育

  科学发展观是党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指导思想,是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强大的工作思想武器,是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指出科学发展观应全面贯彻于各方面,并提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教育工作总要求,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新任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学生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烈,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学习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切实做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因此,学校应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实现德育工作新发展,创新德育理念,完善德育体系,转变德育形式,充实德育内容,强化德育文化,实现德育效果,促进学校德育教育新发展。

  1.以人为本,创新德育理念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新任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全面的兼具德智体美的学生,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开展德育教育。学校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要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学校德育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健康成长看作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基于十八大精神实施学校德育理念创新。

  基于十八大精神实施学校德育理念创新,即“以人为本”。第一,以教师为本开展德育教育,一直以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追求的只是德育外在形式的热闹,并没有真正调动教师的德育教育热情。学校应从制度层面激发教师德育教育热情,完善教师激励制度,提升教师工资待遇,实行工作岗位竞聘制度,尤其调动班主任工作热情。以教师为本开展学校德育教育,确保学校高效有序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第二,以学生为本开展德育教育,将学生看作德育教育工作的主体,将其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切入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主体作用。

  2.教学机制,完善德育体系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道德建设任务,全面提升社会整体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学校要以德育教育为教育指导思想,要求学校立足于党的方针、国家方针高度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以全社会为大局,正确认识、部署学校德育工作局面,在学校教育中构建“德育”教育体系,为学校营造“德育”教育氛围,实现“德育”教育效果。

  基于十八大精神实施学校德育体系完善,即健全教学机制。一直以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较低,究其原因复杂多样,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和教育机制存在较大脱节导致。教育改革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逐渐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完善学校德育体系要以教学活动为载体,强化教学意识,将教学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教学中,以教学服务于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3.实践育人,转变德育形式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我国德育教育方针的内容是坚持教育和实训、实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指导,坚持实践教学,向一线实践者学习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坚持学校实践育人的德育教育工作,增强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社会服务责任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发展,提升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

  基于十八大精神实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要转变德育形式,强调教学知行合一,强化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想要获得实效性需要强化学生的实践内化,基于学校教学认知规律,学生德育教育需要经历感受、实践、体验、理解、领悟、反思等一系列循环内化过程,将德育教育工作融入实践教育,利用班会、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渗透不同形式的德育活动,为学生德育教育设计不同形式内容,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实现德育教育效果,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素养。

  4.生活资源,充实德育内容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我国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发展方向,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开展教育工作,引领国家思潮发展,凝聚国家思想共识。学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党中央教育部署指导下,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动指南。学校学生的年龄决定了学生介于生理、心理再塑造的关键期,具有思维活跃不成熟、自我表现强烈但情绪波动大、独立欲望强烈但自控差的年龄特征,代表着学生整体心理思想特征。学校应充分考虑学生这个群体的特征,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和“全面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和德育教育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到学生群体的心理思想,将德育教育内化于学生的自觉行为。

  基于十八大精神实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要贴近真实世界,面向社会生活,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实现教和学的结合。德育教育更应如此,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情感世界为突破口,开展德育教育,充实德育内容。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处处、事事都蕴含着育德,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资源库。因此,学校开展德育教育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从学生切身生活中入手,提炼德育教育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契机,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学校开展德育教育要以学生的言谈举止为切入点,寻找德育教育案例,让学生真实明白德育道理,从道理、感情、信服、行动到结果形成学生为人处世的准则,真正明白生活德育中的规矩和道理,真正将德育教育纳入到学生的行动;学校开展德育教育要贴合学生真实生活情境,以具体的德育内容开展特色德育教育活动,以“亲和、管用、贴近和实在” 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具体、鲜活的案例,激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德育教育中,真正掌握德育教育要领。

  5.文化育人,强化德育文化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国家的精神家园,是国家民族的血脉,在教育、服务方面有不可替代作用。学校德育文化发展,以文化育人为导向建设校园文化,培育校园文化内涵,推进学生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软实力,培养学生人才文化质量,打造学校文化育人高地。

  基于十八大精神实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开展学校德育教育以强化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即,让学生成为具备创新真理科学精神和传承中华优良传统的主体,不断吸取现代化文明成果的文明人。新课改中,德育教学要求结合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内容的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学生自我对待、尊重他人的品格,最终强化学生德育文化。

  基于十八大精神的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严峻的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十八大精神为导向,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增强民族使命,在实践中创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另外,学校德育教育还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增强社会工作针对性,引领学校德育方向,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作者单位: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张典兵.论学校德育模式及其现代转向[J].教育导刊,2014(8).

  [2]袁志芬.学校德育现代化:特征、挑战与发展趋势――以广州市区域德育现代化为例[J].教育导刊,2014(1).

  [3]丁林兴.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4(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teshujiaoyulw/46285.html